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62057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行为与矫正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商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05级社会工作专业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矫正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16分)1、问题行为:妨碍个体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以及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他人或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或造成问题的行为。2、连锁:把要求习得的整体行为分解为一个个紧密联系着的环节,即刺激反应链,然后对当事人的行为链条逐一进行训练,并最终使之习得整体行为的方法。3、矫枉过正:在问题行为发生后,要求当事人进行与该问题行为有关的费力活动。4、冲击疗法:把能引起当事人最大恐惧的刺激直接暴露给当事人,置他于及其恐怖的情景之中,欲图物极必反的效果,从而消除其恐惧情绪。二、选择题:(每题2

2、分,共10分)1、B 2、C 3、A 4、B 5、D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 32分)1、简述判断青少年问题行为应该注意的事项第一,要把个体所表现的行为与该年龄段正常发展的行为相比较,只有那些同该年龄段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的行为才是问题行为。 第二,那些在个体行为中具有经常性和破坏性,妨碍他们的学习、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个性良好发展,甚至影响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正常发展的行为才是问题行为。 第三,要注意把握区分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的尺度。2、简述行为契约的特点 行为契约会促进当事人的行为表现;能使强化更显客观和公允;对有关各方具有互惠性;有助于矫正的一致实施;有助于当事人的社会化;可以

3、根据当前的需要和行为的进步情况重新调整和签订;他与代币系统的结合,使得它不仅可以用于个体的行为矫正,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群体行为管理等领域。3、列举并举例说明行为矫正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强化物的类型 消费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活动性强化物、反馈性强化物4、简述ABC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创立。A指诱发性事件,B指由此产生的相关信念,及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评价;C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行为者的情绪困扰乃是由个人的不合理信念所引起,所以要促使行为者学习“合理信念”以代替“不合理信念”,以清除行为者的情绪困扰。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

4、 26分)1、请从家庭、学校、社会视角论述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家庭:成人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矛盾关系;家庭中承认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焦虑程度。(4分)学校:学业失败与发展终结;教师的失误与权力侵害;学校管理上的失误与资源分配不公;不良同学与误入歧途。(4分)社会:社会文化、风俗中的不良因素;社区建设落后;媒体的泛化与从业人员素质不良;传媒的诱惑与盲目崇拜。(5分)2、列举行为矫正的方法及其分类,并任选其中一种技术进行评价方法分类:(5分)基本技术:强化、惩罚、消退扩展技术: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塑造、渐隐与连锁;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内隐技术:临床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系统脱敏

5、疗法、冲击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示范模仿疗法评价:鼓励有见地的个人观点,大致应包含该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缺点、适应症状、问题等(8分)五、实践题:(任选一题完成,每题13分,共26分)问题界定:1、封闭型的社交困难与网络成瘾2、有作弊经历引起的考试焦虑答案应包括对问题的界定;行为矫正指导计划;具体矫正策略;短、长期目标的确立;评估与督导五大方面。 兰州商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05级社会工作专业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矫正试卷(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16分)1、无条件强化:对食物、水、性等的追求与对高温、严寒、恶臭等的逃避,对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

6、存活都具有重大影响,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有机体的基本需求相关,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为无条件强化。2、行为契约:是连当事人在内的两位或三位以上的有关人员签署的彼此都同意的条款,这些条款规定了当事人应有的行为表现,及当事人具有这样的表现或没有这样的表现将会得到的具体结果。3、矫枉过正:在问题行为发生后,要求当事人进行与该问题行为有关的费力活动。4、连锁:把要求习得的整体行为分解为一个个紧密联系着的环节,即刺激反应链,然后对当事人的行为链条逐一进行训练,并最终使之习得整体行为的方法。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 2、D 3、B 4、C 5、B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 32分)1、列举并举例说明

7、行为矫正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强化物的类型消费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活动性强化物、反馈性强化物(仅列举无举例说明给5分)2、简述消退技术在生活中的误用现象。无意中消退个体的良好行为;中断消退程序,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采用间歇消退,结果间歇强化了攻击行为及情绪反应;误认为消退就是忽视目标行为。3、简述判断青少年问题行为应该注意的事项第一,要把个体所表现的行为与该年龄段正常发展的行为相比较,只有那些同该年龄段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的行为才是问题行为。 第二,那些在个体行为中具有经常性和破坏性,妨碍他们的学习、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个性良好发展,甚至影响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正常发展的行为才是问题行为。 第

8、三,要注意把握区分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的尺度。4、简述ABC理论及其主要观点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创立。A指诱发性事件,B指由此产生的相关信念,及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评价;C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行为者的情绪困扰乃是由个人的不合理信念所引起,所以要促使行为者学习“合理信念”以代替“不合理信念”,以清除行为者的情绪困扰。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 26分)1、请从家庭、学校、社会视角论述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家庭:成人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矛盾关系;家庭中承认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焦虑程度。(4分)学校:学业失败与发展终结;教师的失误

9、与权力侵害;学校管理上的失误与资源分配不公;不良同学与误入歧途。(4分)社会:社会文化、风俗中的不良因素;社区建设落后;媒体的泛化与从业人员素质不良;传媒的诱惑与盲目崇拜。(5分)2、列举行为矫正的方法及其分类,并任选其中一种技术进行评价方法分类:(5分)基本技术:强化、惩罚、消退扩展技术: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塑造、渐隐与连锁;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内隐技术:临床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示范模仿疗法评价:鼓励有见地的个人观点,大致应包含该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缺点、适应症状、问题等(8分)五、实践题:(任选一题完成,每题13分,共26分)问题界定:1、封闭型的社交困难与网络成瘾2、有作弊经历引起的考试焦虑答案应包括对问题的界定;行为矫正指导计划;具体矫正策略;短、长期目标的确立;评估与督导五大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