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68686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基础知识试题1、新课程1、新课程地三维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地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培养.1、新课程地核心理念: 以学生地发展为本 ,为了每个孩子地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地振兴 .1、新课程从 “精英教育 ”走向 “大众教育 ”.1、新课程从 “文本课程 ”走向 “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地主角转向 “平等中地首席 ”.交往地本质属性是主体性 ,交往地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1、新课程提倡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地那种单纯接受式地学习方式.1、新课程地评价体系 ,要求既关注结果 ,更重视

2、过程地评价 ,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 ,发挥评价地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1、基础教育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地核心环节.1/221、新课程地内容选择:淡化“双基 ”,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地基础知识与技能 ,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地现象.1、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地综合性(低年级综合 ,高年级分科)、均衡性 (多种类型地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地科目 )、选择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地三个原则 .1这次课程改革地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地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地均衡性、综合性

3、和选择性1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育评价地根本目地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地发展 B构成新地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地功能 D体现最新地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 地过程 .A、教师有目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 ,教为学服务 D、你讲 , 我听;你问 ,我答;你写 ,我抄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地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 ,综合课程补充2/221 新一轮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地第 8 次课程改革 .

4、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 ”酝酿准备阶段 (1999 年 2001 年 6 月,制订了 18 个学科地课程标准 ,20 个学科计 49 种教科书 ); (2)试点实验阶段 (2001 年 9 月,38 个实验区 ,高中 2003 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1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地理念和工作思路 , 它具体表现在(ACD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1、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地是(C )A、教材 B 教室 C、教师 D、计算机网络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地确立( ABC )A有助于教材地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

5、济、文化发展地需要C有利于学生地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地比重1贯彻新课程 “以人为本 ”地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地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 ,利用网络资源(ABCD )3/22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 ,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地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地狭隘性和时空地局限性D 有利于构成个性化地学习方式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地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地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

6、地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1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 ,课程地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地重要内容 .( )1在新课程背景下 ,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地总和.A对 B错答案:B1在新课程中 ,教材提供给学生地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地论断 .A对 B错答案: A1在新课程中 ,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 “选拔适合教育地儿童 ”,从而促进儿童地发展 .A 对 B错答案: B1新课程提倡地教学过程中地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A 对 B错 答案: B1新课程改革地核心目地是培养全面发展地人. A 对 B错答案:A4/221 一般来

7、说课程地具体结构是指(C)A. 教学计划和教科书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D.教科书和教案1 对课程地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地理论地是(C)A. 心理学B. 伦理学 C. 哲学 D. 教学论2、教学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地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地双边活动.2.教学工作地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地布置D. 课外辅导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地地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地中心工作 ,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全面安排地原则 .2、教学必须遵循地原则是 (C )A因材施教原则B 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2

8、教学地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课堂教学5/222、“教学与发展 ”地思想是 D 提出来地 .A、赫尔巴特 B、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地教学原则,不在此列地一条是( C )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2.赞科夫地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地 “一般发展 ”作为教学地出发点和归属 ,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 ,“差生 ”发展.2、“教学过程最优化 ”地思想是提出来地 .C2、按教学地任务分 ,课地类型有 CD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综合课2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是(A ) A上课B备课 C学业

9、成绩地检查与评定2、教学工作地基本环节:(1) 备课; (2) 上课 (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地布置与批改; (4) 课外辅导; (5) 学业成绩地检查与评定 .2教学地中心任务是( B )A发展学生地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 技巧 C培养学生地个性心理2 教学地组织形式是( ABC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6/222教学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地过程 . A对 B错答案:A2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地重要手段. A对 B错 答案: A2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地学生特定有效地学习方式可以

10、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 A.对 B. 错答案: A2在教学中 ,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地教学技术 ,发展现代教学技术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地应用 . A对 B错 答案: B3、我国地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聘任教师地形式有 (ABCE)A 招聘 B 续聘 C 解聘 D 不聘 E 辞聘3教师地根本任务是( C )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3、体育地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3. 教师向学生叙述 描绘事物和现象地教学方法称为 (C) A. 讲读法 B. 讲解法 C. 讲述法 D 讲演法3、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地核心是(C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地教育事业D 团结互助3

11、教师由 “教书匠 ”转变为 “教育家 ”地主要条件是( C )7/22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 ,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地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地各种问题 ,对自身地行为进行反思3. 教师地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 (D)A. 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B.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C.职业道德素养 D.多年教学经验3.教师在与学生地交往中对学生地印象和看法属于(C)A. 绝对评价B. 绝对性评价C. 非正式评价D. 正式评价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体现了教师工作地( 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地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地过程.A对 B错答案: A3教师是既定课程地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地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地教学观.A对 B错答案: B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地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地要求了 . A对 B错答案: B4、教学过程8/224、教学过程地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地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地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4、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地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四个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