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60363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项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确保隧道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编制依据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通运输部_年_月)、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结合项目工程实际,特制定本规定。3.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项目工程隧道工程掘进施工,逃生系统的设立指导及日常安全检查管理。4.职责4.1隧道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结合自身工程特点,组织制定救生通道、逃生管道、电子门禁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电话报警平台、应急逃生路线灯视引导系统等逃生救援系统实施

2、方案,确保逃生救援系统的安装完好和隧道施工的有序开展。4.2监理单位应对隧道逃生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批,是否按方案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情况书面上报建设单位。5.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的设置要求5.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800mm的承插钢管,管节长度宜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隧道中。5.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_米、_米、_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

3、等。5.3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5.4逃生通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8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_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5.5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4、5.6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按顺延台阶布置,可安装135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5.7风水管作为紧急救生管道,应紧跟掌子面,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m,且在管口附近配备醒目的工具箱,箱内存放应急电筒、活动扳手、锤子、钢钎等应急工具,便于遇紧急情况时打开风水管法兰盘,开通救生管道,及时输送水和食物。5.8设置的逃生管道应平整、干燥、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5.9掌子面应同时放置应急食物箱和救护箱,应急食物箱须存放_人左右一天所需的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食物;救护箱内备包扎纱布、消毒药水、常见外伤用药等。5.10应急抢险救援时应利用预设的

5、逃生通道和救生管道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当预设的逃生通道失效,应立即钻设救生管道进行联系和输送食物,钻进工艺采用跟管钻进,跟进套管必须采用专用地质套管。6.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隧道逃生救援系统设置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施工安全强制性要求,相应成立隧道逃生救援系统领导小组,定人定责,把隧道逃生救援系统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管理措施办法,以及每天巡查检查制度,并由项目经理或分管安全的领导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隧道安全综合检查,确保隧道逃生救援系统施工的有序开展及有效使用。2022年隧道逃生救援系统的检查管理制度(二)一、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集中式供

6、水)1、遵守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2、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每年复核一次,四年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换发新证。3、有领导专管并配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4、饮用水设施符合卫生标准,所用材料、涂料必须无毒、无异味,不得影响水质卫生,其材料应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有效卫生许可批文。5、新、改、扩建的供水工程项目必须取得经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卫生监督_合格后开具的证明(意见)书。新建的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以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6、供管水从业人员上岗前必

7、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并经卫生知识培训才能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若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或健康带菌者,不得从事管水、清洗等工作岗位。7、饮用水设施周围环境及水泵房整洁,排水条件良好,设施运转正常。水泵房外门必须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钥匙,保证安全性。每天对饮用水设施进行两次巡查,有记录备查,并做好环境清洁。8、对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环节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若发生与生活饮用水污染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建设主管部门。9、生产区门岗和安全保卫制度健全,禁止无闲杂人员出入生产区。10、供水设

8、施设备在维修、改造时,首先索要新设备的卫生许可批件,保证水质的安全卫生。设备维修、改造后,必须清洗消毒,消毒完毕后,水质由具备法定资格的检测机构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的标准方可饮用。11、一旦发现饮用水水质有异常改变,不得隐瞒水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区级卫生监督部门和供水行政部门,防止介水传染的流行。12、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贮存处应通风良好,防腐、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水处理剂和消毒剂投加设施正常运转,并有备用设施。13积极、主动配合区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本单位饮用水设施的管理,并接受监督检查。14、严格按照国家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求,认真做

9、好其他关于饮用水的相关工作。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供水场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1、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供水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单位传染病防治_和机构,明确_分工和职责,健全供水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2、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_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供水场所对人体的危害的各种因素。3、当供水场所发生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供水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

10、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发现停水后,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修复时间的长短,及时用通知各用水户,采取临时送水等措施。若断水时间超过_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援助,采用消防车供水。5、若因水体问题,导致三人以上出现呕吐、头晕、腹泻、晕倒或死亡,应立即采用应立即停止供水,拨打120并通报上级有关部门,并配合保护好现场,通过了解中毒者开展各项调查,分析原因,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做好应急用水保障工作,若断水两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援助,采用消防车供水。对事发单位水池、水塔、水箱、管网进行反复冲洗,等取

11、水送检合格后,方能供水。6、传染病高发季度或传染病爆发,应加大对水池、水塔、水箱余氯投放量,确保饮卫生安全。7、如遇洪水、山洪暴发,污染了水池、水塔、水箱及管网等,必须立即停水,清理污泥,污沙,反复冲洗水池、水塔、水箱及管网。同时,购买大量纯净水、矿泉水供应用户,等管网恢复后,取水样送检合格,方能供水。8、卫生_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存档备案。三、清洗消毒卫生制度1、供水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配臵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必要的水质检验仪器、设备、人员,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规定。2、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室,负责检验水

12、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3、集中式供水单位质检员每月应对出厂水、管网末端水的浊度、ph值、余氯指标进行自检。4、无水质检验室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鉴定委托检测合同,按国家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5、建立清洗消毒档案,详细记录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清洗时间、地址、容积、清洗消毒人员的姓名、使用消毒剂的名称。6、清洗消毒后恢复供水前对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7、按照规定提交水质检验报告、清洗消毒记录给卫生监督部门。8、如实记录消毒检测记录。四、生产车间卫生制度1、保持生产车间内外环境整洁,无积尘、无蛛网、地面无痰迹和污物,无卫生死角,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措施

13、,垃圾、废弃物放入加盖的密封容器。2、发现水质已受污染应当立即汇报,并及时清洗、消毒。每次清洗消毒后,须将水样送有检验资格的单位检验,并保留水检报告备查。3、生产厂区严禁吸烟,须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设吸烟室(处),吸烟室(处)外不设烟灰缸。4、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保持经常性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工作时间内遵守劳动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离岗、不脱岗。5、负责制定日常维修、大修、更新计划。6、定期向负责人汇报饮用水的卫生情况和经营管理情况。五、涉水产品进货验收索证制度1、首先在购买涉水产品时应确认该产品是否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涉水产

14、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认真核对许可批件上的产品信息是否与该型号产品相符。2、采购涉水产品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相关产品,进行索证索票,并建立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供货者姓名及_、进货日期等内容的台账记录。3、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供应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等主体资格证明文件等4、应该根据自己的使用目的选择涉水产品。在购买涉水产品时应该注意产品的使用期限,注意产品使用过程中维护成本。5、掌握涉水产品售后服务信息,即需要专业的_、维护和保养,滤芯也需定期更换,所以消费者要选择购买有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和售后服务技术保障厂家的产品。6、违反采购涉水产品制度造成安全事

15、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六、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制度1、供管水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证岗2、供管水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首先应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和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每年_从业人员复训一次。3、按时定期_从业人员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体检,并上报应体检从业人员_。_漏检的从业人员补检和可疑阳性者复检。4、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的档案。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5、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五病”患者,必须及时调离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供管水的服务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七、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每天清扫泵房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整洁。2、每天打扫蓄水池周围卫生,保持蓄水池周围环境清洁。3、定期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有无污染物,如发现应立即清除并及时消毒。4、泵房间内严禁堆放杂物。5、泵房内严禁饲养宠物和植物。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泵房及消毒间。八、卫生检查奖惩制度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带领卫生管理_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2、定期_从业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3、供管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