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54836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德鲁克管理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摘 要:人本主义是贯穿德鲁克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这一思想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上述三个基本信念及其具体体现的分析可以发现德鲁克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精髓,本文试图对之进行阐述。关键词:德鲁克 人本主义 管理思想德鲁克被誉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并非偶然,他广阔的思维视野、充满创新意识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基本价值的不懈追寻,使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能够超越纯技术知识分割形成的限制,对管理的本质和真谛有更深刻的领悟。尽管德鲁克的研究

2、领域极为广泛,但是通过对其管理思想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在德鲁克丰富的管理理论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基本线索。透过德鲁克表述严密和在管理相关领域内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能看到内在的作为其理论支撑的人文价值观,及其落实在现实中寻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持久努力。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西方管理思想中逐渐形成一股可以与科学主义相匹敌的人本主义思潮。这首先体现在对人在管理中重要作用的觉醒,但是其中的许多观点较为零散,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偏差。例如,人际关系学派过于偏重于对人的操纵,忽视了人格的内在发展;需要和动机理论过于强调个人的需要,忽视了个人与组织的结合;人力资源理论则仅仅重视人作为组织资源的

3、特性,局限在“善以用人”,而非“善以待人”。德鲁克则吸收并综合了早期的人本管理思想,在理论的系统性、实践性、深入性方面有所超越。德鲁克首先确立了以人为管理核心和归宿的原则,随后提出建立积极的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并将管理的责任最终归结为个体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了由外到内,从组织到个人的有机而一致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德鲁克对自我管理的理解和重视使其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实现了质的升华。一、寻求将人作为组织核心的管理人文观德鲁克的路德主义家庭背景和其在欧洲的早期历史,使他承续了欧洲大陆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一思想渊源让德鲁克自始至终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和存在意义。他在早年感受到了人所遭受的痛苦和苦难,同时也继

4、承了追求自由和永恒的信念。德鲁克相信,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归因于管理问题。欧洲当时的灾难是管理的失败造成的,而人的理想和完善也只有通过管理来实现。对人的兴趣和关心将他引导入管理研究领域,并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人文观。由于研究管理的缘起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所以当有人将管理看成是与商品有关时,德鲁克则确信管理是完全与人相关的。在这种管理的人文观中,人在管理中始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是组织的核心和运转主轴。德鲁克充分认识到,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都是来自人的方面,决定管理成功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所有管理的成功在根本上是人的成功,所有管理的失败都是人的失败,而非物质和事件本身的成败。对于人同日益进步的管理技术的关系

5、,德鲁克有十分清醒的人本意识,认为尽管随着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信息处理技术将十分先进,但它只能是一种管理工具,决不可能取代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如果我们不去致力于把人类活动协调起来,纯技术的进步是徒劳的。人在组织中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管理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领导的责任不是对人的控制,而是激励人,使工作人员有成就,应该将蕴藏在员工内部的力量和才智挖掘出来,并使之得到最大的发挥。组织成员在德鲁克眼中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而非机器上的零件。“你雇佣的不是一个人的手,而是整个人。”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19页;所以,必须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发

6、掘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在德鲁克的道德信念中,对员工的潜力抱有宽厚的态度,并用蕴涵着人性的温暖去培养人,应该是管理者必备的品德。对于管理在组织社会中的作用,他回答道,准则只有一个,它是组织运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管理权威的基础,即发挥人的优势。对人的重视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这体现在德鲁克对企业及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要求之中。在他的世界里,经济必须体现为社区和社会服务这一人本要求,即人为第一,商品为第二是一个基本信念。他相信这种理想主义,即建立一个尊重人类尊严的社会是有可能的。在契约理论中,当个人追求自我利益时,人性的优点被市场的“无形之手”调制成和谐之音,使业主能自动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在

7、德鲁克的基本理论中,无形的良心代替了无形之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有意识地自动担当起对公共利益的责任。而且每当他们行使权利将会侵犯公共福利和个人自由时,就要克制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这种强调,被称为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块试金石,即判定企业的好坏不能只根据自身生意,还要“根据其对社会的好坏来判定”。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价值的创造过程,还必然是道德追求和人类精神等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创造经济业绩固然是企业的首要责任,但不是惟一的责任。企业并不只是利润越高越好,没有哪一个机构只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只以自身为全部目的。它必须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管

8、理者有责任促使符合公共利益的事物成为企业自身的利益。社会责任对于作为社会机构的企业组织不但永远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加强。在德鲁克的管理人文观中,组织的中心是人,组织的宗旨是发挥人的能力和优点,组织的目的在于对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在组织内部是促使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在外则是对整个社会的义务。因此,管理决不仅仅是做交易的手段,它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不可能与人同人之间的关心和情感,与人的追求和信念相割裂。管理必然同人对自由和理想、同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联系在一起。二、谋求个人与组织积极协作的有机和谐观当以人为组织核心的管理人文观得以确立,必然要解决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对此,古典管理学派不论是泰罗

9、、法约尔还是韦伯都强调组织优先。到行为学派时,尽管注意到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作为其思想根源的伦理观念中,团体还是优于个人,认为组织的努力和控制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对意见一致性的关心使个人的创造性受到忽视。另一方面,一些人本主义思想家在指责组织对个性的压抑和自由的剥夺时,只看到了工业管理的弊病,夸大了组织与个人的对立。德鲁克则力图用有实际意义的努力,通过个人和组织的积极协作来促进人类自身价值的实现。笔者认为,德鲁克身上结合了维也纳人完美的理想主义,德国人寻求知识普遍性和责任的精神,以及美国人的实际态度。这落实在他的思想中就是管理的前提、目的、方法和现实可能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他的人

10、本主义管理思想表现出既实用主义又寻求价值,谋求组织目标与个性发展相和谐的智慧。德鲁克确信人类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类的尊严和个人的成就感是不可能脱离组织而独立存在的。他看到了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不公和组织必然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同时也认识到这种体制的必然,即“虽有局限,但是也行之有效”。因此,他所谋求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与个人、人性理想和公司现实之间的协调,并将这种协调作为个性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立足点。当有人把组织刻画成一座扼杀个人精神的监狱时,德鲁克则指出了组织存在的必然性,以及通过现实的努力使组织生活有益于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可能性。他相信组织比以前任何人类工作更大地扩展了人的能力和机遇。组织通过人与人之

11、间的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体谅,这些“有机协作”实现了组织的“内在道德观”。在我们的组织社会里,大多数的人正是通过工作才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社会认同感的。德鲁克作为一位集大成者,吸收了Y理论和马斯洛人本主义的思想,对人性持有乐观的信心,相信责任、义务、利他与合作的可能性。这里,德鲁克与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观点相同,即人有乐于从事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生活乐趣和精神追求的一面。人的这种积极进取的天性,为组织和个人的和谐关系找到了道德基础与现实可能。因为积极工作才是善良人的目标,所以,他尽力去谋求组织与个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种需要的统一。可以说,他继承并发展了泰罗的“精神革命”,认

12、为基于生产管理的目的与人道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就组织而言,在追求经济业绩的同时,必须接受非经济性标准的检验和约束,防止其违背或损害人的尊严。德鲁克要求工作反映社会价值,如机遇、社区、团结一致和个人成就感,而不仅仅是业务价值,如成本和效率。要使每一种工作都尽可能有意义,以此消除其乏味性。德鲁克关注实际的态度使他提出了在其管理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并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的目标管理。通过个人融入管理工作之中,他要拆除组织与员工,拆除劳方与资方间的那堵墙。德鲁克认为,古典管理学派偏重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了人的一面;行为学派反过来强调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的结合。而目标管理则结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

13、心的管理技能、管理制度,使职工在工作中发生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使企业的目标更好地得到实现。目标管理原则能够使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心充分地发挥出来,它指明了共同的观点及努力方向,建立合理的协作关系,以协调个人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谋取。由此,可以实现有效性与价值观的统一,解决绩效和人本的两难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将其间的冲突转化为互利。三、力求由自我管理来实现的个体发展观德鲁克早就认识到,大多数人如果不工作就会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崩溃。这就是说人们不仅要工作,还要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对于员工的社会需要,人际关系学派曾给予了重视。但是在德鲁克看来,人际关系学派把管理从邪恶的错误观点中解

14、放出来,可是没能成功地代之以新的概念,没有能真正关注如何使员工及工作本身体现出重要性。人际关系学派的思想及心理控制方法,还有可能造成“实施统治的方法从以权压人转为思想操纵”。对此,德鲁克找到的出路是强调从组织内各层传递下来,从根本上讲,归结于每个人的自我管理。德鲁克早年曾下定决心不断完善自己,并在德国学习期间采用过“不断对自己进行测评”的反省方法。这使得他坚信自我管理是发展个人潜力的最佳方法。日后他将这种信念和手段发展成目标管理(MBO)这一当代管理的重要概念。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管理方法,成功地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这有助于突出正向激励,发挥个人的潜力,增进上下级之间、组织同个人之间的和谐

15、。它将提高效率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自我管理,它注重管理行为的过程,而不是对行为本身的监控。因而它给了下属和个人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目标的权力。不是别人逼你去做,而是任务的客观需要使你去做,是你自己决定必须做。换句话说,你是作为一个自由的人而做事。这必然有助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与充分发展。自我管理意味着更强的激励,它使对工作的投入来自员工自身的责任心,使得个人用发自内心的动力代替外加的恐惧和压力。德鲁克认为不仅经理必须管理自己,一般员工也需要自我管理,即每一个人实际都是管理者。面对正在到来的知识社会,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他对人生有更大的期望。随着生活质量的上升,经济上

16、的不满足只是一种威慑因素,经济因素对员工而言将不再是决定性的激励因素。个人内在价值和理想的比重正不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也在增大。随着更多隐性知识的外化,以及社会的流动、变迁和开放,人们会有过去无法想象的选择机会。面临多元的生存状况,人们必须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个人的进步和完善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管理。你同组织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但是组织不可能解决你的全部理想和人生意义,而且许多企业组织的寿命不会比其员工的生命更长久。德鲁克认为,获得成就的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能做出贡献,享受了充实的人生和实现了自己人生意义的人。而这种成就需要围绕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实现自我价值,依靠好的、自觉的自我管理来获得。作为管理思想家,德鲁克所说的这种自我管理,既指可运用于具体情境的实践方法,也有生涯管理和贯穿整个人生的内涵。因而,它具有根本性的人本意义。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构成一个同一的过程,自我管理是基础和途径。德鲁克强调自我管理是认识到了管理的最终责任必然地归结于个人,而自觉自愿的活动则是人类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