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468180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案怎么写【篇一: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目录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三章 声现象第四章 热现象 第五章 光的反射 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第八章 力 第九章 力和运动 第十章 压力 压强 第十一章液体压强第十二章 大气压强 第十三章 浮力 第十四章 简单机械 第十五章 功第十六章 机械能 第十七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十八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第十九章 电路 第二十章电流 第二十一章电压 第二十二章 第七章 电阻 第二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二十四章电功和电功率 第二十五章生活用电 一 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引入: 对于时间长短、温

2、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一认识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3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

3、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刻度尺正确使用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 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

4、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本身。 3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较精密仪器。 五. 实验测量 (1)直接测量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2)特殊测量 (1)累积法 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并填入 实验报告表格中。

5、 (2)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二 简单的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节 速度和平均速度 一速度 1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6、的物理量。 2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4 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 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 5. 1米/秒物理意义:1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 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篇二: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 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共四个班的物理课,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

7、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10章,内容主要以电学内容为主,核心内容为“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另外,在最后两章,教材安排了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总体上讲,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与八年级上学期内容相比,学生学习起来会相对较难。 学期教学目的及要求: 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初步认识电、磁现

8、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b、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c、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9、。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

10、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

11、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

12、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本学期教研课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课时计划 第6章:电压和电阻 6课时; 第7章:欧姆定律 第8章:电功率 第9章:电与磁 第10章 信息的传递 半期检测:从第6章第7章 期末复习与检测: 总计: 乌恰县实验中学物理老师: 2011年2月24日 第六章电压 电阻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13、全章概述: 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将首先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其中还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内容。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很强的问题;二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点的设置

14、也与现行九年义务物理教材有很大的差别,本教材是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在学了欧姆定律之后,本章仅从电压的高低和电阻的大小两个方面对用电安全性的影响来考虑,目的是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压有关概念和电压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3对电阻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4欧姆定律的内容、公

15、式及应用。 5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难点】 1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2探究过程的探究方法。 3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大小的原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5从电压和电阻的角度来说明安全用 单元学情分析: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生已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能正确地用电流表测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知道了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经历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本章学习中,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已经初步学会了电流表的使用,因此在完成“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是能较快地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并找出电压分布的规律的。当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率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注意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方面的异同。由于学生对电压、电阻的概念比较陌生,尤其是滑动变阻器构造比较复杂,学生对其工作原理较难理解,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应有思想准备,并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