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4417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教论文给孩子主动权,孩子的表现更精彩(教学案例)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小 李晓霞语文 联系电话:13639688320给孩子主动权,孩子的表现更精彩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小 李晓霞邮票齿孔的故事是鲁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你知道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样的吗?(指名读、齐读)现在的邮票是什么样的?(师出示邮票撕开学生看)有了齿孔这么方便,是谁发明的呢?他是

2、怎么发明的?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请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先发表意见:“我认为是发明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在他想到这个办法之前,还想过或试过别的方法吗?“阿切尔”小组的学生说理由:你能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吗?请看这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句子。阿切尔被那个的什么举动吸引住了?看图:从哪能看出来阿切尔被吸引住了?再指名读。此刻他有了什么想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打孔机)他的发明作用大吗?从哪看出来的?三年前,我曾在学校公开课中上讲过这一课,当时教案是这样设计的:当时对于这一设计我很满意,但现在看来,虽给了孩子自主的权利,但还是有一条无形的绳子牵着孩

3、子往自己设计好的方向走。“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想到这儿,我想起了贾志敏老师来我校讲的我不怕鬼一课。贾老师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学生随便在文章中挑几处段落或语句,老师都能说出这些描写与“我不怕”有关。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其实,在这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与“我不怕鬼”有关,并让学生读文并找出自己认为与“我不怕鬼”有关的句子。这时,课堂氛围与指导读的环节鲜明对比:学生群情活跃,纷纷表达各自在文中找出与“我不怕鬼”内容相关的词语或段落,并对其做出合理解释学生终于自己读懂了课文!“读是为了懂,教读是为了学生会读,阅读教学的

4、至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和会读书”。于是,我想着改变自己原来的教案。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提出“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学生自然的分成了两方。这时,我让孩子再拿起书去读,从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来说服对方,并要求学生:“为了让大家听明白,站起来首先说我认为是 发明的,然后再说我从第 自然段找到的,接着读句子,最后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理解。”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辩论意外地热烈。为了说服对方,他们不断地从书中找到了新的证据、新的理由。“我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3自然段看出来,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那个人遇到困难,想了想,然后用别针扎出了小孔,所以说邮票

5、齿孔是那位先生发明的。”“我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4自然段看出来的,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正是因为阿切尔去研究,才造出了打孔机。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看出它的作用很大。”“我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4自然段看出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举动,阿切尔不会受到启发,也就不会去研究。“我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4自然段看出来的,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那位先生只是一时想到了办法,他的办法只让自己有收获,没有发明推广,而阿切尔经过研究,创造出了打孔机

6、,这种机器给大家都带了方便。”“我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3自然段看出来,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齿孔是那位先生最先用自己的别针扎出来撕开了邮票,所以说齿孔是那位先生发明的。”“我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我是从课文第4自然段看出来的,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我们知道,现在邮票上的齿孔是由打孔机打出来的,而打孔机是阿切尔研究创造出来的,所以说是阿切尔发明的。”孩子们激烈的辩论中,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断地从文中找到依据,大到一句话,小到一个词、一个字,都成为了自己的证据。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加深了对

7、课文的理解,提升课文的文本价值与思想价值。通过辩论,孩子们明白了那个人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阿切尔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他们不同的行为也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位先生连姓名也没留下,而阿切尔因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贾志敏老师说:“课堂教学重在看过程,看教师怎样启发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掌握到掌握。”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感觉比上次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生们表现精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到发明来源于生活,懂得细心的爱思考的人才能成为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