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53086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 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从 1949 年至1979 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这个阶 段从1979 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 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 年至1989 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 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 从 80 年代未 90

2、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 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 来,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 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 “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 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 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

3、构;先天获得的 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 件;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 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 一 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 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

4、育者德智体诸方面 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 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 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 种倾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 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 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5、,是选拔式、科举式、淘 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 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 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 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 “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 到发展的

6、教育; 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 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 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 风建设等等; 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 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 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 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

7、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 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 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 学艺术; 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 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 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

8、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 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 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 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 完善发展的教育;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 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

9、育”的学生; “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 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 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 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 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 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10、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 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 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 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 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 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 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 想家、理论

11、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 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古今中外的无 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 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

12、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 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 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 般学生;重知识轻能 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 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 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可以说,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

13、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 基矗;二、素质与应试教育具有价值上的对立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一直存在着争议;许多人,特别是教育实践工作 者很难接受两种教育具有对立性的观点,因为这主要牵涉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评价以往的教 育认为如果把两种教育对立起来,就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的全盘否定,这至少在感情上很难为 教育实践工作者所接受;难怪当有人说“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两袖 清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被应试教育这四个字就概括了、否定了” 这类颇具煽动性的话时,很容易引起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鸣;第二,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了吗 既然素质教

14、育也是要考试的,那又怎么能说它与应试教育具有对立性呢对这两个疑问,前面 已经作了部分解释;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这一问题怎么看,首先有一个思想方法上的问 题;人们在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对具体事实的关注上,忽视了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即怎样理解“对立”,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对立”;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的关系的理解就有所不同;什么叫“对立”,对立即“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 盾、相互斗争”;3对立可以分为事实性的对立和价值性的对立;事实性的对立是指事物间具 体存在或具体形式上的相背,如阴与阳、正与负之间事实存在上的相背;价值性的对立

15、是指事 物间意义上的相背,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意义上或价值追求上 的相背;事实性的对立和价值性的对立在某些事物间可能是同一的,即事物间既存在着事实 上的对立,同时又存在着价值上的对立;两种对立在某些事物间也可能是非同一的,即事物间 在外在事实上并不具有排斥性但在内在价值上却有着排斥性;应该承认,在社会人文领域,判 断两个事物间是否具有对立性,在根本上应着眼于价值层面而不是事实层面,因为价值比事 实更为本质;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具有对立性,如果从两种教育具有相互包容关系,即素质教 育和应试教育都包含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事实,特别是从两种教育都包含有考试与应试,都包 含有对

16、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追求,而且也都能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所促进等意义上讲,这个 观点是可以成立的;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对立性,如果从两种教育的对立是指根本意 义上的对立,是指价值取向上的对立,这个观点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显然,说两种教育并非 具有对立性的观点,基于的是一种事实判断;说两种教育具有对立性的特点,基于的是一种价 值判断;应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只能是指二者在教育价值上的对立即在什么样 的教育是更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更适合人的的教育这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上的对立, 但并不意味着二者不包含有某些共同的教育事实和教育元素;应试教育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中重大弊端的概括,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素质教育就是直接 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它们之间不可能不存在价值上的对立性,比如:应试教育追求的是 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为发展而教、为发展而学;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发 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学生,素质教育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