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547818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朝经济实力农业的发展状况由于兵事将休,在晋武帝时期就废除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 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占田制及荫客制使世族占田 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 并未解决。虽然课田法使地租比曹魏时重一倍, 但由于农民由赋税更 重的屯田农民构成,所以负担比屯田制稍微减轻。由于被荫庇的农民 只需向荫庇者交租即可,国家税收得由其他编民齐户承担,这使更多 的农民转荫至大地主名下。最后政府税收短缺,世族获得经济特权。西晋统一全国后人口但仍未恢复到东汉水平, 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更 使人口数急剧锐减。五胡乱华期间发生多次大屠杀,例如刘聪、刘曜、 石勒及石虎在华

2、北的屠杀。战乱带来的瘟疫及饥荒,也造成人民大量 死亡,甚至发生 人相食,饥死者十五六”的惨事。除战乱因素外,两 晋人口数也因为种种因素被隐瞒。 政府赋税繁重,使得百姓依附在大 族或寺庙下逃避课税;当时军人及部曲、僧人、道士及奴婢是属于别 籍而不入户;此外,因为战乱使大量人口外移或是迁入后隐瞒户籍。由于北方战乱不堪,大量人民逃至南方,形成一股人口大流动。滞留 华北的汉人则依靠40余个坞堡自卫。当时主要流亡潮有六次,296年晋惠帝时期关中发生齐万年之乱, 数万人民由关中经过汉中,抵达 蜀地,之后协助李特、李雄立国。另一股经汉水、宛至淮河,后为石 勒吸收。巴蜀动乱后,人民逃至荆湘地区,因受土豪欺压而

3、叛乱,最 后为王敦、陶侃平定。并州饥民向冀豫地区乞食,后由田甄率领,称 为 乞活贼”。凉州少受战乱,众多人民前往避难。由于保留大量汉人文物制度,形成 河西文化”。华北动乱时,众多人民逃往辽东,由慕容就设侨郡收留。后来这些侨民协助慕容就建立前燕。5最后也是最大的一股是在永嘉之乱后由中原流向江南,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于东晋时期共有五次,分别为司马睿移镇江东时期 ;祖逖、祖 约北伐失败南撤时期;后赵灭亡,桓温北伐时期户肥水之战后前秦崩溃 时期及刘裕北伐失败时期。南迁侨姓世族成为东晋朝廷与南朝的支 柱。侨民渡江后主要分布在荆扬梁益四州,有些深入闽广之地。侨民 主要先安置在侨州郡县,入白籍,可以减免赋役。由于侨州郡县迁徙 不定、侨民与当地人民混杂,户籍难于管理,影响了政府赋税收入。所以安定后实施 生断”,将侨民就地入户(黄籍)以裕财实兵,并使官 吏丧失免税特权。在东晋时共实施四次。当时人民为重要资产,战争 时不论是侵略者或是被侵略者,往往强迫人民迁移,以防资敌,尤其 在华北或江淮地区常常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