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59134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城厢镇中心学校 镇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激发一个兴趣,加强两个基本,掌握三种课堂模式。一、激发一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即人们对一定的事物带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特性,同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激发一个兴趣,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诱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1摒弃满堂灌、包办代替的传统教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更多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教师做到三不讲:学生已会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不讲、教师再怎样讲学生都不会不讲。2营

2、造宽松课堂氛围。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安全的课堂环境、勤学好问的学习氛围,做到带微笑、带激励、带竞争“三带”进课堂。3注重课堂细节,讲究课堂艺术。如课的开讲或课的结束艺术,富有探索性的课堂活动,富有激励性的过渡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每课前的口算竞赛活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等。二、加强两个基本加强两个基本,就是加强两个基本功训练。这两个基本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数学内容从总体上分,可分为概念、计算、解决问题三大块。而要做好三大块教学,必须加强两个基本功训练。1口算基本功。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经济、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

3、应用极为广泛,口算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熟练,势必影响笔算的正确率。口算不过关,势必导致“马鞍形现象”。口算内容: 20以内加减法(上升到口诀)、乘法口诀、整十整百整千加减法、常用数据、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包括圆周率的倍数)等等。口算训练方法:要坚持节节练。课前23分(有效组织教学),卡片或投影。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2数量关系基本功。数量关系是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功。要加强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一步计算应用题),使学生都能熟练地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列式求出问题

4、,或者能根据问题分析列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数量关系的基本功,要坚持课前训练(口头、笔头表述),也要经常进行专题强化训练。三、掌握三种课堂模式(一) “3341”课堂模式小学数学“3341”课堂教学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练为主,练贯穿课的始终。其教学程序如下:1辅垫练习要“3”练(约5分):(1)练口算。计算是数学之根本,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不论授课内容如何,口算必须节节练;(2)练旧知。就是复习上节课刚刚学过的题目;(3)练迁移。就是复习与本节课有关联的、能为新课起到辅垫作用的迁移题。2学习新课分“3” 步(约15分):(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要求,自主进行学

5、习;(2)交流讨论。根据自学练题完成情况开展讨论交流;(3)质疑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知识小结,指导学习方法。3巩固知识做“4”题(约13分):(1)基本题。设计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相类似)的题目;(2)发展题。设计比基本题(例题)稍有改变(发展)的题目;(3)辨析题。设计判断正误题,旨在培养学生正反思维力;(4)提高题。设计稍难的题目。4课的小结进行“1”个学习方法的指导(约2分)。(二)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先练后讲”,它的基本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第一步: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应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

6、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答尝试题铺路架桥。第二步:出示尝试题。出示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答尝试题。第三步: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例题。第四步:尝试练习。最好让好、中、差三类学生都有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练习。练习时,教师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第五步:学生讨论。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让板演的学生讲一讲为什么那样算。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第六步:教师讲解。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

7、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有可能是照例题依葫芦画瓢。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却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学生会有所领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差生特别有利。(三)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以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课堂模式。自主学

8、习课堂模式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 ,其教学程序如下:1辅垫激趣。这一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准备阶段。本步分两个层次:其一是复习辅垫,采用“以旧引新”,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辅路架桥;其二是激发兴趣,即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激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知动机。主要步骤:复习练习能起到迁移作用的旧知识;提出自学提纲及自学要求和学习方法;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和情境。2自主学习。这一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可有几种形式:一是直接给学生自学课本,然后组织讨论交流;二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后,运用迁移规律,

9、直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三是根据教师提示,学生进行自主动手操作,查阅有关资料(课本),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每种形式,都要紧扣自学提纲和解答新知情况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可在同桌、四人小组或者全班之间进行。3启导质疑。本步可通过指名三类不同层次学生上台板演,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评讲并进行质疑问难等方式进行。然后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将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上升为抽象的、理性的、完整的真知识,使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独特解答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练习反馈。在学生初步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的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新知,在练习中反馈新知掌握情况。练习题设计要包括基本题、综合题、改错判断题、提高题等几种题目。5归纳总结。由教师或学生总结全课,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