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46729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涌水排水工作总结(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 XX 工作面涌水、排水工作总结XX工作面XX-5巷在掘进至里程2062-2298米段、XX-2巷在掘进至里 程 2060-2253 米段出现不同程度的顶板淋水、煤壁渗水、底板涌水等现象。 后经全力排水,目前已基本稳定。本次事件肯定了我矿在地测防治水工作 方面的成绩,检验了我矿在应对矿井突水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但也 反应出“三单”执行不力、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等问题。通过对事件过程进 行深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井防治水管 理体系,提高矿井防治水工作能力。一、XX工作面慨况XX工作面位于二盘区西南部,设计长度3101米,倾向230.5米。煤层 厚度14.29 24

2、.38米,平均19.18米,煤层倾角1-3,对应上覆无侏罗系小 煤窑采空区。盖山厚度359-610米,平均479米。两顺槽巷道设计宽5.5 米, 巷高3.6米,沿石炭系3-5 号煤层底板掘进。工作面东北部1150米处为8218 回采工作面,东南以二盘区三条盘区大巷为界,北西至四盘区边界。巷道 掘进区域位于带压开采区,底板隔水层厚度80米,底板突水系数为 0.02Mpa/m,小于构造破坏段临界值0.06Mpa/m,评价报告显示该区域底板 突水危险性为安全区。受二盘区煤层底板整体走势控制及西南方向落差 30 米的F1686正断层牵引作用影响,巷道异常段区域为二盘区相对低洼处。二、工作面涌水排水情况

3、受构造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XX-5巷在掘进至2062米处、XX-2巷 在掘进至2060米开始,巷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顶板淋水、煤壁渗水、底板 涌水等现象,且随着巷道的掘进逐渐增大,XX-5巷最大涌水量107.6 m3/h, XX-2 巷最大涌水量 296 m3/h 。1、XX-5 巷涌水情况XX-5 巷于2016 年8月27 日掘进至2062 米处时,工作面迎头底板处 出现裂隙涌水,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水温30,涌水量为0.13 m3/h。掘进至 2121 米时在巷道右帮部施工的 150 米超前探查钻孔出水,水量 为1.2 mh,后逐渐减小,目前水量为0.2 mh。取水样化验,217实验室

4、 水质化验结果阳离子以Na+为主、Ca2+次之,阴离子以HC03-为主、C1-次之, PH为7.25,水化学类型为HC03.C1-Na.Ca型。掘进至 2180 米处时巷道两帮距底板1.5 米范围内,有锚索滴水及底板 涌水现象出现,工作面停掘设计并施工了 1 个探顶孔及1 个探底孔,探顶 孔水量为0.23 m3/h,两天后无水;探底孔深11米,水量为34.3 m3/h,经过 连续观测水量为21 m3/h。取水样化验,武汉地大华睿地学公司水质化验室 化验结果阳离子以Na+为主、Ca2+次之,阴离子以HC03-为主、C1-次之,PH 为7.28,水化学类型为HC03.C1-Na.Ca型。掘至222

5、0米处涌水量增大为24 m3/h,在迎头施工了 10个超前及两帮 探査钻孔,钻孔单孔出水量在0.223.95 m3/h,工作面合计涌水量为31m3/h。2016 年10 月28 日 XX-5 巷施工至里程2251 米处时涌水量也逐渐增大 至107.63 m3/h,后巷道停止掘进,全力排水。2、XX-2 巷涌水情况XX-2 巷于2016 年7 月16 日掘进至里程2060 米处时,迎头左底角有 裂隙涌水,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水温2830,水量约为4m3/ho取水样化验,武汉地大华睿地学公司水质化验室化验结果:阳离子以 Na+为主、Ca2+次之,阴离子以HCO3-为主、Cl -次之,PH为7.

6、16,水化学类型 为HCO3.ClNa.Ca型。夜班安排钻机对工作面前方50米进行探测,探查 钻孔均无异常情况后继续掘进。掘进至2200米施工了3个探顶孔及1个探底孔,探顶孔均无出水,探 底钻孔孔深 22 米。刚施工结束时有少量出水,两天后钻孔水位下降至巷道 底板下1.20米,水位稳定在底板下1.00米左右。超前探测钻孔无明显异常 反应,巷道继续前掘,巷道底板渗水逐渐加大,巷道涌水达到最后稳定在 80m3/h左右,矿上增加排水系统能力,安装2台90kW水泵进行直排。巷道掘至里程2240米处巷道开始出现顶板淋水现象,工作面在顶板施 工锚索打至6-8米范围内瞬间淋水较大,随后淋水逐渐减弱。10月2

7、8日掘进至2298米处时,在工作面迎头施工探孔,倾角-5, 施工至20米出水, 24米终孔,钻孔初期水量为20 m3/h, 3小时后钻孔水 量减少为3m3/h,但煤体裂隙出水增加,总出水量约为150m3/h,巷道两台 90KW卧式泵直排和一台45KW潜水泵接力排水,水位持续下降;10月31日凌晨2点,因45kw水泵顶电,工作面排水设备停电,工作 面积水迅速上涨,至4点左右,工作面积水已经淹没了 2台90kw排水泵, 致使工作面排水系统全面瘫痪,水位快速上涨。10月 31 日 8:30,水面到达2060米处,水淹巷道长度为240米;11月 1日 7:00,水面到达1800米处,水淹巷道长度498

8、米,积水量达 到9000 m3。根据水位上涨情况计算工作面平均涌水量275m3/h。3、XX-2 巷排水情况10 月31 日排水指挥部决定在1800 米处修筑临时挡水墙,并在此处设 立排水点并重新建立排水系统。11月4日9点完成了第四趟6寸软管的铺设和第五台140Kw潜水泵的 稳装。最终形成 5 台 140Kw 潜水泵,四趟 6 寸软管、二趟 4 寸钢管的新排 水系统开始排水,并具备水泵快速前移的能力。同时 5 台 140kw,1 台 220kw, 1台90kw应急备用水泵也均已到位。期间正常开启1-3 台水泵,始终保持水位不上升。11月 7日,经过一周对排水量的观测,涌水量基本稳定在240

9、m3/h, 后经排水指挥部研究,决定加大排水能力,全力清排巷道积水。11 月 12日 16:00,巷道积水长度剩余30米,水量基本稳定在230 m3/h, 开启1-2 台泵即可保持水位不上升。之后进入正常排水阶段。三、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分析(1)涌水形式分析:巷道涌水形式基本为巷道底板及侧帮渗水,顶板 淋水较少或无,超前探测及探顶钻孔有少量出水,但过段时间即消失,由 此可知涌水形式为由下向上,基本符合奥灰水涌水形式;(2)涌水量分析:根据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太原组砂岩含水层 厚度为2.50-22.70米,砂岩裂隙不发育,胶结致密,完整性好,以往施工钻 孔在该含水层段无漏失现象,单位涌

10、水量0.001-0.008L/(s.m),富水性弱, 且以往采掘工作面出水均为顶板淋水,涌水量也仅为几m3/h,均未出现过 如此大的涌水,因此从涌水量分析,涌水水源应为奥灰水;3)奥灰水位动态监测分析:*煤矿2015年7月建立了奥灰水位动 态检测系统,该系统中 G1 孔位于二盘区大巷尾部,距本次涌水区域直线距 离2500米G1孔水位标高由初始水位的1074.25米降至目前的1026.68米, 总下降幅度47.57米,且随着XX-2巷排水,以每天0.8米左右的幅度持续 下降。因此,该区域出水与奥灰水存在水力联系;(4)涌水水质分析:在该出水区域内共取水样11次,分别由 217实 验室及武汉地大华

11、睿地学公司进行了水质化验,水质分析结果为:阳离子 以Na+为主、Ca2+次之,阴离子以HCO3-为主、Cl -次之,PH为7.28,水 化学类型为HCO3 Cl Na.Ca型,涌水水质类型判断应该不是采空区积水, 但该区域奥灰水与太原组砂岩含水层水质无明显差异,因此从水质分析来 说,不确定是否为奥灰水。2、导水通道分析 经西安煤科院。对井下施工物探。分析导水通道应该为。3、水量XX-5巷8月27日掘进至2062米、XX-2巷7月16日掘进至2060米 时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顶板淋水、煤壁渗水、底板涌水等现象,即开始安 排专人每班测水量,截止目前,XX-5巷已累计排放水量XXX m3, XX-2巷

12、 已累计排放水量XX m3,两巷累计排放水量XX m3。四、矿上采取的安全措施1、巷道涌水量增大后快速成立了由董事长、总经理任总指挥的排水工 作指挥部,制定审查通过XX-2巷排水工作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并开始 组织实施;2、建立完善排水系统,加大排水能力。6台140kw,排量200 m3/h, 扬程140米的潜水泵及相应配套排水管、电器等排水设备快速到位,并建 立排水直排系统开始排水;4台140kw, 1台220kw, 1台90kw应急备用水 泵也均已到位;3、对XX-2巷的涌水量及排水状况实施24小时现场监测,加强对煤壁 煤帮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向调度汇报;4、完善临时防水墙的设计及审批,并备好

13、防水密闭的相关物资,在排 水期间留有足够的施工人员,保证随叫随到;5、加强二盘区水仓水泵房、中央水仓水泵房检修维护工作,保证两个 泵房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并对二盘区、 1070大巷的排水管路、排水沟巡 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供电系统进行不间 断的巡查,加大相关变电所、配电点、水泵房等地点检修力度,并保证 XX-2 巷的电话通话正常。6、及时向集团公司及地质处汇报水情,并联系西安煤科院、峰峰矿务 局和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公司相关防治水专家,对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 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并组织实施。五、存在问题1、本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不清。在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二盘区,仅

14、靠 勘探时期的地质勘探钻孔,不能有效查清该区域的煤层、构造等地质条件; 区域性专门水文地质钻孔较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施工的 G1 等井下 水文观测孔在奥灰地层以下未取岩芯且未进行电测井,不能准确判断灰岩 含水层的有效厚度及位置;2、未充分利用井下奥灰水位动态监测系统。检测系统长期损坏的情况 下,未能及时联系厂家对系统进行修复和调试。在出水初期对出水水源判 断有一定的影响;3、通过水质分析判别该区域奥灰水及太原组砂岩水不准确。因本区域 太原组砂岩含水层水与奥灰水无明显差异,因此中国地大华睿地学公司多 次分析的出水水质均显示为砂岩含水层水可能性较大,也在初期对水源判 断存在一定影响;4、“有

15、掘必探”防治水措施执行不力,未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规定的“三 单”制度。在XX-5巷及XX-2巷已超允许掘进距离且巷道涌水较大的情况 下未按照“有掘必探”设计施工探放水孔,未下发“停掘通知单”;5、有掘必探设计不灵活,在出现底板异常涌水的情况下,未设计专门针对底板的探水钻孔;在没条件施工长探的情况下也未施工短探;6、排水期间排水量的测算、涌水量的反算均存在较大的误差。由于不 同时间段开启不同数量的水泵以及同型号的水泵性能不同等原因,利用瞬 时的排水量计算某时间段内的总排水量存在误差,利用该数据反算出的巷 道涌水量与实际不符;7、巷道剖面图底板利用巷道导线点直接连线存在偏差。导致剖面图与 巷道实际低

16、洼和高台处不符。不能反应巷道的真实形态。8、物探的多解性对防治水工作有一点的误导。多次物探异常区,在钻 探验证后却无水导致相关技术人员对物探成果存疑,久而久之起到麻痹的 反作用。9、部分区队干部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奥灰水危害认 识不清,认为*矿为整装煤田,距奥灰水又远,不会发生水害事故。在巷 道长期出水且量较大,还没探查清楚的情况下,仍然盲目组织,冒险掘进, 其实是在拿工人生命开玩笑,通过本次事件应该让区队干部意识到,矿井 防治水的工作不能用应付的心态对待。六、今后努力的方向1、为更准确掌握地层、煤层及水文地质条件,针对二盘区较复杂的地 质条件,在二盘区合理位置适当补充一部分生产补充勘探钻孔;对有条件 的工作面进行补充地面三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