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643454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中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优异的信息技术老师已经超越了以前仅仅关注怎样教的问题,而是开始深入地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责问题为何教。为了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讨论,本刊尤其刊发了北京市东城区老师研修中心的魏宁老师和北京市丁香胡同小学的武健老师的两篇文章,以期能够引导读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责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应该从“为何教”到“教什么”,再从“教什么”向“怎么教”一步步地深入下去,而不能反过来。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一线实践中的了解等不一样的方面来重新反思课程,会使我们愈加明确为何要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

2、技术学科要教什么、信息技术课要怎么教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能够分成以下多个关键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受当初计算机硬件的条件限制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文化”的影响,起始阶段关键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末,大家开始意识到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对于工具只要掌握其基础使用方法就能够了。这种“工具论”的主张使编程语言逐步淡出,计算机应用逐步进入教学的关键位置。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公布了系列主要文件来指导课程的变革。2021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2021年公布的一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又深入明确了“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课程改称“信息技术课”。课程的名称从“计算机”变为“信息技术”,这不但是称谓的改变,还包含着更多教学的理论、内容的改变。教学的内容从“编程语言”到“计算机应用”,再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从掌握一个编程语言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再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一样时期会有着不一样的课程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们需要反思:课程是否真正地由计算机转向了信息技术?课程是否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解读国家文件来看课程国家的相关文件在指导和推进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在不一样时期的文件中能够看到

4、总体的指导思想的改变。2021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课程的关键任务分别是:第一,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技能;第二,信息技术相关的德育问题;第三,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2021年的一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课标中还表明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技能,还要学会利用,形成能力,形成对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不一样时间公布的文件全部在尤其强调信息技术课要培养能力。2021年的课标更将任务明确地归纳成为一句话: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信息素养。对文件进行学习和体会后,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我们也需要反思:计算机知识是否就等同于信息技术知识?会熟练地

5、使用计算机是否就是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课程中的哪些内容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不一样的了解中看课程在实践中,不一样的地域对于课程的称谓也有着部分细微区分。比如,其它地域称之为“信息技术”课,而上海地域则习惯性地称为“信息科技”课。名称的差异也表示有着不一样的了解。除了我国不一样地域有区分外,国际上也有部分不一样。国际文凭组织的课程设计尤其值得关注。国际文凭课程体系中一共包含两门计算机方向的课程,分别是“全球社会中的信息科技”和“计算机科学”。其中,信息科技课程着眼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考虑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国际文凭组织将其归入人文类

6、学科;计算机科学关键学习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编程和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国际文凭组织将其归入数学类。两门课程又分别拥有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两个不一样的学习等级,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要求。从不一样的国家和地域、不一样方面的人对于课程的了解中,我们需要反思: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是否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是否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延续下来以计算机操作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是否真正、有效地培养了信息素养?心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现行信息技术课关键内容是对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当社会中计算机家庭拥有率在提升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家庭中掌握相关操作和技巧。为了使学校的教

7、学更有效,教学内容出现了技巧化、复杂化的倾向。而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操作和提升信息素养没有绝正确关系,这不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的全部。信息素养的关键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种工具,只是人提升信息素养中的一部分。而提升人的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课程中的主旋律。1.结构依据课程的发展历史、国家课标和可借鉴的我国外的课程设置,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分成信息科技和计算机科学两部分。计算机科学的教学目标关键是使学生学会应用、了解原理。要了解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法、计算机编程和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关键是针对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等有物质形态的“

8、硬”技术的学习。其中关键由两类组成,一类是字处理、多媒体、网络软件等软件应用的教学,另一类是程序设计的教学。信息科技关键是指针对信息的技术。关键目标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能力。关键是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达成这个目标能够依靠当代信息技术设备,也能够不依靠这些当代化设备。在这部分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处理的“软”工具。如能够使用“左手栏”工具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如前页表格所表示的分析。使用“左手栏”先将信息分成“事实”和“看法”,然后整理出自己的看法,最终汇总和反思自己的看法。利用这类“软”工具帮助大家分析、加工信息,其最终目标是从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看法或结论。这类信息处理工具还

9、有很多。比如还能够利用“提醒语”工具列出审查自己资料的相关性和充足性的提醒语,来寻求在信息技术活动中遗漏的信息。依据学生利用信息形成看法的过程,能够将多种“软”工具分成以下几类:获取和搜集信息的工具。甄别信息,评价相关性和有效性的工具。分类整理信息,建立联络的工具。利用信息、验证想法的工具。分析综合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的工具。经过对这些“软”工具的使用,最终目标将能够使学习者充足利用信息、处理真实问题。这些信息处理的“软”工具和计算机“硬”工具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就是培养人的独立精神、主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使之含有批判精神,含有追求新信息、利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0、和善于利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轻易被人忽略的现象中引申、发明新信息的能力。这些针对“软”工具的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使用技术中的道德等内容共同组成信息科技部分。2.关系信息科技部分经过对“软”工具的学习来提升学生本身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科学部分经过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学习来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经过程序设计教学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两部分现有不一样,也有联络。联络的纽带在于“算法思维”。在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时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往往要有“从顶及底”的使用思绪,先考虑大的、粗略的阶段,然后逐步向细节发展;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次序、分支、循

11、环等不一样的步骤;在设计方案和反思过程时,需要有模块化思维这些全部表现出处理生活问题的“生活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之一是程序设计算法。这是学生在“生活算法”的经验基础上更抽象、更含有逻辑性的表述。信息科技部分一样也表现着算法思维。在学生使用“左手栏”、“提醒语”等信息处理“软”工具时,需要先了解工具,知道工具怎么用;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后还要学会改善、优化工具,使之更适用;最终将淡化工具,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这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作出决议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信息处理工具、使用工具、改善工具、淡化工具形成思维方法的过程,还是不停地发掘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步骤,逐步

12、形成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展现出了“算法设计算法实践算法优化”的算法学习过程。算法贯穿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两大部分,是两部分全部要达成的共同目标之一。3.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全力追求的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课程直接收制于教育目标,从编程语言到工具性的技术应用,再到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一样的时代会有着不一样的课程观。不过在城镇差异、学校差异、家庭差异、年纪差异等差异存在的现实条件下,计算机科学和提升信息素养将愈加综合地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即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提升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下,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技能。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再只是单纯的技术应用学科。其课程设置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设备、仪器为中心。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向是技术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形成,其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取得学习自由;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