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54881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定稿)(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采矿工程 班级:学号: 20155904 学生姓名: 张 钧 指导教师: 肖俊贤 2016年6月16日目 录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第一节 矿区概述1第二节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2一、地层3二、构造4三、构造规律及其对煤层的影响4四、岩浆岩4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4一、煤层特征4二、煤质5三、瓦斯情况7四、煤尘爆炸性8五、煤层自燃倾向性8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8七、煤层顶底板条件8第四节 井田勘探程度8第二章井 田境界及埋藏量9第一节 井田边界9第二节 边界概况9第三节 井田的埋藏量10第三章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

2、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10第一节 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0第二节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10第四章 井田开拓10第一节 井口位置,井筒形式及工业广场位置的选择10一、井筒形式的确定10二、确定井筒的数目及位置10第二节 井筒的用途及装备11一、一采区运输大巷11二、一采区主斜井11三、一采区回风上山12第三节 水平划分及区段垂高的确定12第四节 矿井设施、设备及开拓系统利用情况12第五章 采区巷道布置12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12一、主斜井、行人斜井12二、.副斜井12三、回风斜井12四、井底主要硐室13第二节 采区车场及硐室13第三节 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13一、采区煤、矸运输13二、采区材料流向13

3、三、辅助运输13第四节 回采工作面布置13一、首采煤层选择13二、回采巷道布置14三、采区内各巷道布置简述如下:14第六章 采煤方法15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15一、采煤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15二、采煤方法的选择15第二节 采煤工艺及设备选型15一、采煤工艺的选择15二、主要采煤设备选型16第三节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21一、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论证21二、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21第四节 三下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21第七章 矿井生产系统22第一节 概述22第二节 辅助运输系统24第三节 排水系统24一、排水方式24二、设计依据24三、选型计算24第八章 矿井通风31第一节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3

4、1一、通风方式31二、通风系统32第二节 采区总风量计算32一、 通风容易时期井下各用风地点需风量计算32二、其它巷道用风.36第三节 通风阻力计算39第四节 等积孔的计算及通风难易程度评价39第五节 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39一、通风设施39二、防止漏风措施39三、降低风阻措施39第九章 矿井安全40第一节 瓦斯监控系统40一、地面中心站设置40二、一采区监测分站供电系统设置40三、一采区分站及传输电缆设置40四、一采区甲烷传感器的设置41五、其它传感器的设置43六、分站、传感器的备用45七、其它45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45一、设计方案45二、人员定位分站供电系统设置47三、人员

5、定位分站及传输光缆设置及要求47四、人员定位分站及防爆电源箱的设置的要求47五、人员定位分站设置地点48六、识别卡的配置48七、地面中心站设置48八、人员定位分站、识别卡的备用48第三节 通信及信号48一、概述48二、通讯方案的拟定48三、外部通讯49四、矿内通讯49五、通讯设备安装分布位置49第四节 供水施救系统49第十章 经济分析及评价50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50一、劳动定员配备原则及方法50二、劳动定员估算51三、劳动生产效率51第二节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2一、项目投资范围及资金筹措52二、一采区建设投资概算53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3第三节 原煤生产成本54一、原煤成本估算依

6、据54二、单位成本估算55 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 1页共55页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述喜乐庆煤矿位于盘县南部石桥镇境内,隶属盘县石桥镇管辖。矿区范围:东经10432461043354,北纬253555253631。矿界形状为一多边形,走向长1762m,倾向宽795m,面积1.3991km2。该矿直线距离盘县红果镇30km,距南昆铁路鲁番站8 km,距威箐站15 km。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该矿区内经过,有简易公路与煤矿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喜乐庆煤矿交通位置图1.1。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盘县气象局最近10年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

7、15.2,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降雨量1382.9mm,最大降雨量为1800mm,最小降雨量为1000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枯季多在12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日照为1594小时左右,年无霜期273天左右。区内内气候宜人,冬有凝冻,夏无酷暑,光照充足。喜乐庆煤矿所在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最低侵蚀基准面:+1565米左右。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夏旱、夏暴雨、秋绵雨、倒春寒、冰雹、凝冻等。根据中国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度。矿山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山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较好。矿山外围地层出露地段山高坡陡,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作用下,沿岩层节理或裂隙岩层失稳,容易发生崩塌、错落,致使道路堵塞、建筑物遭受损坏。工业:以采煤、面粉、豆制品加工等家庭式小作坊为主。农业:区内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次有茶叶主。牧业:以饲养猪、马、牛为主,少数人家饲养鸡、鸭、鹅等。电力:民用电主要为南方电

9、网供电。水:区内居民用水主要水源为自然出露泉水、河水、溪沟水等。建筑材料:区内永宁镇的石灰岩出露,可作建筑材料。图1.1喜乐庆煤矿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及第四系(Q)。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峨眉山玄武岩组(P3)出露于矿区东部及外围。全层厚200350m,灰绿、深灰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气孔构造。(2)龙潭组(P3l+w)本区龙潭组为汪家寨组

10、和龙潭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出露不全。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及细砂岩。产腕足类动物化石,产大羽羊(Gigantopteris sp.)、栉羊齿(Pecopteris sp.)等大量植物化石。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组内连续沉积,含煤1025层,一般10层左右,可采煤层58层。含煤地层总厚约246m。矿区内仅出露龙潭组上部,出露厚度约150m,出露的主要可采煤层有3、4、9、10、12、17、18、19煤层共8层。(3)飞仙关组(T1f)区内出露不全。岩性主要由灰绿、灰黄色、灰紫色、紫红色、暗紫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厚度约410m左右

11、,根据岩性和厚度可分为二段。第一段(T1f1)由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水平层理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产舌形贝(Lingula sp.)、克氏蛤(Claraia)等瓣鳃类动物化石。段厚90.23117.58m,平均100.54m;第二段(T1f2)由紫色、灰紫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产少量王氏克氏蛤(Claraiwangi)、克氏克氏蛤(Claraia Clarai sp.)、正海扇(Enmorphotis Bittner sp.)等瓣鳃类动物化石。段厚110.51142.36m,平均130.65m。(4)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之上。岩性主要由松散的残积、坡

12、积物、冲积物等沉积物组成,亚粘土及砂质土为主,分选性差,多未胶结,分布零星。厚度020.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构造矿区位于六盘水煤田,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的六盘水断陷内盘南背斜转折端附近,处于盘县断层东侧,水塘向斜南东翼南段,属水塘向斜次一级构造梅家口向斜的南翼,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920,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山总体上为单斜构造。矿区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区内共查明4条断层,现分述如下:F1: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缘,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北东端延伸出图外,推测为正断层。F2:位于矿区西北部边缘,走向

13、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左端与F1断层相交,右端延伸出图外,上盘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下盘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断距20100m左右,为正断层。F3:位于井田西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区内延伸约1.3km,左端与F1断层相交,右端延伸出图外,上盘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盘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为逆断层,断距100160m。综合分析本区构造特征以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程度,从地表岩层产状及深部钻孔揭露地层产状来看,区内小波状起伏较发育,且明显北部较南部发育,矿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三、构造规律及其对煤层的影响(1)区内落差较大的断层有 F 1、F 2 、F 3 、F 4 共四条,对煤层有一定

14、的切割和破坏。(2)勘查区内发现隐伏断层 1 条。F 2 断层落差较大,切割主要煤层。(3)F3 位于勘查区西南角外 10160m,对勘查区内煤层影响不大。综合分析本区构造特征以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程度。从地表岩层产状及深部钻孔揭露地层产状来看,区内波状起伏较发育,且明显北翼较南翼发育,西部较东部发育;勘查区内构造类型属中等类型。四、岩浆岩岩浆岩出露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拉斑玄武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对含煤地层的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影响较大,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一、煤层特征矿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8层,其中: 17、18、19号煤层为全区可采,3、4、9、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