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55972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训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波形发生器)实训指导(特别提醒:实验电路图中可能存在有的元器件数值与实验电路板中的不相同,实验时 应以实验电路板中的为准。另外,由于元器件老化、湿度变化、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所致,实验电路板中所标的元器件数值也可能与元器件的实际数值不一致。有的元器件虽然 已经坏了,但仅凭肉眼看不出来。因此,在每次实验前,应该先对元器件(尤其是电阻、电 容、三极管)进行单个元件的测量(注意避免与其它元器件或人体串联或并联在一块测量)。 并记下元器件的实际数值。否则,实验测得的数值与计算出的数值可能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2学习

2、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有多种形式,本实验选用最常用的, 线路比较简单的几种加以分析。1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图9 1为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其中RC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同时兼作 选频网络,Rw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调节电位器Rw,可以改变负反 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D1 D2正向电阻的 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D2采用硅管(温度稳定性好),且要求特性匹配,才能保证输出 波形正、负半周对称。r2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电

3、路的振荡频率为:fo=2 冗 RCR起振的幅值条件为:丁 2R + R 1W式中Rf=R+(R2llrD), rD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调整反馈电阻RF(调Rw),使电路起振 且波形失真最小。如不能起振,则说明负反馈 太强,应适当加大Rf;如波形失真严重,则应适当减小Rfo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或R,即可调节振荡频率。一般采用改变电容C作频率量程切换,而调节R作量程内的频率细调。2方波发生器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发生器和三角波发生器,一般均包括比较器和 RC 积分器两大 部分。图92所示为由迟回比较器及简单RC积分电路组成的方波一三角波发生器,它 的特点是线路简单,但三角波的线性度较差。主要用于产生

4、方波,或对三角波要求不高的场 合。1厂 R 、2R C l 1 + t R丿该电路的振荡频率:式中 RR+RP,方波的输出幅值 三角波的幅值 Ur2=r2,+rpU =uomzR=2 Uom R + R Z12调节电位器rp(即改变r2/r1),可以改变振荡频率,但三角波的幅值随之变化。如要互 不影响,则可通过改变Rf(或Cf)来实现振荡频率的调节。3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如把迟滞比较器和积分器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如图93所示,则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积分可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即可构成 三角波、方波发生器。由于采用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因此可实现恒流充电,使三

5、角波线性 大大改善。图 9 3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二a 4R (R + R )C1 f W f方波的幅值 u;m=uZ 三角波的幅值U = RUom R Z 2 R 调节RP可以改变振荡频率,改变比值 卜可调节三角波的幅值。 R2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数字频率计3交流毫伏表2示波器;4集成运放、二极管、电阻等。四实验内容1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按图9 1连接实验电路,接通12V电源,输出端接示波器。(1) 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描绘u。的波形,记 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 影响。(2) 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电

6、压u。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电 压U、反馈电压U和U ,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3) 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f。,然后在选频网络的两个电阻R上并联一电阻, 观察记录振荡频率的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 断开二极管D1 D2,重复(2)的内容,将测试结果与(2)进行比较,分析D1 D2的稳 幅作用。2方波发生器按图 92 连接实验电路。(1) 将电位器RP调至中心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方波uo及三角波uc的波形(注 意对应关系),测量其幅值及频率,记录之。(2) 改变RP动点的位置,观察u。、Uc幅值及频率变化情况。把动点调至最上端和最下 端,

7、测出频率范围,记录之。(3) 将RP恢复至中心位置,将一只稳压管短接,观察uo波形,分析DZ的限幅作用。3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按图93连接实验电路(可用实验模板)。(1) 将电位器RP调至合适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三角波输出uo及方波输出u。,测其幅值、频率及RP值,记录之。(2) 改变RP的位置,观察对u。、u。幅值及频率的影响。(3) 改变R1或R2,观察对u。、u。幅值及频率的影响。五实验报告1. 正弦波发生器(1) 列表整理实验数据,画出波形,把实测频率与理论进行比较。(2) 根据实验分析RC振荡器的振幅条件。(3) 讨论二极管D1 D2的稳幅作用。2. 方波发生器(1) 列表整理

8、实验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按比例画出方波和三角波的波形图(标出时间 和电压幅值)。(2) 分析R5变化时,对u。波形的幅值及频率的影响。(3) 讨论DZ1、DZ2的限幅作用。3.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1) 整理实验数据,把实测频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 在同一座标纸上,按比例画出三角波及方波的波形,并标明时间和电压幅值。(3) 分析电路参数变化(RR2和RP)对输出波形频率及幅值的影响。六.预习要求1.复习有关RC正弦波振荡器、三角波及方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估算图9一1、9一2、 93 电路的振荡率。2设计实验表格。3.为什么在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要引入负反馈支路?为什么要增加二极D1和D2? 它们是怎样稳幅的?4电路参数变化对图 9一2、9一3 产生的方波和三角波频率及电压幅值有什么影响? (或 者:怎样改变图 9一2、 9一3 电路中方波及三角波的频率及幅值? )5在波形发生器各电路中, “相位补偿”和“调零”是否需要?为什么? 6怎样测量非正弦波电压的幅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