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87102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 作者:朱伟郑志华来源:福清一中化学教研组 日期:2021-10-9 “等效平衡”的问题已有较多的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一 些探讨,力求有所突破。 一、难点分类 “等效平衡”的教学难点。一是“等效平衡”概念,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包括“等同平衡”)。关键是“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二是“等 效

2、平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三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四是在计算 中的应用。 二、难点分散渗透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将上述难点分散渗透在三节课中。 1.先渗透“等效平衡”概念,并举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属于等效平衡,哪些不属于等效平衡。再讨论第一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 例1.恒温恒容。(1)容器中加入1和1反应达到平衡,的转化率为,另一同温同容的容器中加入2和2反应达到平衡,的转化率为,则_。 (2)2(气)平衡,增大hi的物质的量,平衡_移动,新平衡后hi的分解率_,hi的体积分数_。 (3)2平衡,减少的物质的量,平衡_移动,的转化率_,的体积分数_, 的体积分数_。 分析:

3、(1)同温: 和是“等效的” 变为也相当于加压。 容器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更多的和转化为, 。 (2)()判断平衡移动:增大反应物hi浓度,平衡正移(或反应物hi浓度增大,正增大,正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理解:加入hi原平衡被破坏,新加入的hi又分解为h和i,即正向移动(注意:不能得出hi 分解率增大的结论)。 ()判断含量变化和分解率变化:同温下,比如原起始时1(),现起始时相当于2(),相当于加压,分别达到平衡,两平衡中hi的分解率相同,同种物的含量相同,hi分解率不变,体积分数 不变。 (3)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或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减小,正逆,说明平衡逆向移动。理解:原

4、平衡破坏,小部分又化合生成(注意:不能得出的转化率如何变化的结论)。 结论:(1)判断平衡移动:应用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判断。 (2)判断含量变化和转化率变化。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增大(或减小)此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若反应物不止一种,同倍数增大(或减小)各反应物的量,相当于加压(或减压)来判断。 2.先练习巩固上次的思路,再讨论第二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 例2.恒温恒压: (1)加入1和3达到平衡,体积分数为,转化率为;若再加入 1和3,平衡正向移动,新平衡后体积分数为,转化率为;若减少0.5和1.5,平衡逆向移动,新平衡后体积分数为,转化率为,平均 摩尔

5、质量不变。 (2)(气)2,加入1和2(气)达到平衡,若h减少0.5,减少1,平衡逆向移动,各物质 含量不变。 分析。()判断平衡移动(略)。 ()恒温恒压,若1和3达到平衡时为,则又加1和3达到平衡时为2,各同种物的浓度相同,是等效的,转化率相同,各同种物的含量相同,平均摩尔质量相同。 结论。恒温恒压条件下,只要保持相当于两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即各同种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均是等效关系。 3.第三次渗透是在可逆反应计算学习以后,学生已学会应用极限法和三步计算模式,再讨论第三类:“等效平衡”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探求简便方法 如果求得简便易懂的方法,难点不攻自破。

6、我们将三步计算模式(始、变、平)改变为“变形三步”模式(始、变、始),用于“等效平衡”的计算非常简单易学。关键是理解其中“平”变为“始”,所以“变形三步”中的“始”与“始”是等效关系。例3.在一定温度下,把2和1通过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 2。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如果,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 白: (1)若0,0,则_; (2)若0.5,则_和_; (3)若,取值必须满足

7、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和,另一个只含和)_。 分析。均是等效平衡关系。 解:(1)2 (2)2 2 始210 变1.50.751.5 0.25始0.5 0.251.5 1.5(3)2 2 始210 变21 始 (2)222(1)1222恒温恒压时,必须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值代入计算。 例4.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充入3和2,反应:3(气)(气)(气)(气) 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若将0.6,0.4,4,0.8作为起始物充入,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仍为,则_,_。 解:32 始3 200 变30.620.440.8 始0.60.440.8 (30.6)4(3)5(40.

8、8)()1 应用上述方法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思路清晰、方法易学、有钻研兴趣。学生作业和测试结果均是做题快,准确度高。 第二篇:高二化学重点难点疑点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1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的原理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的建立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有关,而与建立平衡时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的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如常温常压下,可逆

9、反应: 2so2+o22so3 2mol1mol 00 0 2mol1mol0.5mol1mol从正反应开始,从逆反应开始,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折算为,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规律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原起始量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简记:必须对应相同. 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

10、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起始量之比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简记:对应成比例.(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任意性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起始量之比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简记:对应成比例【重难点指数】 【重难点考向一】 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 【例1】 在

11、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 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答案】 c 【重难点点睛】 考查化学平衡计算、等效平衡等,难度中等,理解等效平衡规律: 1、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比; 2、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一边,对应

12、物质满足等比;恒温恒容下,开始充入2mola和1molb与开始充入0.6mola、0.3molb和1.4molc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说明为完全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2mol、n(b)=1mol,据此解答。 【重难点考向二】 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 【例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小于a%的是a.2molc b.2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c.1molb和1molc d.2mola、2molb和3molc【答案】 c【解析】 反应2a(g)+b(g)3c(g)中,气体的体积前后相同,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得到平衡状态,只要满足物质全部转化为a、b,且满足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