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5836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想新招创新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镇共有9个村,其中朝鲜族村2个,有67个自然屯、90个村民组,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劳动力10998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097人)。2023年全镇转移劳动力6670人。实现劳务收入2156万元,拉动农夫人均增收980元,分别比2023年增长20%和17%。一、加强领导,搞好劳务输出组织建设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一是加强领导。为了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当开展,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党委书记牵头

2、抓,班子成员分别抓,镇长助理和妇联主任详细抓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网络。镇政府成立了特地负责农村劳务输出的指导站,在9个村设立联络处,确定了14名联络员;还成立了友帮中介公司,与北京、大连等地的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供求关系。我镇对在外务工人员和有实力、有条件打算外出的农夫建立了档案,录入了微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了务工人员联系点。为了规范务工人员的行为,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镇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联系点,与用工单位保持联系,刚好了解务工人员的状况,刚好向镇里反馈信息。二、主动宣扬引导,使务工人员树立维权观念我们镇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树立“加

3、强培训、提高素养、搞好服务、抓好维权、健全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把上集建成高水平的劳务输出基地”的劳务输出工作理念。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扬。与县电视台共同设计制作了8期以农村劳务输出为题材的电视记录片,该片记录了我镇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呈现状。同时请务工典型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农夫相识到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入户走访,宣扬务工政策,打消务工人员的心里顾虑。通过乡村干部深化到农户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宣扬单和外出务工好用手册等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刚好驾驭国家出台的对农夫工的实惠政策,激励农夫外出务工;三是开展劳务政策、法规讲座,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为了让农村劳动力驾驭

4、外出务工的基础学问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23年镇里与县劳转办、劳动局合作在全镇开展15期政策法规讲座,极大的提高农夫工的法律学问和维权观念。三、发挥妇联作用、激励妇女外出务工近几年来,镇妇联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主动与上级各部门联系,把转移剩余农村女劳力作为拓宽妇女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23年初以来,镇妇联与村妇代会通过到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和宣扬妇女务工典型等形式,使全镇广阔农村妇女真正树立起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新观念。同时以村妇代会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村妇女干部、女务工能人的引带作用,引导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务工。2023年

5、六月中旬,村妇代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先后带出近40人到哈市和北京两地务工,并辟建了妇女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围绕“家政服务、缝纫女工”等项目,打造镇妇女输出品牌。通过镇妇联和妇代会输出的女劳动力有200人,全年共向外输出妇女劳动力2500人,占全镇输出劳动力的39%。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服务工作一是抓信息服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镇里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利用橱窗、会议、广播等形式向农户发布,让农户刚好了解、驾驭用工信息。同时充分发挥驻外联络站、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刚好分类整理,通过镇内广播刚好发布到各村和农户。2023年共发布信息135条,有5

6、5条被群众接受,输出劳动力2000多人。二是抓政策服务。为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到外务工,镇政府用文件下发了镇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实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农夫外出务工有困难的,村里必需尽全力帮助解决,没有路费的村里先垫付路费,务工人员挣到钱后再还。同时由镇村组织帮助协调办理各种证件和土地流转事宜,帮助照看老人和孩子、看护房舍。三是抓好输出后服务。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镇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驾驭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状况,并刚好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忱,督促他们遵守法律,安心工作。五、典型引带、促进全镇劳务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发挥镇村干部作用,带领农夫外出务工。镇里要求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

7、必需有一人干脆带领农夫外出务工,把带领农夫外出务工状况,作为考核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其中村的就带领50余村民在筑路公司务工;村的带领20余村民在市鸿鹏木业务工;村的带领20人在河北保定务工。通过他们带领外出务工的农夫有200多人。二是靠能人带动,引导农夫外出务工。充分发挥务工能人联系广、信息灵、渠道多的优势,激励能人带领农夫外出找寻就业门路。例如:村,是一位敢闯敢为的农家汉。1990年,他靠着农家人的朴实与执着,到大连闯天下。几年过去了,他当上了市绿化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胜利的他没有遗忘家乡人,每年通过他安置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00人以上。三是靠民族村优势,激励农

8、夫出国务工。镇有、两个朝鲜族村,改革开放以来,、村的村民接连与国外的亲属建立了联系和沟通,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激励引导村民走出国门务工经商。在鲜族村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鲜汉农夫纷纷走出国门当“老外”,民族村117户中有60户举家到南韩、日本等国搞劳务。全镇出国务工人数达302人,人均年纯收入在5-20万元,一年在国外可挣回1500万元以上。六、强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劳动力多渠道输出水平这个镇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五指型小城镇建设的契机,想尽方法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利用大米加工小区,就地转移劳动力。大米加工小区有业户27户,再加上镇内零散的

9、加工户,全镇共有39户从事大米加工业。他们每年看米碾和装卸用工量都在300人左右;二是依托上集粮食储备库,就地转移劳动力。粮食储备库每年烘干粮食在2万多吨,一天三班倒,用工在100人左右;三是利用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就地转移劳动力。近三年来,全镇每年开发楼房都在8000平方米以上,可吸纳本地劳动力300人左右,环境卫生和道路养护每年用工都在50人左右;四是利用草柳编务工基地,就地转移劳动力.我镇有草柳编基地一处,每年进行草柳编加工的户数在200多户,有800多人利用农闲季节做草柳编织活。另外,2023年全镇的水稻发生了大面积的病害,损失较大,镇党委在确定党员干部包扶重灾户的生产生活的同时,主动做

10、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犯难发愁,外出务工同样能有收入,同样能够弥补因为受灾带来的损失。通过广阔干部动员、帮助联系用工单位等,仅灾后全镇就输出劳动力233人,可收入50万元。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人员素养为了实现劳务输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确保农夫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赚钱、形象好,在组织劳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制定劳务输出培训安排,主动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自身素养。他们从提高农夫素养入手,加强农夫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镇缝纫机和草柳编培训基地,对农夫进行多种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夫工的实力和素养,据统计,经过培训的农夫工的工资都大幅上升。2023年,我镇经过技能培训的农夫有1500余人。 某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阅历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