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61989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第一课: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志,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获得。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它们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课堂之外的目的与是否常用。 第一、 而与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与目的与在社区中是否常用。第二、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的区分,有时并不像认为的那么简单。第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别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第二课:语言习得语言习得即指语言习得这一现象,也指对这现象的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儿童学习母语问题,也称“母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包括对母语之外的所有语言的

2、习得研究,研究对象一般是成年人。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逻辑问题和发展问题。逻辑问题研究的课题是: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发展问题指的是: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第三课:应用语言学科德是应用语言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应用语言学的两个重要领域,但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学科。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的,是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目的是对语言系统本身进行理论描述,找出其规律。第四课: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 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或二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环境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上图说明第二语言教学在两个层面上出现即广义:第二语言

3、教学是从基本性质角度进行的分类,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狭义:第二语言教学是从学习环境角度进行的分类,和外语教学相对。研究重点:学习机制、学习者语言、语言环境和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包括中介语。第五课:教学理念 反应的是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包括: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教授。理念是从一个人所受的全部语言教育当中,从这个人的语言学习有关的全部经历当中感悟出来的。 比较系统,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比较零散,建立在各种传闻的基础上。理念比较隐蔽,需要认真反思才意识得到。第六课: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双语者:掌握两种

4、不同的语言,而且学习没有先后顺序。母语者:把某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的人。非母语者:把这一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来使用的人。非母语者学习的目标,也是判断学习成绩的标准。第一章概念总结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的语言。外语环境:目的语在社团中不常用,学习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即为外语环境。二语环境:目的语在社团中很常用,学习者在课堂之外经常有机会接触。语言习得:即指语言习得这一现象,也指这一现象的研究。母语习得: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儿童母语习得问题。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都是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 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

5、教学(或二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环境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理论语言学的目的是对语言系统本身进行理论描述,找出其规律。理念是从一个人所受的全部语言教育当中,从这个人的语言学习有关的全部经历当中感悟出来的。双语者: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而且学习没有先后顺序。母语者:把某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的人。非母语者:把这一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来使用的人。 第二章 能力和表现第一课:能力、表现和水平内化语言指个人大脑中“语言机能”的某种状态,能力是关于这种内化语言的知识。乔氏认为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的语言规则体系。外化语言:说出来的别人能感受到的语言。乔姆斯基所说

6、的能力:1、是一种心理现象和个人属性。 2、是知识或知识的状态,是关于语言的规则系统的知识。能力的类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表现:对能力的实际运用,可以直接进行观察。与抽象的能力相反。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应能力。水平: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认识:接收、加工、储存、应用。水平和能力、表现的关系:能力是指抽象的只是或知识的状态,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第二课:乔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评能力概念的核心,是把语言当成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且认为语言学家的责任就是研究这一抽象系统,排除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7、,以及使用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1、从研究语言系统的角度。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外在语言表现,而且也影响内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 1、可能性2、可行性3、实证性(在某个具体语境中本族人是否会使用某一结构) 交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第三课:能力和表现的背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必须考虑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乔姆斯基强调的是系统性,而海姆斯等人强调的是社会性。交际当中的所有句子都是说话人对语言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的产物。固定语由多个词汇组成,在记忆和提取时被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句语言规则由相关项目临时生成

8、。固定性和创造性是语言处理中的两个通道,它们互相补充。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对新颖的、没有想到的话语进行处理,能够自由的生成这样的话语。但是,在对熟悉的、可以预料的话语进行处理时,固定性系统就更加经济高效。第四课:交际能力概念的发展交际能力模型:1、语法能力。包括形态、句法、语义以及语音方面的规则,此外还包括关于词汇的知识。2、社会语言学能力。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则和语篇规则。3、策略能力。一类主要和语法能力有关,另一类主要和社会语言学能力有关。上述三种能力当中,每一种都包含一个和实证性有关的组成成分。策略能力包

9、括评估、计划和实施三个成分。第五课:交际语言能力框架 语言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语言能力背景能力 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 策略能力 流畅能力(知识性) (准确性) (得体性) (灵活性) (流利性)第二章概念总结能力:能力是关于这种内化语言的知识。乔氏认为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的语言规则体系。外化语言:说出来的别人能感受到的语言。内化语言:指个人大脑中“语言机能”的某种状态。能力的类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表现:对能力的实际运用,可以直接进

10、行观察。与抽象的能力相反。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应能力。水平: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认识:接收、加工、储存、应用。交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策略能力:一类主要和语法能力有关,另一类主要和社会语言学能力有关。上述三种能力当中,每一种都包含一个和实证性有关的组成成分。策略能力包括评估、计划和实施三个成分。 第三章 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遗传的结果。 模仿说(阿尔伯特、斯金纳)后天环境论 强化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 语言获得理论 先天决定论 自然成熟说 认知相互作用论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 社会相互作用论第

11、一课:语言机能 离散性:句子是有离散的单位组成的,可以重复使用。人类语言具有 递归性:是人类语言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机能:语言学习机制。狭义的语言机能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主要特征是递归性。广义的语言机能还包括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第二课: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人类与动物语言的差别具有生物和遗传特征。语言技能的初始状态中就包含了语言的很多知识 ,即普遍语法。第三、四、五、六课总结。儿童对母语的习得,是在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的制约下进行的,其过程取决于生物和遗传因素。乔乔姆斯基的思想被称为内在主义假设。1.模块化。2.语法。3.能力。4.刺激贫乏。5.语言本能。6.语言习得是参数设置

12、以及词汇知识积累的过程。语言普遍性:1、绝对普遍性。 2、蕴含普遍性。 3分布(或频率)普遍性。普遍语法指的是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普遍性可以分不同的角度,霍斯金提到:内在主义、语义、语篇语用、处理、感知和认知、历时变化等。 第三章概念总结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遗传的结果。语言机能:语言学习机制。狭义的语言机能: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主要特征是递归性。广义的语言机能:包括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普遍语法:指的是对语言普遍性的研究。第四章 年龄和关键期第一课:列尼博格的语言习得关键期艾瑞克.列尼博格:语言获得先天决定论自然成熟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说话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儿童开始说话的时间

13、是生理成熟的结果。衡量脑成熟的标志:脑的重量、脑的形状。脑的形状: 左脑 专管语言、推理、数学问题。 右脑 转关音乐、图形、直觉问题。第二课: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列尼博格探讨的是从医学的角度讨论语言习得的问题,并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提出的证据:1、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2、对语言剥夺条件下成长儿童的研究。(狼孩、禁闭者等) 3、对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关于关键期假说有三种:一、存在关键期,但只限于语音方面。二、不但语音方面存在关键期,词汇语法方面也同样如此。三没有关键期,语音方面也没有。第三课:关键期和年龄效应年龄效应指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关键期假说共同点:1、关键期的结束时间不晚于青春期后期。 2、年龄效应。终极状态:目的语学习达到的最高水平,也称最后状态。到达年龄、习得年龄:即学习者到但目的语国家或社区时的年龄。推论:1、在关键期结束之后,语言学习能力应该有明显的降低;在关键期前后,语言水平应该呈现不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