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45993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汛期气象服务检查情况表类别检查要点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时间节点充分考虑和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值班人员安排、气象装备保障、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应急措施和备份方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办理人员工作证明,安装“淮上通”、“苏康码”,接受单位统一管理、戴口罩、测体温。办理了车辆通行证,保障车辆通行畅通,为气象装备保障和业务系统运行维护提供支撑。综合观测业务1.各类气象观测站(地面、高空、农气、雷达)规章制度、应急响应和业务流程是否符合当前综合观测业务,是否切实可行。及时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应急响应和业务流程,符合当前综合观测业务。2.各类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业务技术规范、应急响

2、应和业务流程掌握和执行情况;对探测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业务软件的熟悉情况。熟练掌握并执行3.各类气象探测设备安装是否规范,检定或校准是否及时,维护是否按时,业务运行是否稳定。备份设备是否正常无超检。计算机网络设备、业务软件的运行监控状况。各类气象探测设备安装规范,检定、校准及时,按要求进行日、周、月维护,业务运行稳定;备份设备正常无超检;计算机网络设备、业务软件的运行良好。4.各类软件的设置、台站参数设置与使用,是否有错漏。对省气象信息中心、探测中心运行监控信息响应与反馈情况。3月12日按照新标准更新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站点配置信息。按要求及时完成各类软件的设置;及时响应与反馈省气象信息中心、探

3、测中心的运行监控信息。5.各类观测记录、值班日志是否规范、整洁观测数据、台站参数、台站档案的存储与备份情况。各类观测记录、值班日志规范、整洁。按要求对观测数据、台站参数、台站档案的存储与备份。6.备份电源、备份通讯设备、防雷和安全设施是否运行正常。备份电源正常、备份通讯每月测试均正常,雷达站、基准站和机房3月5日已完成防雷年检。7.对区域站社会化保障企业监督、检查与考核情况。每月抽查区域站社会化维保情况,按要求进行考核。8.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及电磁环境保护情况。雷达站、基准站气象探测环境符合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无线电执照均在有效期内。信息系统和资料应用1.关键业务系统运维保障和应急备

4、份情况。各项业务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业务系统运行正常。各项业务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健全。2.通信及设备机房防雷、供电和接地情况。重要信息系统设备是否统一管理,设备机房是否通过UPS供电。通信及设备机房3月19日完成防雷年检。重要信息系统设备统一管理,设备机房通过UPS供电。3.通信网络、机房管理流程,信息传输及处理业务流程是否清晰,管理和业务人员岗位职责是否明确,相关制度是否已上墙。值班日志记录是否完整、清晰。已编制通信网络、机房管理流程,信息传输及处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并完成淮安市气象信息网络制度汇编,相关制度未上墙。值班日志记录完整、清晰。网络制度

5、未上墙。4月完成。4.地面广域网络系统、局域网系统、省内气象通信系统、CMACaSt系统、中规模接收站、风云2号卫星接收系统、风云3号卫星接收系统、风云4号卫星接收系统、备份通信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数据存储与服务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信息共享系统运行情况。业务关联系统互相配合情况。业务流程、运维责任是否明确。相关系统均运行正常。业务流程、运维责任明确。5.主要通信线路和重要信息系统应急备份,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应急演练情况,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业务人员是否熟悉应急流程、操作是否熟练。通信线路省市、市县均具有主备两条线路,每月定期测试双线路自动切换。业务人员熟悉应急流程、操作熟练。6.应急通

6、信、移动气象台设备运行及应急演练情况。应急通信省局VPN使用情况良好。7.对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重点检查主要信息系统和各类对外服务网站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整合情况。2019年10月已完成等保2.0测评和整改工作。8.各类气象资料的收集、上传、共享的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各种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开展情况,传输是否通畅。气象数据上传情况良好,每月完成气象数据查询系统myfox,SMSD的数据整编工作。按要求完成各种资料的质量控制。9.在台风、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确保能按有关规定启动应急加密观测、资料传输。根据省、市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第一时间启动部门应急加密观测和资料传输。按要求做好2月14

7、-16日雨雪天气过程地面加密观测和智能化试点站摄像头视频文件、降水现象观测仪数据采集收集上报工作。天气预报业务1.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完善情况。SWAN系统掌握情况。通过强天气综合报警追踪平台订正省台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产品情况。修订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基于一体化平台上的强天气综合报警追踪平台(swatch)制作、发布短时临近预报产品。2.强天气监测预报业务开展情况,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运行情况,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和产品运行发布情况。继续开展强对流分类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加强淮安短临业务平台应用,建立快速扁平化龙卷预警发布流程。3.灾害性天气预报等级用语和预警信号标准使用情况,气象灾害预警

8、信息制作及效果检验情况。按照最新的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报等级用语和预警信号标准制作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在省突平台上进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和上报,每月制作上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检验表。4.灾害性天气联防情况,包括重大天气会商、信息通报等情况。内部应急流程制定执行情况。预报员值班期间时刻关注天气实况,发现可能有影响我市回波时,及时开展跟踪预报服务。在接到省台或周边兄弟市局雷达通报后,能及时将有关信息用电话通知市局科技服务中心和各县(区)局。遇有重大天气时,能及时组织台内会商和县(区)局会商。5.通过智能网格预报交互订正平台提供的订正工具箱,每日3次,按时订正后提交。运行良好对省台指导预报进行人工订

9、正运行情况。6.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和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开展情况,相关预报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改进情况。根据省台指导预报,目前已开展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格点预报每天3次制作0-72小时分辨率为3小时的降水落区格点预报。7.各类预报指导产品接收与应用情况,本市指导预报产品制作、下发和服务情况。目前主要应用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及集合预报、JAPAN和GFS模式、中央台和区域中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矮马空气质量预报及省台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和指导预报开展预报工作;每天下发3次本市六站文字预报;每天上传3次文字预报和网格智能化格点预报及精细化城镇天气预报。8.集合预报产品业务应用情

10、况,各种加密观测资料、新探测资料在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情况。集合预报产品已在预报业务中应用,各种加密观测资料、新探测资料在预报业务和服务应用。9.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改进运行和重要系统备份情况。省局下发的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均业务运行,同时建立淮安市强对流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对强对流预报提供参考。另外历史资料及强对流平台资料有备份。10.台风、海洋(南通、盐城、连云港)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开展情况。依靠上级指导预报和数值模式释用。11.预报员预报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建设情况。天气预报技术分析总结工作落实情况。预报业务指导与反馈流程建设情况。预报会商改进和开展情况。通过江苏省气象政务系统省局科技预报处通报及时了

11、解最新预报质量情况。制定市气象台天气预报技术分析总结制度。实行排班制,将每个灾害性天气技术总结落实到个人。与省台、县区局建立qq群,发布预报业务指导产品,按照省局要求,改进和开展预报会商,气象服务1.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及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汛期期间安排领导带班、并建立业务值班制度,落实岗位职责。2.应急保障制度和能力建设情况建立淮安市气象局应急值守制度,修订了气象局应急流程,按照市局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执行,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投入应急。3.各业务岗位汛期值守班制度和岗位职责情况严格业务值守班制度和岗位职责,实行24小时守班。各班次严格按照流程做好值班工作,

12、确保业务服务不迟不漏。4.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应急值班制度严格遵守应急值班制度和应急保障制度。制作详细的工作流程和短信、微信微博、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发布制度,制订相关发布审核规范和流程。不定期抽查服务质量,会议中强调日常发现的问题,组织业务学习。确保信息发布准确及时。5.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MESIS等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运行及产品制作报送情况。对当地党政部门防汛防旱工作动态掌握情况,与当地应急管理(防汛抗旱)等部门合作情况。制定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并按方案落实。MESIS等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已运行,及时报送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及时上传决策知识库系统产品。积

13、极开展与当地党政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全市防汛防旱工作动态情况。与当地应急管理(防汛抗旱)等部门合作良好,渠道畅通。6.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服务对象、发布渠道更新情况。根据政府工作部门机构改革情况,优化调整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内容形式、服务对象和发布渠道。服务对象已更新。已根据政府工作部门机构改革情况对服务内容、对象进行优化调整。7.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区域联防应急机制建设情况,工作留痕管理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书面留痕情况。基层预警服务”一规二图三台账落实情况。按照市局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简明工作流程开展预警及天气服务工作,将应急处置预案写入内部应急流程。在应急响应启动后,及时开展相关工作

14、和应急服务过程总结。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业务发布规范化流程,按照“一规二图三台账”的总体要求,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留痕。建立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群,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通知电台、电视台。8.重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联合调查机制建设情况。灾情调查评估的执行情况。灾情数据收集上报规范情况。成立重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联合调查收集队,并将其写入安全生产责任状中,在遇到灾情时,及时收集上报。每月汇总上报全市灾情。9.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建立情况。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对象,重点行业、河流湖泊、水库山塘的预警责任人备案更新情况。电话叫应地方党政负贲人情况。及时按流程在省突平台制作发布预

15、警信号。及时更新短信平台和省突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对象,危化行业、重点行业、防汛单位、河流湖泊、水库山塘的预警责任人名单,通过短信平台省突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气象服务1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媒体等互连互通情况。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省突平台统一发布执行情况。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安全运行综合整治开展情况。及时更新短信平台和省突平台的政府、相关部门、重点行业及应急责任人、城市网格化责任人名单。省突平台运行正常,给市应急力、市卫检委、市生态环境局等14家单位开通了账号,并在平台上发布相关重要信息。11.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立运行情况。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建立完善情况。农业气象灾害现场调查方案制定、执行情况。与涉农部门联合会商和产品制作发布机制建立情况,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服务情况。修订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依据方案开展相关服务内容。加强对土壤埔情的监测,制作土壤埔情监测旬报。每月制作四期。通过设立农村气象信息员联络平台,依托“钉钉”软件灾情上报功能,实地采集数据和从民政、水利、农业、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