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46719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者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从众心理特点:具有仿效性盲目性评价:消费是否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特点: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评价:它的利在于可以推动新工艺与产品出现,而弊在于展示个性不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特点:面子消费评价:这种消费心理不可取求实心理: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考虑很多因素评价:讲求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大致有:(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2)同步心理,消费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

2、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3)求美心理,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4)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5)求异心理,这是与从俗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同的消费倾向。(6)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7)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8)便利心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择商品的心理现象。(9)选价心理,指顾客在选择商品时,对价格的特殊关注。这些心理类型并不分属于不同的人,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当一种产品满足了顾客某一类心理需求时,就会诱发

3、他的购买动机。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

4、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儿童心理在消费群体中,儿童是一种重要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并没有消费资本,但是他们有消费的主导性,下面我们就从消费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一下儿童消费的心理特征。1、攀比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相互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玩具,以拥有最好、最高级的衣服、玩具为荣。其实这种攀比心理在成人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表现的如此明显。2、从众从众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每一个人都会存在。但是儿童心理机制尚未发展成熟,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5、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多数儿童消费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别的小朋友都选择的东西,以此与别人达成一致,从而避免被其同龄阶层孤立。3、盲目儿童在购物时,一般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目的性,都是非常随意与盲目的,看到喜欢的衣服或者说玩具,就会着迷。4、喜新厌旧儿童因为心智不够成熟,所以稳定性也不强,对一件事情的喜爱很容易进行转移,新奇的事物虽然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新奇感一旦消失后,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发生转移。5、易受刺激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感觉敏锐.由此决定了他们对刺激物的反应也比成年人更加强烈。儿童消费时会受到各种刺激的影响:如色彩鲜艳的包装(视觉刺激),食物浓郁的气味(嗅觉刺激).

6、玩具柔软的手感(触觉刺激)而产生购买欲望。6、认同感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在广告的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已成为一个强大的认牌购买群体。如在中国,提到酸奶,儿童就会想起“娃哈哈”;提到果冻,就会想起“喜之郎”。经常看见一些孩子在消费时,会积极主动地认牌购买。很显然,品牌已成为儿童消费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了解了儿童的消费心理,那么针对儿童的销售,就会让你事半功倍!购买动机购买动机是引导顾客购买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需要的 购买意愿和冲动。这种购买意愿和冲动是十分复杂、捉摸不透的 心理活动,从其表现来看,可以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归纳为两大 类:理智动机和感情动机。(一)理智动机它

7、包括:1、适用适用即求实心理,是理智动机的基本点,即立足于商品的最 基本效用。消费心理在适用动机的驱使下,顾客偏重产品的技术性能,而 对其外观、价格、品牌等的考虑则在其次。2、经济经济即求廉心理,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往往 成为左右顾客取舍某种商品的关键因素。折扣券、大拍卖之所以 能牵动千万人的心,就是因为“求廉”心理。3、可靠顾客总是希望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发挥其使用价值, 可靠实质上是“经济”的延伸。名牌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 有优势,就是因为具有上乘的质量。所以,具有远见的企业总是 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打开产品销路。4、安全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经济条件的改善,顾客对自我保护和

8、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愈来愈多地成为顾客选 购某一商品的动机。“绿色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就是适合 这一购买动机来促进销售。5、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感性能也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之一。企业对产品外观设计注入愈来愈多的投资,就是因为消费者购买决 策时,美感动机的成份愈来愈重。6、使用方便省力省事无疑是人们的一种自然需求。商品,尤其是技术复 杂的商品,使用快捷方便,将会更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带遥控的电视机,只需按一下的“傻瓜”照相机以及许多一次性商品 走俏市场,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这一购买动机。7、购买方便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更加珍惜时间,对选择性 不大的商品,就近购买,

9、顺便购买,捎带购买经常发生。一应俱 全的超级市场之所以兴旺,邮购、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等多种购 物方式的兴起等等正是适合了消费者的这一购买动机。8、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好,是一个整体行象。对多数消费者而言,花不小 一笔积蓄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即使就是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也 不能完全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因而,有无良好的售后服务往往 成为左右顾客购买行为的砝码。为此,提供详尽的说明书,进行 现场指导,及时提供免费维修,实行产品质量保险等都成为企业 争夺顾客的手段。(二)感情动机感情动机不能简单地理解感情动机为不理智动机。它主要是 由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产生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感情动机很难有 一个客观的标准,但

10、大体上是来自于下述心理。1、好奇心理 好奇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没有有无之分,只有程度之别 。一些人专门追求新奇,赶时髦,总是充当先锋消费者,至于是 否经济实惠,一般不大考虑,诸如魔方、跳跳糖、谜语手纸、电 动牙剧、意彩娃娃等能在市场上风靡一时就是迎合了这一心理。2、异化心理 异化心理多见于青年人,他们不愿与世俗同流,总希望与别 人的不一样。我国1994年下半年开始由南往北渐进的将黑发染成黄发、红发的消费行为就反映了他们想标新立异的心理。3、炫耀心理 这多见于功成名就、收入丰盛的高收入阶层,也见于其他收 入阶层中的少数人,在他们看来,购物不光是适用、适中,还要 表现个人的财力和欣赏水平。他们是

11、消费者中的尖端消费群。购买倾向于高档化、名贵化、复古化,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轿 车,上万美元的手表等的生产正迎合了这一心理。4、攀比心理 攀比,社会学家称之为“比照集团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 ,照搬他希望跻身其中的那个社会集团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人家 有了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摄像机、金首饰,自家没有,就浑身上下不舒服,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划算,也要购买。5、从众心理 作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 与他应归属的圈子同步的趋向,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 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顾客群 ,研究表明,当某种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达到40%后,将会 产生

12、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6、崇外心理 一些讲摩登的人盲目崇拜外国货,只要是舶来品就买,。一些 家用电器生产厂,尽管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采用了国产件,仍沿用 进口散件组装的牌子在国内销售。有的企业在产品或包装上全用外文,或者只用拼音字母而不著一个汉字,在国内销售,进行不 正当竞争,就是利用这种崇外心理。7、尊重心理顾客是企业的争夺对象,理应被企业奉为“上帝”。如果服务 质量差,那怕产品本身质量好,顾客往往也会弃之不顾,因为谁也不愿花钱买气受。因此,企业及其商品推销员、售货员、维修 人员真诚地尊重顾客的经济权力,有时尽管商品价格高一点,或 者质量有不尽如意之处,顾客感到盛情难却,也乐于购买,甚至 产生再光

13、顾的动机。变化特征 当今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这一变化使当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一)个性消费的复归之所以称为“复归”,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工商业都是将消费者作为单独个体进行服务的。在这一时期内,个性消费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才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另一方面,在短缺经济或近乎垄断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挑选的产品本来就很少,个性因而不得不被压抑。但当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多数产品

14、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都已极为丰富,现实条件已初步具备。消费者能够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更进一步,他们不仅能作出选择,而且还渴望选择。他们的需求更多了,变化也更多了。逐渐地,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准则,他们不惧怕向商家提出挑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用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考察,消费者所选择的已不单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包括其他的“延伸物”,这些“延伸物”及其组合可能各不相同。因而从理论上看,没有一个消费者的心理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分市场。心理上的认同感已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的品牌和产品决策时的先决条件,个性化消费正在也必将再度成为消费的主流。(二)消费主动性增强在

15、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心理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这是因为消费者对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单向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尤其在一些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这些分析也许不够充分和准确,但消费者却可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减低风险感和购后产生后悔感的可能,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争取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追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16、,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强的求知欲。(三)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小,,转换速度加快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速度极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理受这种趋势带动,稳定性降低,在心理转换速度上趋向与社会同步。由于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过去一件产品流行几十年的现象已极罕见,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品种花式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例如电视机在中国由黑白发展为彩色经历了十几年时间,但每年都有采用新技术的新功能电视机推出,消费者才买不久的电视到下一年可能就过时了,以致于一些别出心裁的商家开始经营电视机出租业务,以配合某些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四)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对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存 。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度高的消费者会以购物的方便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