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信息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47252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中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初中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初中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初中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初中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中信息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法新探“一节”长达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武汉市堤角中学 刘彧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材的编写实行了开放式体例,寓教法、学法、活动法、评价法于其中,为教材与教师互动、学生互动、情景互动安排了接口,不但为学生现行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指导,也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型人格提供了支撑。如何能解决初中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大家都在摸索与尝试的问题。本文本着这个思路,从课程设计,培养学习习惯进而建立起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弱化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教法新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课堂已经由传统的由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着由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力求

2、最终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能力的习得。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许多学者对学习能力的解释都各有不同,但都认同想要获得学习能力,就需要找到学习方法。于是我们从三维目标到任务驱动,再到活动课以及现在正在尝试的导学案,一直在探索一种如何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进而获得学习能力的办法。一、构建“一节长达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新思路我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是需要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能力,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软件产生。我们不可能教授学生每一种软件的用法和技术,应该培养一种能够短时间学会、掌握一个陌生软件或一种技术的人,也就是具有这种学习能力的人。只

3、有这样,无论技术如何变革,都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甚至将能力得以升华,从而有能力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本着这个思路,我重新分析了教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通过活动和任务驱动,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相当灵活,正像前言所说每课其实都更像是接口,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方向和指导意见,能给师生更多的空间自由发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内容呈现一种碎片化,一个软件并没有完全深入,多软件综合应用多停留在简单的堆砌。而每一个独立的任务驱动或活动看起来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解决相应的问题或技术难点,但更像是在老师所指定的范围内去完成,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

4、。同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些技术性的内容遗忘得很快。在我看来,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内容。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课程做了一些调整。通过分析教材,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是 Microsoft Word 2003 、Microsoft Excel 2003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 、Adobe Flash 、Adobe Photoshop 这其中 Office系列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我思考,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学习Office系列软件来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再通过Adobe的Flash 和Photoshop进一步熟练应用和强化这种学习方法,进而让方法转化成能力。那么

5、学生不论是碰到Microsoft Office 2013还是Adobe Photoshop CS6 或者是从没接触过的软件,都不再惧怕,还能快速掌握,进而升华到解决一切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学习一个软件并不是一两个课时就能完成的。教材中也是循序渐进的来完成软件的学习。并且我个人认为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找到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要达成这些目的,就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周期。于是我本着探索的目的,开展了一节长达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研究。二、探索“一节长达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新过程1、注重过程,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课学期目标在整个一学期的课程中,我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6、从而转化成学习能力。因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外在环境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是存在且无法避免的。而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我认为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把某种学习方法强加给并不适应这种方法的学生,反而效果不好。那么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习得。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和习得这种方法。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学校完成一张宣传单,这个任务发布在学校论坛中。学校论坛是一个学生们学习交流的平台。我在论坛中发布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等内容。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生会在论坛完成交作品的过程,并和

7、学生们一起点评。整个过程看起来和传统任务驱动课程没有什么不同,好像只是任务驱动的延长,但实际问题却很多。2、打开思维,培养自主化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我面对的是一群已经习惯于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的学生。他们往往需要很具体的任务或内容。面对使用Word制作一份学校的宣传册这样抽象的项目很茫然,这是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已经习惯这种方式,而正是这种习惯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无法被打开。所以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我不会告诉你们该怎么做。你们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开始学生并不习惯这种方法。他们会问:图片该怎么插入、文字该如何排版等问题。我会告诉他们把你们的问题输入到搜索引擎中。

8、或者求助能够做到的同学。通过几个课时的适应,基本上学生已经不再指望老师来告诉他们答案了,因为他们发现在网络中或寻求同学的帮助更有效。3、尊重差异,提高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故意避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想法用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达成时,他们会改变原有的设计,进而只用已掌握的技术来完成。这时就需要老师的介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一开始大部分学生会做出一个堆砌式的作品,比如一个标题,一张图片和在网上找到的学校的简介。这个时候我会问他们,如果这样的宣传册发到你手上,你会怎么做?扔掉还是折飞机?于是提出两个重要问题:通过视觉手段抓住目标

9、客户(家长)和传达信息。期间我会拿出商业楼盘的宣传单,肯德基,麦当劳的广告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会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走到每个学生旁边,先听学生的想法,然后一起分析作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推动学生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三、掌握“一节长达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新方法1、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在课程的中期,学生会发现,使用Word来完成宣传册的第一个目标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是利用图片、排版、字体、边框、图形等视觉元素抓住目标客户的眼球这部分,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Word的知识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即使有些在作品中没有使用到的技术,他们也有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去

10、解决。 而第二个目标则是挖掘信息。虽然一部分学生意识到使用图表来表达数据,但他们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时候我会针对已经有这个需求的班级来讲一节Excel的入门课。目的是让学生熟悉Excel的基本用法和操作,以及将数据制作成图表。很多学生在看到生成的图表时会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同时,针对学生对宣传册整体布局、字体、色彩等元素的搭配没有太多经验,我与美术老师沟通,在美术课上讲解色彩的搭配,合理的布局等内容,并将美术课中学到的内容应用到作品中,并尝试与政治课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科内学会多个软件配合使用,在各学科之间完成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迁移和升华。2、多种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应用在整个学期的教

11、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局限于哪一种教学模式。我个人认为,教学改革多年,我们不断在想办法创新课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论是哪一种模式都围绕着这个目的而尝试,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好,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新就不好。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所以我想,信息技术课教法的创新,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一种教学模式中,更不必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改革而改革。在我整个课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需要而采用某一种教学手段,需要讲授的时候,比如后期刚刚进入到Photoshop的时候也会花一些课时来讲授。当需要学生共同探究时,分组讨论,分组点评也会经常用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任务驱动而展开的。所以我认为使用哪一种教学手段完全取决于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围绕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灵活使用对这一目的有效、有益的模式或手段。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