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44385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语文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10题的答案一律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10题答案不要写在试题卷上。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憧憬 谲诈毗邻悚然面对溘然长逝AchngybchhBchngyubcngkCchngypchhDchngjupsngk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觉解订书机质疑思辨融会贯通 棒槌里插绣花针粗中有细B症候坐右铭目不暇接芸芸众生 飞机上开研讨会高谈阔论C福祉

2、 伤和气 连篇累椟穿凿附会 电线竿上插土豆大小是个头D篇幅爆发户曲高和寡妍媸必露 吊扇下面拉家常讲风凉话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 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 某一种效果, 出某一种思想感情。A结合 突出 表达B组合 突出 表现C组合 实现 表达D结合 实现 表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BPDA公司推出

3、的第一款产品NH2000电子辞典,其真人发声、自动复读、低价位等优势使之迅速成为热点产品,引人侧目。C高级绿茶切不可用刚煮沸的水泡,这样做会因温度过高把茶叶泡得过“熟”而变黄,破坏了香味和营养成分,犹如焚琴煮鹤。D尽管这道题出得比较难,但学生的回答情况还是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题目中选用的错别字材料相对简单,容易辨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长城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八达岭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八达岭长城国际文化艺术节。20070120B论文、外语、文凭三大指标,在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若仅以这三个指标评价人才,就会伤害不少人的积极性。C曾

4、以推广“疯狂英语”而广为人知的李阳,以疯狂认读汉字和背诵古诗的方式,开始了自己推广“卓越汉语”的新目标。D肇事司机在小区门口撞倒老人后,不但没下车救人,反而开车连续五次碾压老人,直至老人死去。这样冷血的罪犯,一定要抓到不可。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

5、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徒曰:“

6、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注释:陈寔(sh)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C故不造也 造:拜访D征,皆不就 就:任职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单车归家时议以此少之B劭鄙其人而不肯对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C乃谢遣宾客乃南到广陵

7、D君清平之奸贼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其(对人物)多所裁量若比B常卑辞厚礼,求(许劭)为己目C故自致台司(为自己)封侯D(李逵)又与从兄靖不睦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好人伦,多所赏识。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初善之,而后为隙。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ABC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重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

8、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第卷(共120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20070120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地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试官,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 饮 驱 驰 从 姬 歌 儿 不 顾 于 亲 犯 法 害 民 虚 公 家 此 夫 为 盗 不 操 矛 弧 者 也 攻

9、 而 不 用 弦 刃 者 也 欺 父 母 未 有 罪 而 弑 君 未 伐 者 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取材于史记日者列传)注释:主法:君主的法令。机:机关、工具。试官:任用官职,做官。弧:木弓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阁 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释:景:同“影”,日光。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漫:任凭,听任。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首句点明时间,

10、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4分)答: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五更

11、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4题)(8分)师说用对比的方法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平常的游山,阐述了精辟的人生哲理。作者最后说:“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将进酒开篇,以排山倒海之势,慨叹人生易老,青春难再,以雄浑壮阔的笔墨抒发无可奈何的哀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兵车行以士

12、兵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暴政:“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 。”窦娥冤中,面对黑暗的现实,窦娥只能责问天地的不公:“地也, 。天也。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