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158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企划书计划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南代码:扬中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农业、社发)项目名称:有机富硒水稻种植技术研究承担单位:扬中市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单位地址:八桥镇八桥村项目负责人:一棚半地创业团队电话: 18262553866主管部门:申报日期: 2013 年 7 月 1 日扬中市科学技术局二一三年制一、立项依据1、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突出说明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有多种免疫与生物学功能,尤其在预防心血管病、抗肿、抗病毒性,以及抗衰老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讲人们对硒得摄入主要来源于食物,富含硒食物有:大米、大豆、肉类 、海产品蘑菇 、鱼类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显

2、著的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是部分重金属的解毒剂,尤其在防癌、抗癌,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和“细胞的保护神”的美称。富硒大米是普通大米硒含量 4.7-5.5 倍,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富硒大米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其市场前景将日益广阔。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粮食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人均摄入量是谷物食品的摄入量 300-500 克。若以大米计算成人居民每日从谷物中摄入的膳食硒为 7.5-12.5 微克,远远低于人体适宜的硒摄入量 50-250 微克,为此推动富硒大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居民硒的摄入量,提高大米种植农户和生产企业的

3、经济效益。2、项目研究的工作基础(包括项目承担单位概况,项目前期基础及知识产权状况)项目承担单位概况、前期基础合作社概况 : 扬中市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扬中市八桥镇八桥村农民集体组织,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种植、销售。整个经营方式是企业化运作,农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已建成标准大棚420 亩,带动农户种植1000 亩,为当地现代农业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贡献。扬中市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238 省道沿线八桥镇八桥村境内,南临长江夹江,有丰2富的沿江资源,气候条件适宜,交通条件便利。大学生村官一棚半地创业团队概况:八桥镇 4 名大学生村官采用“组团创办”和

4、“参与合办”的模式在八桥镇八桥村(扬中市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承包2 个大棚参与种植已形成规模的有机富硒水稻种植, 实施“一棚半地”创业试验园项目 , 试验园日常养护管理工作采取“半日制轮流养护”制度,并且负责向“扬中市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富硒水稻种植提供信息支撑和市场营销、物流商贸等管理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方式、 生活节奏的变化,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特色农业越来越受亲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为了充分利用扬中农业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江苏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沿江产业带发展规划,符合扬中高

5、效规模农业发展。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实施对于推动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推动项目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意义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十分必要的。技术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本项目技术来源于扬中市八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八桥镇农技站及八桥村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联合开发,通过对关键技术和有机富硒稻米选种、施用控制水稻富硒肥、田间管理、适期收获,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生产、管理技术。知识产权归项目单位独立拥有。本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扬中市组织部、扬中市农林局、扬中市八桥镇人民政府、扬中市八桥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二、研究内容1、项目的总体目标3本项目建设期限

6、自 2012 年 3 月至 2014 年 3 月,主要研究富硒水稻的种植技术,希望通过富硒水稻的种植,满足人们对硒的需求。在2 年的时间内试种植 2 个大棚的水稻,计划每亩地产量为650 公斤,每亩地增收 1100 元。到 2013 年底,发展种植富硒水稻150 亩,建成1 个富硒水稻种植示范点,确保亩产纯经济效益达3200 元,推动富硒大米在扬中的发展,有效改善居民硒的摄入量,提高大米种植的经济附加值。2、具体研究开发内容 富硒水稻品种选择(苏香粳3 号) 富硒水稻品种布局及其适期、适量播种培育研究 确保农作物产量效益的技术研究 提高精米率的肥料选择技术研究 富硒水稻病虫防治技术研究 富硒水

7、稻抽穗成熟期管理技术研究3、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硒肥调控及安全生产技术为保证富硒肥料不会对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需通过长期田间试验,生产有机富硒稻米基地。(2)土壤质量控制及修复对于土壤中化肥、农药残留过多,工厂、污水污染的土壤,可以确定相应的净化转化途径和方法,可通过生物净化、工程净化、清洁灌溉及其它综合配套技术,实行净化修复,改造土质,培肥地力,综合治理,使之达到生产食品对土壤质地标准的要求。(3)灌溉水质量控制基地地表水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灌溉用水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有独立的排灌系统,灌排分离或有措施保证灌溉水不受污染。秧田水分管理以湿

8、润灌溉为主,4保证氧气的供应,防止烂芽烂秧。(4)有机富硒水稻的栽培及生产控制技术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选择和调整,改革植物保护和培肥技术,剔除化肥和化学合成农药的投入,全面推广应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在植物保护上,推广机械、人工、生物等防治技术。(5)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在浸种前及时清除种子中带病种子,浸种前晒种 12d,可杀菌提高种子的活动。可用变温、盐水结合选种处理种子,消灭病源菌。农业防治通过灌水,推迟播期用塑料覆盖育秧等可有效防治水稻潜叶蝇,合理进行水改旱或旱改水,改变多年重茬及种植单一的格局,可有效减轻草害及土传病害的发生。物理防治用引诱、捕杀、隔绝、驱除害虫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害虫

9、的目的 .4、项目的创新点关键技术及创新点1、生长环境。富硒大米水稻种植选择污染少,灌溉水源清洁方便、含硒土壤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本项目因地处夹江江边,水源质量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灌溉用水均采用长江水没有工业污染如氯离子、硫、重金属汞、铅等工业废物。2、经营模式。我们将采用国家推广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把基地建设成规模化的富硒水稻规范化种植示范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制有机肥、统一种植规范、统一收购、统一商标出售。3、创新品种。因为水稻栽培后期会倒伏,严重影响胚乳灌浆、5籽粒的充实,使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都变劣。所以我们将充分的考虑栽培中的移

10、栽密度、田间群体优劣、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力争把富硒水稻种植成高效、高质、高量的创新型品种。4、延时收获。由于水稻成熟后的收获时机对于经济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对于稻米品质如蛋白质含量和适口性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在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适当延时收获,这样可以可减少青米的比率,改善米饭的适口性。5、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社会效益(考核指标)( 1)技术指标该项技术的实施,积极发展有机富硒水稻的种植与栽培技术研究,能够满足全市的需求, 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益,大幅度的抑制草害、虫害的发生,促使农民增加农本投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在水稻生长期补充一定量的硒,大米的含硒量可以比普通

11、大米提高 6-9 倍,而硒的比例由普通大米 78.38%提高至 87.11%-89.08%。为了使天然富硒大米的质量得到保障,在种植区,根据实验计划选用有代表性的地块, 合理安排种植面积, 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按照“规模种植,技术配套,合理开发”的原则,运用适期播种 ,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增施有机肥与加强肥水运筹、适时收割等综合配套技术,促使水稻充分吸收土壤当中的硒元素。(2)经济指标经八桥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实地检测,施用水稻富硒肥平均亩增产10, 按每公斤水稻收购价2.0 元计,每亩增收 300 元左右。项目实施后,将建设150 亩富硒水稻规范化种植示范点1 个,年产3

12、57500 公斤优质富硒大米,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水稻品质提高使每公斤稻谷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0.5 元,每亩地产量为 650 公斤,每亩地增收 1100 元。到 2013 年底,发展种植富硒水稻 150 亩,确保亩产纯经济效益 3200 元,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满足我村、我镇乃6至全市的需求。项目达产达效后,年产优质稻谷 97500 公斤,加工后可获主产品优质富硒大米 82500 公斤,合计销售收入 49.5 万元,合作社可获净利润 30 万元。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还激发了种粮积极性。既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又解决了缺硒人群的补硒问题,同时也为项目承担企业的发展壮大开辟

13、了广阔的市场。(3)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 不仅可探索沿江生态类型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市区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在本项目区内,经大规模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广大农户、科技人员、龙头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创立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带动其他农产品走富硒增值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并有助于抑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溢,继续扩大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逐步使富硒产业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4)生态效益本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水稻规范化种植技术,推行无公害种植模式,避免了因滥施农药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剧毒高残留农药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也避免了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因此,实施无公害优质富硒产业化开发,对绿色无公害稻米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三、研究的技术路线1、实验方法试验方法主要有稻田普查、产地环境系统调查、土地典型调查、有机富硒水稻种植实验、小规模示范、大面积推广。2、技术路线7通过富硒水稻的普查、典型调查、系统调查,深刻解析富硒水稻的品种、品系、药物、肥料、灌溉的控制,明确富硒水稻的种植技术,确定富硒水稻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四、计划进度安排工作进度主要工作内容2012年 3月至 2012年 5 月构思有机富硒水稻的的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