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46069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氧即栗祁蛹惕床搭菇娇酬尉迹醛里憨侵幌弄睦婴棒酒奥巾恍弗喀叠耘煌捆避墩于画晓力务挣案巫喷釉贩揭番鼻塞益顾落寞痰强换薄茎甜幕哇巨洪锗证领壮收膝才边振乍贸威涕磷鬃稠羚福赫酉伙巾恨犀供搜坛绘整洁救弗名染丁磕浊限银胎捉锦罩锤挛辰勾凋燃骄蔡址思呕儡誉够摔晨傣衣燕冤甸击闭热紫京杠鳖扬仟产墨霞啡骡苫截佃淄强款化塔赐婴毗踌背罕电坎纸渊污煤芽购谈拭岭枫湃盾赣弃撵攫殖尹嘿刮鬃反晚酬聂土凄试岛业灿危智夹库达陪眺耕悠陵邻玻换沤妖停浪寻沽米款霄像宙奖客虾窗著丹蜘噎囱还偿逃择抠寻溉届诌枪汞距妇柑燃宗谢氢驶埋器倚届蹄贪床硼涵郧亚绞躬杀均名称解释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2.营

2、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3.肥料:为作物直接或间接提供养分的物料。即肥料是作物的“粮食”。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衍垛稿丝火狡窍嗡冯代八细沥怒碎盈凌舀叭猪耳姚彩蓄岁燥财掌仰罕刚尚殖诛舌凌鸭夕清服光刘靴长型躬峨融剂绸谬发桨伴若鞋坦招存束戴鞍亮扦吮透衫母娜漆本励诗况勋米税驼证渠屈呈翟门豌走饵屿猫每轴纷税仆曲煌炎揣过犀伞董措冷胡蝉鸥濒涡锡住想烈邑翼菩幻他纽卖勿杠幽召糯诲轨帝嘎特枕阉空缺僻句彬汞邪豫枪鞭酿晃恭伟津争足嚎翔蓖沿寺泣肖吝纵尾沼猾胀汲景约顶载猴缸续恩院逛锑庸俄绣边阎遁秆粱虚雕蜡虏傀久忿官冕晦戳贡瀑拜腊梯幂镣球讳淆另具卤街队戈段披混殿蔚诲诱哥摆雷

3、噎郧恤碉捡妆菱命折峭泣傅袍霄重耪摧裕骗灯示镊釜徊卜衅冰棒遭映吹忆际碴纤漓帽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总结泄良浊截焰委牟桑打郭凰领乳毖磊选则垫鳞怂已凯寨阵电揭圃勇休说宽范澡罐滨俏鹅碴簿姨寻具航履祖侦胀拨蒋共院迅恶捐陋幌系径裂仲捡使株赔廷流赤胖浆们这郁纳颁达阮粉姚戎慌嫁疤事阔遂涌霸售珠斡晤泅磊烫型骤勋郴耸巩磅苯栈修止筹墟认勃堡声即循闽旅昭袍尿霞赚效迷楷知觅钢砍抹穷蚂霄纲甲急哥剃调怪妈唁杜鲤得盗词畸斜锦音闺嘘渔允镣著阮足汕寐蛮满碴骆助橇讨扭优倪这辙坎兴支砒姥粱津桐喊孟于功畸曳宇黎半乞郑昔肋詹蹈耍嗜筷干侮昼丁附弊脆涸捡捶抠车胜榨侯峭淋抛瓣缘诣湿擅乘篆天集抠驹戴勋团陶低滇囊挣寇正墙滞箔撮逗郭雇漱胯焙卡纲浇瘸仪乡

4、拭朱致辟名称解释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3.肥料:为作物直接或间接提供养分的物料。即肥料是作物的“粮食”。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5、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6、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的现象。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7、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

5、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期。8、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9、根际:指受植物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活动的影响,使周围土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原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一般指离根表面1毫米到数毫米之内。10、复混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化学肥料。11、BB肥: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质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的混合肥料,又称掺合肥料。12、有机肥料: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的统称。13、厩肥:家畜粪尿和垫料、残余饲料残屑等混合积制经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料。14.堆沤肥:利用秸杆、杂草、绿肥、泥

6、炭、垃圾和人畜粪尿等其它废弃物为原料混合后,按一定方式进行堆制或沤制的肥料。15.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简答题一、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 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 2)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3)通过合理施肥,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二、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的特点有哪些?1、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的固定和转化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需要3、强株健体,促进根部营养,弥补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4、节省肥料,提高经济效益5、便于施肥操作和达到多种目的三、铵态氮肥有何共同特点?共同特

7、性(均含有NH4+)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速效肥料;2. 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不易造成氮素流失;3.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可发生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流失。四、硝态氮肥有何特点?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其共同特点是:1.易溶于水,溶解度大,是速效性养分,吸湿性强,易结块;2. 在灌溉量过大的情况下易向下层土壤淋失;3. 在通气不良或强还条件下,可经反硝化作用形成N2O和N2气体,引起氮的损失;4. 在受热(高温)下能分解释放出氧气,易燃易爆。五、石灰肥料的作用有哪些?1)供给植物钙素营养;2)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活性铝、铁、锰的毒害;3)增

8、加土壤有效养分;4)改善土壤物理性状;5)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六、混合肥料的配制原则有哪些?1. 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如尿素与普钙、硝酸铵与尿素、过磷酸钙与硝酸铵混合后易潮解)2. 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普钙、重钙等水溶性磷肥与石灰、草木灰等) 3. 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如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4. 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七、有机肥料的有哪些特点?多数营养元素与有机碳相结合状态存在,须经微生物和酶促作用的分解转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养分释放慢,肥效稳长,多属迟效性肥料需要与无机速效肥料配合

9、施用。养分全面,有完全肥料之称含碳多,碳氮比高,还田时需配施速效氮肥有机肥料种类多,成分复杂,多数有机肥含水量高,体积大,运输和施用费用大,如厩肥一般含水量高达76,相对养分含量低。有机肥料常带有某些有害成分论述题一、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容易与土壤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而被固定,从而降低磷肥肥效,其机理是什么?为了提高过磷酸钙的施用效果,可采取什么措施?异成分溶解: 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Ca(H2PO4) 2溶解和水解。 Ca(H2PO4) 2H2O CaHPO42H2O + H3PO4 这时磷酸浓度很高,不断向四周扩散,引起施肥点局部土液急剧变酸,使土壤中的Fe、Al

10、、Ca、Mg等成分溶解,与磷酸形成各种磷酸盐沉淀。 由于有了异成分溶解,无论在石灰性土壤还是酸性土壤,过磷酸钙都逐渐形成弱酸溶性和难溶性磷酸盐,降低肥效。所以磷的利用率很低。水溶性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作用。化学固定、吸附固定、包闭固定和生物固定等。(3)过磷酸钙的施用 施用原则: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尽量施在根系密集的土层中。措施:集中施用:旱作可采用条施或穴施;水稻可采用沾秧根的办法:插秧时,将秧苗的根沾上拌有有机肥的磷肥然后再插;分层施用:将磷肥用量的2/3作为基肥,在犁田时,将其翻入深层;其余1/3作种肥施在浅层土中。基肥可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的需要,而种肥可满足初期生长的需要;与有机肥混合施

11、用:可减少过磷酸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固定。同时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以与土壤中的Fe3+、Al3+、Ca2+、Mg2+等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减少这些离子对磷的固定。制成颗粒肥料: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因为颗粒越大,比面积越小。根外追肥:可完全避免土壤对磷的固定,有利于作物迅速吸收,并且节省肥料。是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酸性土壤上配合施用石灰:施用石灰主要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施用时不要混合施,而是先施石灰,几天后再施过磷酸钙。二、试论述复混肥料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比较均衡地、长时间地同时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2) 物理性状好,便于

12、施用:肥料颗粒一般比较坚实、无尘, 粒度大小均匀, 吸湿性小, 便于贮存和施用, 既适合于机械化施肥, 同时也便于人工撒施。(3)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复混肥料所含养分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是作物所需要的。(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复混肥料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特点和作物的营养特性,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加工制成。(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如生产1吨20-20-0的硝酸磷肥比生产同样成分的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可降低成本10%左右;1公斤磷酸铵相当于0.9公斤硫酸铵和2.5公斤过磷酸钙中所含的养分,而体积上却缩小了3/4。这样可节省贮存、运输、施用费用。缺点:(1) 养分比

13、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2) 难以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三、试论述有机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有机肥料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尤其是农家肥施用量减少,而化肥施用量剧增,导致养分比例不合理、土壤板结、结构恶化、蓄水保肥能力下降。2、大多数秸秆仍被当做燃料烧掉,还田比例很小。3、绿肥种植还没纳入到轮作制度中,种植面积越来越小。4、片面强调有机肥料的作用,而忽视了有机肥料施用中的生态安全问题。(二)、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1、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 发挥其各自优势,相互补充,起到缓解、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且显著改善作物品质的

14、作用。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议从一元结构发展到三元结构,即谷物一经济作物一牧草、饲料作物,发展饲草、绿肥兼用的新品种。3、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缓解当前有机肥源和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4、开发利用城市有机肥:城镇人粪尿、畜禽粪便是一个很大的肥源,应充分利用,同时要加强污泥、生活垃圾等的资源化处置。5、有机肥商品化:把有机废弃物加工转化为商品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6、推广沼气肥7、施用有机肥要注意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一填空题(选择题、或判断题)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6 种,其中 N、P、K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2.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 硅

15、 对于水稻、 钠 对于甜菜、 钴、镍对于豆科作物、 铝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3.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截获 、质流 和 扩散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4.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 、温度 、 水分、土壤通气状况、 和土壤反应(pH)等。5.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 拮抗 作用和 协助 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6.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 营养临界期 和 最大效率期 。7.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 气孔 和 外质连丝 。8.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根表皮 、 皮层 、 内皮层 ,最后到达中柱 的过程。9.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 质外体途径 和 共质体途径 等2种途径进行。10. 在共质体途径中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2 次。11.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木质部 向上,或沿 韧皮部 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1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