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45332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样卷)、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 D )。A 那烂陀 B 岳麓书院C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D 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2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 社会 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_A_)年。A 1862 B 1762 C 1861 D 1772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 ( B_)的校训。A北京大学 B (前)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浙江大学4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 的目 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B

2、 )。A 杜威 B 纽曼 C 查理斯范海斯D 詹姆士5. 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C )。A 自我反思模式B专家指导模式C群体自助互动模式D专家介入模式6. 学校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 构,属于(B )组织结构。A 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直线职能制 D 扁平制7. 下列决策模式中,(B )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A 行政主导模式B 党政主导模式 C 学术主导模式 D 双重结合模式8. 中国高校强调专业设置,(D )高校的专业意识淡薄,本科阶段没有严格的专 业,代之以主修领域。A俄罗斯B日本C香港D美国(

3、该阶段的通识教育的比重是100%)9. ( A )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 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A 巴班斯基 B 布鲁姆 C 泰勒 D 施瓦布10.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发 展水 平的教学评价是(D )。A 定位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学习能力评价: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

4、量和质相统一的概念,从量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 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含以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教育模式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丁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一系列的变化。三、材料分析(每题 20 分,共 40 分)有三件事情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的教化和科学研究。因为大学以一身兼备职业学校、 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 人们曾经试图强迫大学在 这三种可能性之中选择其一。他们曾经问过,我们到底要让大学做些什么。经过考虑他们就说,既然 大学不能十全

5、十美,那它不妨在这三种选择里面确定一个。甚至有人建议,大学大可以解体,而代之 以三种专门类型的学校:职业训练的机构、可以容纳一批专职人员的普通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话虽如此,但在大学的理念看来,这三个方面是却是三位一体的。将一 个方面从另外两个当中剥离出来,势必损害大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殃及这个被剥离出来的方面本身。所有这三个方面都是一个活生生整体的必备要素。 倘若将他们割裂开来,大 学的精神就会枯萎凋敝。(选自雅斯贝尔斯著大学之理念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学精神内涵和特性的理解。(以下答案为廖廖个人编辑,考试时不宜照抄,至少要改写段首段尾处 )答:据上述材料,我的理解如下:一、大学精神

6、与大学理念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 财富。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每所大学都有理念,但并非都有精神。2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 3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 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 种精神文化形态,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师生的共同理想、 信念和追求。如1940年汤用彤先生在致信北大校长胡适中所言:“大学之大,在于

7、精神之大,大学 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人不可一日无魂,大学亦不可一时无精神。二、上述材料的内容核心是:“大学以一身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表明大学精神的内涵既包括研究与教学的结合, 又包括研究与学习的统一。也就是说,大学 是真理得到系统的研究又得到传播的场所, 所以研究与教学必须统一,唯有如此,真理可以 变得深刻而彰显。塑造“整全的人”,是促进学生精神生命成长之需要, 它们的目标应该是 塑造“整全的人”,实现一种最宽泛意义上的教育。 学生通过对真理的探索和研究, 可以促 进生命的成长。学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意义,获得深刻的人生满足感,以塑造恰如其分的个体人性

8、, 促进个体人性的完美,使个体人性获得自由的发展。研究与教学的统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研 究与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大学想通过科学的途径去寻求真理,研究就必然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 又因为这一基本任务以传承为先决条件, 所以 研究工作离不开教学,研究与教学必须统一在两者中科学研究是最重要的。三、我认为,大学精神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大学精神的特性有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与个性。发展性包括继承的发展和创新的发展,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至今仍为不少学者接受和理解,是一个较理想、 完美的观念,就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一是从大 学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性而言,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

9、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并包; 二是对学术自由 而言,对各种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性并包; 整合性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 整合: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文化元素的整合: 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 器物文化的整合 ;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是文化自然现 象,另一种 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例如哈佛的求是崇真,剑桥的严谨、自由,北大的包容 清华的严谨务实。 有一位学生,她在进入大学的时候, 就想过自己四年后的出路。 她觉得自己的性格挺外向的, 不属 于那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而且自己也很想进入一家较好的外资企业,做一名白领。 于是,大学四年,她一步步坚定地朝着

10、自己的目标努力。 专业课程较认真地对待, 保持平时 的成绩在优秀之列,并几次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鼓励。 由于想进入外企,这名同学重点强化 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能力:前两年认认真真地考完了四、六级之后,又去考了 GMAT 还考 出了高级口译证书, 使得自己基本具备了用英语流畅交流的能力。 课余时间,参加班级、社 团的一些活动,并利用暑假期间找了两个不错的外资公司实习, 积累了一些待人接物的经验, 并借此更加了解外企工作的特性和他们对于人才的一些要求, 最终在大四时她如愿以偿地被 一家外资银行聘用,成为了同学心目中的“牛人” 。其实,她的成功并不意外,是她朝着目 的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也是她合理规划意

11、料中的结果。阅读上述材料,谈谈高校教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工作。答:上述材料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占主导地位。 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已趋成熟,正确 引导学生树立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理念、 提高自我素质等,对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 班人尤为关键。我个人认为学习指导要加强针对性, 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注意尊重 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指导因人而异,不采用单向灌输、说教式宣传,用富有教育意义的、 灵活多样 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学生的自觉学 习能力。 如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12、 并从职业素养的角 度明确个人知识、能力和德育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生 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正大学学业 计划和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2、能力目标:教师指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的能 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四、论述题(20 分,注意:二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 )1、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236 页2、结合实际,谈谈高校课堂讲授教学法的优点与不足。 -204 及复习提纲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