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540494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9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2-01-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道外区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B区项目商服 施工单位: 黑龙江省中腾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9 月 10 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道外区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B区项目商服 编号 致:黑龙江省轻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请予以审查和批准。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人(章) 承包人代表 日 期确认或修改意见: 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 施工技术措施可行 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可行 安全工器具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进度计划满足工期要求 特殊工种人员持

2、证上岗 施工工器具安全可靠 施工计量、检测器具有效 监理单位(章) 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发包人工程部:审批意见:专业工程师:工程部负责人(章): 日期:发包人预结算部:审批意见:专业造价员:预结算负责人: 日期: 说明:1.在需要选择的栏中的“”内作标识“”。 2.本表一式三份,由承包人、监理单位、发包人按合同规定程序填制。第一章 编制说明一、 编制依据1、道外区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 B区项目商服施工图纸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204-2002)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4、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DBJ 01-6-90) 5、建

3、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统一评定标准 (GB50300-2001)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 编制目的及说明(1)、本工程基础为桩基础,本方案为商服SF1-SF5基础、主体、装饰、屋面施工方案。(2)、编制目的:统一施工操作程序、施工作法、质量验收标准。在编制本方案时注意方案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适用性,增强了对结构质量的预控能力,落实施工方法的指导文书。(3)、编制说明:根据“道外区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B区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施工现场的要求,结合设计图,本施工方案把工程的

4、施工部署、施工准备、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一体化管理在本施工方案中作为重点阐述。第二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道外区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老镇区改造B区项目SF01SF05,总建筑面积约为4287。本工程SF01为3层商服办公楼,建筑高度14.460M,SF02SF05为2层商服。基础为桩基础,框架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第三章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 由于地势较低,我单位已经于2014年将施工现场进行回填,回填至-1.9m。2、 承台、联系梁均由85型小钩机配合人工清土,由-1.9m清至承台、联系梁垫层底标高,清土完成后由桩基施工单位负责

5、割桩头。3、 本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详见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书:道外区团结镇老镇区改造 B02地块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资料,工程编号2013-71(详细勘察)。本工程采用PHC-400AB95桩型,桩长大于等于 9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300KN。需穿过第3层中砂层,第3、1层中砂层,进入第4层砾砂层0.8米2米。4、 桩基的静载及动测试验经黑龙江新力建筑检测公司检测合格后,我单位方可施工。二、施工准备:1、熟悉图纸、地质报告等资料,核对平面尺寸,了解地质土层。2、施工前,及时做好防雨准备,如遇雨水及时做好排水沟、集水坑,同时加强边坡支护防止塌方滑坡影响施工。3、人员进场经过安全教育,开挖机

6、具人员持上岗证。4、勘察施工现场,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摸清和掌握开挖区域是否有市政管网,电力电缆和国防通信设施,为施工提供数据。5、开挖前应先将施工开挖区内积渣和障碍物拆除清理外运,保证场地道路畅通,以方便土方运输和排水。6、开挖前对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确定挖土方法、顺序、弃土地点,运输机具车辆,排水设施就绪。7、确定挖土深度,组织安排跟班分组,建立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夜间施工,专业测量员必须跟班施工准确。三、施工方案1、由于地势较低,我单位已经于2014年将施工现场进行回填,回填至-1.9,并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小钩机配合人工挖至承台垫层底标高,2015年我单位进场后,由

7、于园林施工需要,致使我单位施工现场高低不平,并长满1米多高的杂草,我单位按照桩基础平面布置图,按四周轴线(桩中心)外2m预留出施工作业面, 由我施工单位将上述部位重新平整至-1.5m(以各商服0.0为准)。上述回填及取土均使用2吨翻斗车,运距为1公里。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开挖深度进行分层分段施工,第一层先由大钩机挖至-1.5米(承台及基础梁底标高上0.8米),并按要求进行放坡,放坡系数为1:0.5,第二层为小钩机配合人工挖土挖至CT*、LL*基础垫层底标高。为了保证混凝土垫层的现浇结构尺寸,需将CT、LL四周进行放坡,放坡系数为1:0.5。3、人工挖土时,应防止坑底扰动,挖土至基础垫层底标高

8、时,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体变形。4、挖土机械施工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工程桩,工程桩四周1米范围内的土方必须采用人工开挖。5、挖掘机进入基坑开挖,挖掘和水平运输的装车均由挖掘机承担,由于SF1与其他商服被园林绿化工程分开,故在SF1西侧与SF5东侧各设置一条斜坡道,保证汽车运输的进出,斜坡道底端设置一个操作平台,用于车辆回转和挖土装运。6、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及现场工作面大小,人力及机械资源配备如下:序号机械及工种型号数量(单位)备注1大钩机3601台进行现场平整及大开挖2小钩机851台配合人工挖土3土方车2T4辆运距1km以内4经纬仪J21台5普工15人清底、修坡四、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9、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2、土方开挖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对挖土顺序、范围、放坡坡度、各个不同设计基底标高、运土路线、充土地点、主要施工方法等细节做到心中有数。3、土方开挖前,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控制网要避开基坑位置和土方机械的操作运行路线,并要设有保护标志。在正式开挖之前,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和水准标志,复核无误后方可开挖。同时,工程测量人员还应随时监测开挖区域的桩是否移位;发现有移位现象,立即停止挖土并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和业主。4、在挖CT、LL时,为了不扰动基

10、底土质,主要以人工挖土为主,小钩机配合为辅,基底400mm厚土体必须用人工开挖,测量工随时测量基底标高,底部严禁超过设计标高,避免搅动开挖面以下的坑内土体;严禁超挖。5、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机械挖土时不得损坏工程桩。6、挖出的土体及时外运,基坑外侧基础施工挖出的土方也需及时外运,否则会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7、机械挖土时要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挖机挖土,特别是回转时应有专人指挥。8、土方开挖时,为防止场地水渗入基坑,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

11、9、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10、基坑边坡保护:基坑的放坡高度较小,施工期和暴露时间较短,现场派一人专门负责边坡修整,时时注意边坡塌陷、滑坡等现象。五、质量控制要求1、施工时注意保护定位柱、轴线桩和标高桩,防止碰撞位移。2、夜间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3、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

12、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六、开挖前安全措施1、施工前,对所有参于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机械作全面检修,各系统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施工。2、挖土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挖机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3、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径行驶,服从指挥,顺序进出。4、挖土时始终设专人观测边坡土体的位移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反映、及时解决。5、夜间施工时,现场及主要道口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施工及运输的安全。照明设备的安置须按照规范规定。七、开挖后安全措施1、为保证边坡土方稳定性基坑四周3m内不得堆放土方,且由现场

13、安全员随时检查不得有建筑材料及重物堆放。2、基坑开挖完成后,设置坑边沉降观测网点,进行定期观察记表,由专业人员计算变形沉降情况,做到提前发现,提前予防。3、基坑边坡修整后,应及时检查,用五彩布及时覆盖。上下用80厚砂袋将坡顶及坡脚进行封闭。4、坑壁四周搭设钢管护栏,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围护,沿围护栏杆设置红色警示灯具,并悬挂警示标牌。5、沿基坑四周挡水带以外1%削坡,使坑上雨水或积水向外泄水,不能进入基坑(槽)。基坑四周设有集水渠和集水坑,遇雨天使基坑内的积水有组织的排向集水渠,流入集水坑,坑内积水现场应设有四台抽水泵向外排水,以保障坑内不得有积水。6、人工清理完基底土后,经建设、监理、施工、勘察、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验槽合格后,浇筑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宽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