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7152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期中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期中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期中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期中试卷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年第 一 学期(四 )年级数学期中质量抽查成绩统计和意见反馈表 班级本次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的差距与年级最高分的差距上学年本次考试升降()上学年本次考试升降()40192.942.69 0.27 -2.42 -1.53 -3.14 -1.61 40296.084.22 3.41 -0.81 0.00 0.00 0.00 举例说明本次考试取得的主要成绩(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培优补差、习惯培养等方面总结)(1)学生的书写有明显进步,答题格式更加规范:试卷上没有涂抹现象,笔算都能用直尺画横线,解决问题都能从最左边开始列式,都能准确地使用作图工具,未发现用铅笔以外的笔来作图。(2

2、)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在填空和选择题中,除了 “从5时到6时,分针转动了( )度。”这道题大约有一半人扣分外,其他题目学生得分率较高。(3)本学期所学习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掌握较好,此题得满分的学生较多,平时笔算练习较多,对学生的笔算书写格式要求到位。各 题 主 要 错 例 及 原 因 分 析一、第一大题,第8小题:“从5时到6时,分针转动了( )度。” 此题全班将近一半人扣分。平时在练习中,老师曾教授过,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例:3时,时针与分针形成90度,6时,时针与分针形成180度等;也强调过,时针走一大格,就是在钟面上转动了30度。而此题要求时针在钟面上从5时到6时,

3、分针转动了多少度?学生应该根据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就走了60分,也就是走了1圈,就是转动了360度。很多学生都没有进一步思考,直接填上了30度。说明学生对没有见过的题目,不会灵活运用方法,自我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多培养。二、第二大题,第6小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钝角都比锐角大。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有个别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读题,就直接把第一个或第三个选项填进去了。第三大题,第1小题,在数位顺序表中百亿位的右边是千亿位。也有学生没有画出数位顺序表,也没有读题,就直接打对了。百亿位的右边应该是十亿位,左边才是千亿位。三、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有乘法口

4、诀背错的,进位加法算错的;乘法计算中,因数末尾有零的,有的学生在积得末尾忘记添零,导致扣分;还有个别学生把加减法全部当做乘法来计算,退位减法不打退位点,有忘记退位的;笔算除法算错的,也比较多。 如,46209,1100492, 8967,四、操作题中,第二小题,两条直线相交,已知其中一个角的度数,要求另外三个角的度数,180度-155度=25度,很多学生计算出错,算成了30度,35度等,还有的同学拿量角器去量图上未知角的度数,导致扣分。五、第4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的速度36千米/时,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返回时用了3小时回到甲地,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很多学生读题不仔细,不能正确找

5、到去时的速度和相对应的时间,用363=108(千米)再用1084=27(千米时)导致扣分。有较多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在最后得数后面直接用千米作单位,而扣分。第5题,“松柏公园原来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240平方米,如果现在要把绿地的长从原来的8米增加到32米,宽保持不变。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道题,平时练习比较多,但还有学生不理解题意,想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题,但思路不清晰,计算出“328=4(米)”后,就用324=128(平方米)。把两种解题思路混在一起,导致错误解题。对试卷的评价与建议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体现了上半学期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考查

6、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考察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题型比较灵活,难度适中。建议:计算题中,在众多的乘法计算中,穿插了末位有零的减法,和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有比较多的学生,因为看错运算符号,全部做成了乘法,而导致扣6分,失分较重。建议把乘法题算完后,再在最后一排出加法、减法以及除法计算,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而避免全部看错符号而扣分严重。 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1、继续加大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审题能力的培养。2、继续关注对中、差生的学习跟进,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争取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4、重视已学知识的复习,和现有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在知识的网络中灵活运用,正确解题。5、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孩子有空间更好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