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2478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导语:歌曲春江花月夜白杨是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春江花月夜 改编的流行歌曲。歌词保留了原诗的三十六句,分为上下两部。下面是小编整 理的春江花月夜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 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 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旋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

2、的生 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滑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滑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 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 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 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 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 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 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诗人

3、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 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

4、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笔势回折, 跌宕多姿。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 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 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 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 超然 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 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20 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

5、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 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 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 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 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 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

6、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全曲有 10 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唉乃归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 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春江花月夜作为十大中国古典名曲之一, 是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

7、人音乐。它融入了一些哲学、美学的范畴,其对民族音乐有深远的影响,它所追求的如: “中正平和、 清微淡远”的意韵美: 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 人合一”、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等等 , 被广泛的融合和传承。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绝不仅仅是作者流连山水、玩抚风月花草而已。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和乐理表现,能让我们感悟到作者面对辽阔江天,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春江花月夜通过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绘,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

8、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春江花月夜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 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 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篇二、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

9、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 今属江苏 ) 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

10、出现. 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 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 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全曲一般分成10 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 " 江楼钟鼓 " :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 " 月上东山" :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 " 风回曲水" :曲

11、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 " 花影层叠 " : 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 " 水深云际" :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 " 渔歌唱晚" :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7) "洄澜拍岸":琵琶用扫、轮法奏出波浪击岸的景象。( 8) "桡鸣远濑":刻画群舟再归途中,摇撸声与水流声相互掺杂、映衬的意境。( 9) "欸乃归舟":旋律由一个简单乐汇作递升、递降的模进,古

12、筝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摇撸声为之作陪衬。音乐慢起渐快,由弱渐强,逐步推向高潮。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第 9 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 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

13、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篇三、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 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箫鼓。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共有十段音乐,并在每段前都加有文字小标题。有人因此又称它“浔阳夜月”或“浔阳曲”。 1935 年前后,上海 “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并且借用唐代著名乐府春江花月夜 之提名改为现名。解放后, 经我国许多专业作曲家和指挥家的不断努力,使乐器配置和乐曲处理更臻完善,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 节奏比较平稳、舒

14、展, 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232 1231 | 2- | ).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 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春江花月夜全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深云际;六、

15、渔歌唱晚;七、回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为了使乐曲的音乐结构洗练、集中,一般都省去第三、第八两段。第一段“江楼钟鼓”。 是引子及主题的呈示部分。引子琵琶用清脆的弹、挑音模拟着江楼鼓声,由慢到快,萧以轻微的颤音呼应,宛如春风吹拂下的江水涟漪, 把日落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接着乐队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主题:666 126 | 5 56 |它抒情、优美、婉转如歌,描绘出夕阳下,泛舟江上, 游船、 萧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在耳闻目睹萧鼓、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景色时,由衷地发出“春江花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第二段“月上东山”。大鼓滚奏的轻声轰鸣,使乐曲显得意境深远。夜,降临了。 这是乐曲的第一变奏部分,主题移高四度作自由模进,旋律具有一种徐徐上升的动感,音乐恬静而开阔,流畅而清澈,形象描绘了水波涟漪、明月升空的夜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