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70910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平凉一中 于小宁课 题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课时第一节(总 节)教学目标1复习初中学过的论语选段,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2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和论语一书的主要特点。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和论语一书的主要特点。【难点】了解孔子的从政经历和教育经历。教学方法旧知回顾教师简介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一、导入新课【学生思考】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社会历史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位思想家是谁?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一本书是哪一本?(学生回答)【教师导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人是春秋末年的孔子和他的论语。过去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宋

2、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人言(赵)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宋)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在赵普心中成了治国的经典。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以及治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0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批准,以中国政府名义正式设立“孔子教育奖”。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这节课我们学习论语中的一个片段。【学生诵读】学生集体诵读初中学过的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二、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躲避华父督的迫害,其先祖出奔鲁国,从此定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征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为礼乐之邦。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历史悠久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孔子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

4、牧的小官。孔子30 余岁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三十五岁的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回鲁。他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鲁定公九年(前 501),孔子五十岁,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孔子55 岁。孔子 14 年中先后到过卫、宋、郑

5、、陈、曹、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 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 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在鲁国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修订礼乐,注解周易,编修春秋。他一生收授门徒三千人,其弟子将孔子的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

6、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达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为数众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士人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三、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1.论语的得名。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7、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辩命论注引传子:“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两点:“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即编纂)”起来。“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加给这本书的。2.论语的体例与内容。论语是以对话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15000多字。每一篇以开头两字为本章题目。篇章之间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前后两章间

8、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论语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六经”,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四、课后练习学生课后反复熟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与文后注释。课 题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课时第二节(总 节)教学目标1回顾初中学过的论语选段,借此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2介绍孔子思想内涵的主要方面,重点了解孔子的“仁”“礼”“中庸”。重、难点【重点】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孔子思想内涵的主要方面。【难点】了解孔子“仁”“中庸”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回顾旧知教师介绍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一、旧课文回顾【学生诵读】学生集体诵读初中学过的论语节选: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9、,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二、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许多方面。现在列举主要方面:1.孔子的政治观热心救世。论语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

10、之仕也,行其义也。”德治仁政。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尊君重民。论语季氏:子曰:“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尚贤使能。论语雍也: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2.孔子的人生观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远离不义的富贵。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11、浮云。”3.孔子的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爱”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以人为本。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为仁由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人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克己复礼为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4.孔子的礼孔子的礼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的。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泛指西周以

12、来的社会制度,即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二是指各等级人的行为规范,又指礼节仪式;三是指道德规范,具体指谦虚、恭敬、有礼等道德品质。孔子有时候用“礼”来补充和规定“仁”:“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孔子有时候用“仁”来补充和规定“礼”:“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5.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何谓“中庸”?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即“执中道而用之。”“中庸”就是“中的运用”。孔子的中庸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待人“子温而厉,威而不猛。”(述而)对物“子钓而不纲,不射宿。”(述而)做事“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评价人物“师也过,商也不及。”(

13、先进)(师指子张,商指子夏)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对待鬼神“敬鬼神而远之。”(雍也)交友之道“周而不比。”(为政)修养之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教学之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用人之道主张“亲亲”而又“尚贤”。治国之道“礼之用,和为贵。”(学而)道家的辩证法是“用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76章)法家主张“用强”:“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韩非子显学)儒家主张“用中”。三、课后练习学

14、生课后反复熟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与文后注释。课 题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课时第三节(总 节)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主要教育经历及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2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价值与意义。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的主要教育经历及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难点】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价值与意义。教学方法回顾旧知教师介绍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一、论语诵读【学生诵读】学生集体诵读下列论语中的节选: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为继承、发展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在孔子“三十而立”前后,即大约在他三十至三十五期间。这是他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