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8537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举措,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难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基础知识】1.总体小康水平的表现是什么?它还有哪些不足?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有哪些?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如何促进国民又好又快的发展?【知识误区】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达到的小康水平。改正: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改正:2: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发展,就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改正:3: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改正:【知识关系】【课堂反馈】一

2、选择题1. 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B)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 是不全面的小康C. 是不平衡的小康 D. 实现了现代化2.(2012山西太原五校联考)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于是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这一认识和做法( A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D、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3.(2012青岛三校联考)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 B )A、着眼于GDP的增

3、长,发展得更快些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4.(2008高考海南卷)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A、 B、 C、 D、5.(2009高考广东卷)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

4、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A)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 C D6(2012包头三模)中国科学院2011年7月29日发布的一份关注中国GDP发展质量报告称,与以前的绿色GDP相比,中国GDP质量指数并非只侧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自然资本),也平行考虑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社会资本),还考虑发展观念与管理水平(行政资本)。这表明BGDP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加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中国GDP质量指数比中国绿色GDP指数更科学合理 优化中国GDP质量指数以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目

5、的 我国更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A. B. C. D. 7.(2012江苏苏中三市二调)132012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首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D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C减少货币发放量,促进物价稳定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8.(2012高考上海卷)14.近几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制造业,占GDP总量近六成,使上海的GDP变“轻”了。国为第三产业( A)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少投入的生产要素较少产品的经济价值较小创造的多为无形产品A、 B、 C、 D、9.(2010新课标卷、辽宁、陕西、湖南卷) 15.

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C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 B. C. D. 10 (2010 全国新课标)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A)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可开发利用的

7、新能源种类众多A. B. C. D. 11.(2011课标全国文综)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电话、看电视等。“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D)A它利润高,发展快 B它是基础性产业 C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12.(2012高考海南卷)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户增收,是因

8、为B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要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A. B. C. D. 13.(2012河南开封四模)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河南 D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农促工、以乡带城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 C. D. 二非选择题14 材料一淄博市石油、化工、建材、制药等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切

9、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材料二2010年,淄博市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对接。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努力实现淄博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淄博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6分)(2)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12分)【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分析淄博市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2)问回答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属于启示类题目。既要回顾教材关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又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经济发展的措施。【答案】(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循环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循环经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11、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循环经济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每条2分)(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每条3分,答够4条,即可得12分)15.(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

12、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材料二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答案】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急剧下滑,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毕生仍可进一步提升。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