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文本解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1458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文本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文本解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文本解读第一篇:草船借箭文本解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想努力体现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就是 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关于这个教学理念,我想谈三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草船借箭是小说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不明确 地对学生说这是一篇小说,但也没这个必要。但是我觉得,作为咱们 语文老师来说,自个心里得有个底,这是一篇小说,必须牢牢地抓住 人物的形象。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们有一段交流、一段沟通。我问孩子 们:“你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哪些人物的印象特别深?”孩 子们谈了很多,我就在注意,我在分析,我发现孩子们其实对人物的 这种形象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孩子谈到他对关云长的刮

2、骨疗毒 这个印象特别深,一个孩子谈到他对张飞在长板坡大吼这个印象特别 深,一个孩子谈到他对赵云七进七出为了救刘禅刘阿斗那种奋不顾身 的印象特别深。事实上,三国演义非常成功地刻画了诸多的人物 形象。比如象曹操的奸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义侠、张飞的 草莽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很传神的人物形象。而这个,我 觉得应该成为我们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目 标。因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小说所创 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 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 面前。这是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设计教

3、学过程的时候,首先 把握的一点。第二、只有形象才是活的,而抽象却是死的。人物的形象离不开他的语言,离不开他的行为,离不开他的表情, 离不开他的细节。所有这一切的综合使人物形象站起来活起来。但是 我们的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面是反其道而行之。我记的有一位老师 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他也是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他问孩子们: “你们知道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吗?让咱们一个字一个字的落实,你 知道神是什么意思?”孩子们说:“神就是神奇。”“嗯,那么机 呢 ? ”“ 机 就 是 机 智 。 ”“ 妙 呢 ? ”“ 妙 就 是 巧 妙 。 ”“ 算 呢?”“算就是谋划。”“连在一起,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神 机妙

4、算就是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很好,你们自个读读课文, 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于是孩子们就读 课文了。有一个孩子说:“我从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 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 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从这 点上体会到诸葛亮知天文。”老师非常高兴,板书“知天文”。“同 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呀?”一个孩 子说了:“诸葛亮说了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 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后面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敌人突然来攻,江上雾很大,我们不知虚实,不要轻易

5、出动,只叫 弓弩手向他们放箭。从这体会到了诸葛亮对曹操的为人了如指掌, 说明诸葛亮识人心。”老师板书“识人心”。完了又一个孩子说: “我从一开始的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到后来的船头朝东,船 尾朝西。到诸葛亮回来时候是顺风顺水的。看出诸葛亮对当时 的这个地理环境情况是非常熟悉的,做了周密的安排,从这点上我知 道诸葛亮是懂地利。”老师非常高兴,板书“懂地利”。完了请同学 们看黑板:“大家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一知天文,二识人心, 三懂地利。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明白了。”完了,这个课就算结 束了。我说这叫什么?这叫扒了诸葛亮的皮、抽了诸葛亮的筋、吸了 诸葛亮的血之后,剩下的诸葛亮的那一副骷髅。在

6、非常理性的一种解 剖下面,形象被抽象了,形象死掉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诸葛亮的 胸有成竹、诸葛亮的雍容大度、诸葛亮的温文尔雅、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被抽干了。所以我的观点,像这样以塑造人物 形象为己任的小说,我们绝对不能用一种非常抽象的方式去教。我们 必须用形象的方式去教人物的形象,然后使人物的形象在纸面上站起 来,在纸面上丰满起来,在纸面上活起来。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第三、只有通过品读活的语言,才能够真正储存活的形象。我觉得形象化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好的载体。那么要让 孩子们感悟形象、树立形象、再现形象、描绘形象,那就必须品读课 文当中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在这篇课文的教学

7、当中,我主要抓了两 处非常形象的语言点。第一处呢?就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 对面都看不清。”一般老师可能仅仅注意到这话是客观的对天气情况 的一种描述,他让孩子们去感悟的话,大概也就到这个层面为止了, 就是这场雾非常大,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但是我觉得, 从把握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句话大有内涵。我这样让孩子 们设想,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里面,他们都看到了这 场大雾,那么假如你是鲁肃,你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反应、什么感受? 把你的反应、你的感受读出来。很显然,因为鲁肃他并不知道三天之 后长江之上有那么大的雾,而且鲁肃和诸葛亮坐在船上,船又是驶向 曹军水寨的,雾这样

8、大,前方的情况看不清楚,过去的话非常危险。 所以,当鲁肃看到这场大雾的时候,他会感到非常吃惊,他会感到害 怕,这就是鲁肃这个人物的形象。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对环境会 作出这样一种反应。于是我就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把鲁肃的这 种感受读出来,进而去感悟鲁肃这个人物的形象。而诸葛亮呢?正好 相反,为啥?因为诸葛亮三天之前早就算准了这场大雾,他知道,所 以他看到这场大雾不但不吃惊,反而在心中是非常高兴、非常得意。 看,大雾果然出现了,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所以,当他面对这场大雾 的时候,他来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他会读得非常高兴、非常自信、非 常得意。这是什么?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形象。那么,通过这样一个语

9、 言点的读悟,对人物形象进行再现、进行再造,使这个人物形象深深 地植根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当中去。借助这个人物的形象,使这样的 语言、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也深深地植根到孩子们的语言世界当中去。 这是一个点。第二个点就是“诸葛亮笑着说”。我觉得如果说这篇课文有文眼 的话,我认为这个文眼不在神机妙算,为什么?那个太粗浅。我认为 这篇课文最传神的地方,它的点睛之笔就在诸葛亮这一笑。这一笑, 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 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说诸 葛亮这一笑值千斤。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仔细品味、 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

10、这一个笑非常丰富的内涵。孩子们 感觉非常得好,有的说他是在笑鲁肃,有的说他是在笑周瑜,有的说 他是在笑曹操,甚至也有孩子说他是在笑自己。他为自己的神机妙算 而笑,他为自己即将到手的胜利而笑。哎呀!这个感悟真是不得了,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们对品读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他是非常 有兴趣的,他是非常乐意的。正是孩子们的趣味盎然的品读,使他们 不但品出了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了 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所以我的看法是,只有很好的花力气去品 读活的语言,那么人物的活的形象,才有可能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进而使形象化的语言也进入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使孩子们的语言和精 神都能够

11、得到协同的发展。第二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 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语“妒忌、军令状、自有妙用、呐喊、果然、神机妙算 在文中的意思。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的 特点,通过研读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的内容,感受人物 形象。二、过程与方法(“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相结合) 运用“研究性阅读”学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 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并用“长文短教法”与“重难点突破法” 相结合,“长文短教法”:先快速弄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结果, 再由结果切入重点诸葛亮神机妙算,重点剖析“借”箭成功的原 因,从中认识人

12、物特点。“重难点突破法”:由课题直接进入课文内 容“草船借箭”的原因与结果,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结果?抓住 关键词“神机妙算”,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感知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感受借箭的经过,感悟课文人物形象。三、情感与价值观1、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感悟诸葛亮顾大局、识大体的宽广胸怀。2、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课 前准备:1、假期已经布置学生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让学生大致了 解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感受书中典型人物形象;课前复述自己喜欢的 故事。2、课前预习要求:自学生字、理解词语;初步了解“草船借箭” 的原因、经过与结果,初步认识人物特

13、点,画出文中重点句子,圈出 难句。3、制作草船借箭的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草船借箭影片的短片。教学过程:一、导新,理解课题(创设情境,感悟精彩)老师在课前五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从画面感受三国时 期的社会斗争。老师导入【课件展示三国演义图片】: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了发生在什么时期的故事?书中哪个故事、 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空城计、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诸葛亮、曹操、关羽、周瑜等。【老师展示课件:三国鼎立的示意图片】2、导题:书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赤壁之战中,周瑜的3 万 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今 天

14、,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板书课题:19草船 借 箭3、释题:【课件展示:文中图片,并出示课题 19 草船借箭 】.师问:草船 是什么样的船?谁向谁“借箭”?“借”到了多少? -学生:指装满 草靶子的船。诸葛亮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支箭。-老师引导:这 就是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件出示歇后语:草船借 箭满载而归!】(2)师问:诸葛亮“借”箭还给曹操了吗?-学生:没有!-老 师引导:这真是“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课件出示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二、授新,感知内容(切入中心,领悟“神妙”)(一)弄清“借箭”的原因(学习12段)1、导入课文: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具体原因是什

15、么?-学生交流:(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2)有一天,周瑜 借商议军事的机会,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陷害 他。-师问:诸葛亮是推脱?还是爽快答应? -学生:从容答应三天 内造十万支箭。师问:诸葛亮明知道周瑜是故意为难他,陷害他,为什么不揭穿 他,反而答应他三天内完成任务?联系时代背景来答。【-老师展示课件: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 (周瑜)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 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 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草船 借箭的故事就是在他们联合抗曹时发生的。】(并

16、用课件展示“三 国形势图”)-学生(老师点拨):当时处在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时期, 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联合抗曹,并不点破周瑜的诡计,还答应他三 天完成任务。-师问:周瑜听了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后,又是怎么做 的?为什么这样做?【课件展示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 故问)“用弓箭最好。”(脱口而出)“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心中暗喜)“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从 容一笑)“十天造得好吗?”(迫不及待)“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将计就计)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试探)“只要三天。”(胸有成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