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62057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6《观察土壤》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观察土壤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6课。本课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别从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以及土壤成分三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对土壤进行细致观察。在学生采集土壤后,教师将引导他们从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和沉积实验三个层面对土壤的成分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和梳理,使学生对自己之前认识进行反思,加深他们对土壤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分析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为后面比较不同土壤的特征打下基础。【学生分析】土壤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熟悉的,在种植花草时都接触过土壤,知道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但是他们从来

2、没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观察过土壤,对土壤的组成也不十分了解,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探究的问题,因此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对于探究土壤的组成,四年级学生还比较缺乏科学的观察方法,合作交流能力也有些欠缺。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观察土壤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土壤中的不同成分,探究沉积实验中土壤分层的原因,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科学探究目标l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l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

3、分层。科学态度目标l 认识到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l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成分。难点: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土壤、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杯、搅拌棒。教师准备:干燥且已碾碎的土壤,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土壤中生长的植物。2.提问:土壤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观察过它吗?土壤中有什么呢?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土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

4、,教师掌握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观察土壤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索活动一:猜测土壤的组成提问:你认为土壤里面有什么呢?预设1:土壤中有枯树叶、小虫子预设2:土壤中有大石子、小石子预设3:土壤中有水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土壤组成进行预测,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提供方向与基础。活动二: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一)采集土壤(本活动也可放在课前完成)1.过渡:为了更好的对土壤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实际观察土壤。2.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校园(田野)中采集新鲜的土壤吧!3.教师布置采集土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4.学生采集土壤。设计意图:此活动通过采集新鲜土壤,使学生对土壤进行初步认真细致

5、的观察。(二)观察新鲜的土壤1.谈话:同学们已经采集好了新鲜的土壤,我们一起来观察吧。2.观察新鲜土壤活动:把土壤倒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3.提示:(1)使用上节课学习的观察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用手扇闻,用手触摸或捻一捻。(2)观察土壤活动完成后,注意用手卫生。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土壤中有什么呢?6.汇报交流:预设1:有许多捻不碎的小石子、沙子预设2:我看见了草根、虫子预设3:闻起来有气味预设4:我感觉摸起来湿湿的,可能有水分7.小结:土壤中有岩石颗粒(小石子、沙),动植物的残体(小草、小虫),水分(湿湿的),以及腐殖质(有气

6、味)等。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新鲜土壤的活动,目的是通过眼看、鼻闻、手指触摸和捻来直观感受新鲜的土壤。借助放大镜观察后,初步发现土壤颗粒大小不同,为下一环节观察干燥土壤中的颗粒差异做准备。(三)观察干燥的土壤1.过渡:土壤中的颗粒有大有小,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2.活动:教师把准备好的干燥土壤发给学生,学生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并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3.提问:土壤中有几种大小不同的颗粒?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它们吗?4.小组汇报: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一,除了有小石子和大小不同的沙粒,还有粉末状的微粒。5.阅读资料并总结: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颗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

7、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干燥的土壤,目的是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发现它们有明显不同。借助阅读资料中土壤颗粒直径的具体数字,强化学生对土壤颗粒大小不同的认知,为下一环节的土壤沉积实验以及下节课学习土壤类别奠定知识基础。(四)通过沉积实验观察土壤1.过渡:除了我们观察到的成分外,土壤中还会有什么其他成分呢?2.学生尝试回答。3.土壤沉积实验。(1)介绍实验方法。A.准备一个烧杯,将土壤倒进盛有水的烧杯中。B.静静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C.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然后静置观察。D.将观察到的现

8、象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2)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交流。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1:有一些黑色物体漂浮上来预设2:产生气泡预设3:出现了分层教师追问:为什么会产生气泡?为什么会出现分层?预设:有气泡是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分层是因为土壤微粒大小不同,大微粒先沉积下来,其他微粒依次沉积,所以出现了沉积物分层的现象5.小结:土壤中有空气存在;土壤的沉积物会分层,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其次是细沙,越到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动植物的残体。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知道土壤的成分中还有空气,进一步完善对土壤组成的认知。同时,这个活动使学生牢固建构起土壤颗粒大小不同的认识,为土壤形成

9、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岩石的风化这一概念做好知识储备。三、研讨1.在土壤沉积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把土壤倒进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会有气泡产生的现象,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明显地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为几层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其次是细沙,越到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2.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总结:土壤包含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3.你对土壤有哪些新认识?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前面两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及过程,基于已获得的

10、证据进行解释,形成对土壤的认识。最后一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对之前的认知进行反思。四、拓展1.谈话:植物生长是否繁茂,与土壤有什么关系?2.出示植物生长茂盛的图片,请学生思考。3.布置课后任务: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设计意图:拓展环节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完成,也可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了解植物生长茂盛的土壤具备什么特点,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板书设计】观察土壤班级记录表方法 特征看 土黄色、有落叶、小虫子闻 有气味摸、捻 颗粒大小不同、潮湿倒入水中 有气泡、分层土壤的组成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中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学生对土壤的观察,可以在学生进行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记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