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55402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调查实习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综合野外调查实习报告 姓 名: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土地资源综合野外调查实习报告1.我国土地资源概述11.1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11.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成果22.国外与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比较23.土地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33.1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33.2土地资源调查的过程44.土地资源调查的研究展望4土地资源综合野外实习调查报告摘要: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以朔州及鄂尔多斯为例综合阐述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知识、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等,并在我国同国外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方面做了比较,进一步展望出我国未来土地资源调查的前景。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是为查

2、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这一工作是整个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其目的是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订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1. 我国的土地资源概述 1.1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据我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显示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情况大致为:1.1.1主要地类数据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

3、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园地: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1.1.2耕地质量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

4、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1.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成果二次调查

5、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20380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耕地总量和区位看,全国有996.3万公顷(14945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其中,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

6、常耕种。 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106公顷(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2. 国外与我国土地资源调查比较国外土地资源调查在20世纪 2030年代就已经 十分普遍。虽然在我国封建时期有过耕地清丈,民国 时期的土地测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土地资源合理 利用角度出发的土地资源全面调查工作起步较晚,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晚了将近二、三十年。 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基本上相同,都十分注 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类型研究。但我国的城市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和新的土地资源调查内容拓展, 如土地生态环境调查等落后于国外,有待于进

7、一步的 深入。在技术手段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 调查中的应用滞后。土地资源调查成果转化、产业化 和商业化程度不高。 从国内外土地资源调查的发展历程来看,方法与 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重要。国外土地资源调查开展的 时间较早,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土地资源调查的 方法与技术手段也在不停的发展与完善。总体比较,国外土地资源调查首先注重土地资源调查的规范化和 强调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运用法律、行政、科 技、经济等手段规范土地资源调查。国外土地资源调 查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 程,从早期的人工实地考察、制图、编制调查程序, 到人工和低级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再到现在高科技 在获取

8、与处理土地利用信息、地籍测量、土地数据管 理等方面的全面应用。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及技术方法土地资源调查是整个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点,其目的是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制订农业区划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创造条件。在调查中,调查人员综合运用GIS、土地管理学、土地评价与管理、RS、土地政策、土地法学、地籍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技术来得到全面的、综合的、完整的图册。3.1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3.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

9、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 3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3.1.2土地质量调查通过土壤普查,并利用水文、地质、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调查资料,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见土壤调查)。3.1.3土地评价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对土地的性状进行鉴定与估价。3.1.

10、4土地监测指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点的观测、分析和评价。它是取得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信息,掌握土地变化规律,以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数量、质量变化(如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果,以及土地权属关系的稳定性等。土地监测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土地资源的动态观测网点,通过对样点有关指标的定期、定位的测定和分析,按期提供信息。为了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精确度,可应用遥感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储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大面积土地利用动态测报等。此外,土地监测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统计、登记制度来进行。3.2

11、土地资源调查过程3.2.1室内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3.2.2外业实地考察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3.2.3内业补充修改工作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仪器法、交会法、辐射网络法、方格法等转

12、绘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把航片的调绘成果转绘到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工作,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编绘,要能正确反映开展土地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和主要土地使用单位的界线。各类用地要用相应规定的图式、注记表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50001:100000;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农区为1:10000,林区、牧区为1:250001:10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面积统计表和土地调查报告等。4. 土地资源调查的研究展望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 些成就,但土地资源调查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3、。土地资源调查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两次全国的土地调查,制订了全面的土地数据库,逐步摸清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这些工作为今后大调查全面、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项工作距离既定土地管理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形势仍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也可看出,如此宏伟巨大的系统工程、如此可观的海量数据和如此紧迫的国家宏观调控需求,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作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仍然是我们长期的战略设想。只要采取积极措施,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将在规程与规范的制定、调查评价的手段、体系建设的规模、政策决策的出台、示

14、范基地的建设、技术装备的配置、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就今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还需要有更新的内容来保证这一工作更快、更全、更科学的进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2)继续引入高新技术,不断提高调查手段的水平,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3)技术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提供决策依据。(4)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新的工程运作机制。(5)建立分类验收制度和成果共享及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6)进一步拓展 土地调查新领域: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形成土地质量 调查的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土地生态环境调 查,开展以土地生态系统为核心

15、的土地生态调查,以 土地退化和土地环境损毁为核心,涵盖土地社会经济 条件的土地环境调查。资料来源1 郭庆十.张亚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遥感应用技术分析J中国地质,1999,(11) 27-30.2程 烨.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A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2, 3-5.3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1999.4张定祥,刘莉.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设想J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7,12-16.5任军,张加恭.土地资源调查的国内外比较研究A华南师范大学 ,2006,114-116.6包妮沙,白中科,叶宝莹.平朔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C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院,2009,115-118.7新华网OL8百度学术OL9曲福田.地籍管理学M44-5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