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45347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1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原创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利用海底地形图描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的分布位置。2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学习策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等材料,分析、比较 “认识陆半球水半球以及理解海与洋的区别”。展示地形的图片认识复杂的海底地形掌握其特点,并从理论上学会分析海底地形形成原因。【课前调研】收集资料,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特点。回顾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中的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六大板块的划分,与同学交流。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陆半

2、球示意图”以及四大洋与世界主要海的划分,说出海与洋特点以及海的分类。1图1表示的是 (水半球、陆半球),极点坐标为 ;另一半球为 , 极点坐标为 ;无论是水半球、陆半球, 面积都大于 面积。2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海陆分布十分有趣:图1北极附近是 , ;南极附近是 , 。3海与洋:洋远离大陆,深度在 米以上,其温度、盐度、透明度等水文状况受 影响小,有稳定的 系统和强大的 系统。(在图2图3适当位置标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图2 图3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以海峡或岛弧链与洋相通或相隔,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临大陆,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图中 ;(在上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内陆

3、海是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如图中 ;(在上面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陆间海位于几个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相邻海洋相连通一般面积较大,平均深度较深,海底地貌比较复杂。如图中 ;(在上面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在右上图中标出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岛链,你能解释它们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海底地形及分布特点。观察海底海底图思考海底都哪些地形?不同海底地形的深度与特点?类型分布特点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深海平原)洋中脊(海岭)探究活动3:阅读下面三幅图理解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并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1)海底扩张学说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用海底扩张说解释形成过程海底扩张说的内容洋中脊洋壳洋盆(2)板块构造学说与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的解释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内容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典型例题】图9图9为“世界海底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处海底地形是_,处位于板块的_边界。(2分)(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处海域面积将不断_(扩大或缩小),理由是_。(3分)(3)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_资源。(2分)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完成(1)(5)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P处为_,B处是_

5、物质上升处。(2)在M、N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_(填写字母)板块的地壳处。(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 D石英岩(4)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这个发现为_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5)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山系。【知识构建】【重点图像】1、指出图中海底地形2、说出A、B、C分布对应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大陆架向洋盆过度的地形。【拓展阅读】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

6、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千米,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在020040,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且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形地势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脉,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