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7498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粘结剂对锂电负极浆料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锂离子电池浆料是一种典型的微颗粒系统,其中包含石墨,炭黑,PVDF, CMC, SBR,和溶剂(油性或水性)。由于其他颗粒和聚合物粘结剂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如 桥接、吸引力或静电斥力)在颗粒系统中会形成各种微观结构。负极浆料的微观结 构依赖于CMC和石墨的比例,当CMC与石墨的比例适中时,由于CMC在石墨表面的 吸附和CMC的空间位阻斥力使石墨颗粒分散。然而当CMC与石墨的比例很高时,由 于多余的没有吸附在石墨表面的CMC结合导致引力大于斥力,最终会形成的石墨颗 粒团聚。我们知道极片在干燥期间,由于SBR的迁移形成了不同的浆料微观结构和极片 微观结

2、构,浆料和极片的微观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当炭黑和活性物质均匀 分散在浆料和电极中时,电池就会有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电池的性 能我们必须了解浆料以及极片的微观结构形成的机理。石墨和炭黑颗粒由于其非极性和表面疏水性导致聚集在水中不能分散。了解负 极浆料中的CMC和SBR的对石墨颗粒的分散以及对浆料的微观结构形成的影响非常 重要。然而,很少有关于水性负极粘结剂浆料的微观结构形成的机理的研究。在本 研究中,探讨了 CMC和SBR对三种负极浆料的微观结构形成的影响:石墨-SBR,石 墨-CMC,石墨-CMC-SBR。其中SBR和CMC分别有不同的添加量。实验通过流变测试 和低温扫描电

3、镜表征(-140C测试图像)结果。实验材料:1,石墨:粒径=8.11 mm,密度=2.23 g/cm3,比表=12.12 m2/g2,SBR:直径=140nm3,CMC:分子量 330,000 g/mol 取代度 DS=0.74,流变仪第一种:石墨-SBR体系当只有石墨颗粒没有SBR的时候,如图1a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变化:,在低剪切力 下粘度保持不变,表明体系类似于固相的表现。在过了某一临界点后,粘度就会急剧下降。这个点就把它定义为屈服应力。此时存储模量G大于损失模量G。这 种情况下体系会就形成不分散的凝胶结构,在没有SBR的时候石墨颗粒由于其疏水 性而形成团聚结构。随着SBR的添加,石墨的凝胶

4、结结构有些减少,但是到SBR含 量15%时屈服行为消失,剪切变稀行为发生,G大于G,此时石墨胶凝结构已 不存在。这表明由于SBR添加量的增加石墨由颗粒团聚结构变为类似液体的均匀结 构。An- R- 甲!1 j j叫I I 111 11=*811:X-11 1 13| JIIIII1 1 Jiril图3 (a) & (b)不同CMC含量浆料的粘度(c)&(d)浆料的粘弹性 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CMC是一种聚合物盐,在水溶液中它分解成钠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 这些离子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影响聚合物的结构。图4为不同浓度的CMC的粘度变 化:10B10510410a10_ sem id fl

5、ute f uncuuingledsemidiluii ciitnnglcd10-2 101Z lwM1图4 CMC浓度对应粘度变化可以看到三个过渡浓度的阙值c*,c*,c*,且随着浓度升高呈幂指数型增长分 别为(指数 V0.58, 1.53,4.36,7.82)1, 当Cc*时cmc时聚合物链开始重叠2, 当C*cc*时聚合物链开始有缠绕3, 当C* C C*时聚合物溶液出现凝胶行为如图5定义tan 5 = G/G,作为负极浆料和CMC溶解度在不同含量下的 函数,在CMC浓度低于0.28wt%时,负极浆料有凝胶团聚形成,像SBR 样CMC分 子往往在石墨表面吸附,并且吸附量随着CMC浓度的增

6、加而增加。此时粘度和模量 都随着CMC添加浆减少,直到浓度达到0.28%,意味着于CMC在石墨表面吸附凝胶强 度下降。随着tan 6持续增加也就是CMC含量继续升高,凝胶结构逐渐消失,浆料显示 出类液体行为。这可以用吸附理论来解释,CMC中的羧甲基单元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 COO单元,随着CMC含量的增加,其在石墨表面的吸附力也增加,石墨颗粒通过吸附 在表面的CMC空间位阻斥力而分散。可以参考图6 (c)&(d)电镜照片。随着CMC的量持续增长达到1.3%临界点,浆料又重新出现凝胶结构,这种微观结构变化可以用CMC溶液在高浓度下凝胶来解释。从图5也可以看出CMC的水溶液含量大概出现在1.9%.,

7、 CMC分子形成凝胶结构后,石墨颗粒随之团聚嵌入在内(图101100.00.51.0*6ef)CMCLiquid-likeSoli(l-like Anode slurry Q CMC solution图6 (a)&(b)CMC 0.07 wt%, (c)&(d) CMC 0.7 wt%, (e)&(f)CMC 1.7 wt%第三种:石墨-CMC-SBR浆料如图7所示是SBR和CMC添加量分别为0.07-1.7wt%和2%-5wt%时的流变曲线, 像之前提到的一样,CMC和SBR吸附在石墨表面影响颗粒的分散性。如图7(a)(b)所 示,当浆料里没有SBR而只有0.7%低含量的CMC时,石墨颗粒表

8、现为团聚结构。当 2%或5%的SBR加入到浆料里,粘度和模量都降低了,这是因为SBR吸附在石墨表面 使石墨颗粒分散。浆料的微观结构可以通过图8(a)(b)看到。低CMC(0.07%)添加量 配合高SBR(5%)添加量情况下,CMC吸附在石墨表面较少。但当CMC0.7%添加量时浆料表现出粘弹性G G,即使持续加入SBR浆料的 流变特性也没有改变。有人做过不同混合方式对粘结剂在石墨颗粒表面的吸附影 响。其中一个就是SBR和CMC同时加入混合,另外一种是先加CMC随后加入SBR混 合,结果表明,CMC在浆料分散中起了主导作用,石墨颗粒表面会优先与CMC吸 附。如图7(c)(d)尽管SBR不断加入但粘

9、度和模量都保持不变,意味着SBR不再影响 石墨的分散。图8(c)(d)为浆料含0.7%CMC和5%SBR的电镜照片,SBR只存在于介质 中并不在石墨颗粒表面,因此石墨颗粒的分散主要受CMC的影响跟SBR的关系不 大。中11;1*1:17111刁工8|1! 二二一二亠岫川54臣=百壬二3若蚩d 二自LO 韦Lu 普一图7 (a)&(b) 0.07 % CMC, (c)&(d) 0.7% CMC,(e)&(f) 1.7%CMC(O)0%, () 2%, () 5%SBR图8 (a)&(b) CMC 0.07% SBR 5%,(c)&(d)CMC 0.7% SBR 5%, (e)&(f)CMC 1.7% SBR 5%总结来说,当CMC量很低的情况下,SBR加入后会吸附在石墨颗粒表面影响石墨 的分散。随着CMC含量的增加,石墨表面的吸附量也增加,然而这时SBR就不能吸 附在石墨表面进而对石墨的分散起不到作用,在负极浆料的分散中CMC起到了很关 键的作用。在电池生产中过多或过少的CMC和SBR,对电极的性能有负面的影响,因此要充 分理解粘结剂对浆料微观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而来优化浆料的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