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89774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一小节第四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入了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终阶段,这个单元学问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进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

2、以及圆的基础学问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学好这部分学问,为今后学习困难的形体学问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特殊注意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实践探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觉规律,先用想一想的思索,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激活原先“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记忆储存,接着用较多的篇幅讲解切拼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转化的过程和极限思想,然后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例题干脆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试一试和练一练对方法进行了巩固,并有所改变,不同条件下求圆柱体积,完善认知结构。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和图形的目标要求和对教材文本的分析理解

3、,以及我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的相识,我从“学问实力”“过程方法”“情感看法”三个维度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经验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视察、揣测、操作、分析、比较、综合,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体会学问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3、让学生感受探究数学奇妙的乐趣,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育学生多方面的实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

4、导过程比较困难,须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逻辑推理实力,而本节课须要把圆柱体切割转化成长方体,我们却找不到某种材料做的圆柱体适合切割拼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热点和分化点。本节课采纳的教具和学具为:圆柱体切割组合学具,课件,各小组自备所需演示用具。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和相识规律动身,运用迁移,类比猜想、实践演示、自主推导,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一几个特点:、直观演示,操作发觉老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视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

5、操作探讨,使学生有丰富感性相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体会学问的由来,并通过已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学问形成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力和学习习惯。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老师通过设疑,指明视察方向,营造探究新学问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安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子,使学生在视察、比较、探讨、探讨等一系列活动中参加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驾驭新学问和发展实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6、 运用学问的迁移,培育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实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驾驭学问,形成技能。 四、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光靠老师单纯地传授学问,而是主要靠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已学,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要让教法为学法服务,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提倡让学生在视察、比较、探讨、探讨等一系列活动中协调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思索中创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实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驾驭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视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转化利用旧知成新知,

7、解决新问题的实力。 3、学会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把学问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敏捷运用的实力。 五、说教学程序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探讨,为引入新知作打算1、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2、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换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当学生回答完毕后,用课件再现圆面积的“化曲为直”转换成近似长方形,然后进行推导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到“把新的学问转换成旧的学问”这样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方法。 3、出示圆柱,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视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视察,你想知

8、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老师这时交待,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学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示课题)。让学生自行设疑,老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学问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老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从而把老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打算地学习下一步的新学问,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详细,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起全体学生参加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操作演示,探究内化新知 1、设疑:要推断圆柱体积大小,原委哪个大?哪个

9、小?究竟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视察,沿着圆柱底面直径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同的1块。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识的形体。同时引导学生视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终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终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

10、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视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相识过程,让学问在视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感性到理性,由详细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学问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化促进学生在主动的思维中获得新知。(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依据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细心设计探讨内容,分散难点,促进学问的形成。 3、运用。 (1)

11、、做一做:集体订正后,老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的体积,假如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需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单位不统一怎么办? (2)出示例、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留意什么?让学生自已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驾驭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支配例6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育学生学习新学问的实力,同时把所学学问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已知底面的周长(或半径或直径或底面积)和高

12、,怎样求体积,通过不同条件求圆柱体积的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把所学学问进一步转化为实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育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支配是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化,在驾驭基础学问的前提下,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老师提问:假如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教学学问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

13、身边的数学,是好玩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学会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的?然后理一理化归思想的运用过程: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转化成长方形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然后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学问的得来通过已学学问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须要利用所学学问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擅长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2 一、把握教材,

14、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化地探讨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育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依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与实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推断、推理的实力和迁移实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究并驾驭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

15、问题。 3、情感、看法、价值观:感悟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困难,须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逻辑推理实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感性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阅历上升到理性阅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相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相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探讨”、“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实行“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