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4325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幼儿成为墙饰的主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幼儿成为墙饰的小主人新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激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经验。”以往,班级墙面的创设往往是为美化活动室或应付参观、检查评比,经过老师苦思冥想而布置的,这或许能换来孩子短暂的关注,但缺乏孩子的主动参与,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孩子获得发展。而今,主题探究活动已成为幼儿园主要的课程模式之一,在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题墙面的创设尤为重要。因为主题活动与墙面创设是相依相随的,墙饰为主题而创设,主题依靠墙饰更深入。要想有效地利用墙面创设促进幼儿发展,引导他们与墙饰相互作用,应明确墙饰的教育价值。那如何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让主题活动与墙面创

2、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持,使墙面环境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又使幼儿在与墙饰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墙饰的小主人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地谈谈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墙饰,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功能。一、让幼儿积极参与墙饰创作(一)让幼儿自己设计墙饰的内容教师应该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幼儿一起设计墙饰,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意愿,又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中班在进行“马路上的车“这个主题活动时,可让孩子一起设想布置什么样的墙饰才能体现斑马线、指挥台。甚至有的孩子设计出空中环形车道,并把自己设计的苹果车、葵花车、环保车等放在环形车道上行驶。又如在布置“家乡的特产”墙饰时,还可以让幼儿收集有关图片

3、、实物照片等资料,来一起丰富墙饰的内容。总之,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满足。(二)让幼儿集体制作墙饰在布置墙饰时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机会,根据他们水平的差异布置不同的内容。如大班布置“春天到了”的墙饰,教师先画好背景,能力弱的幼儿可撕贴柳树、桃花,或用纸团蘸色添画草地,或用棉签画上小蝌蚪。能力强的幼儿则可制作立体的花,还可以制作立体的房子,出来活动的小动物、风筝等等。总之,墙饰布置是要求人人参与,做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能上墙,让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三) 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创设中,发挥墙饰教育功能1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创设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兴趣

4、。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资料是孩子们得出结论的依据,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会格外地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究,在我们的主题环境中,有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有我们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儿收集的图片、照片、物品等,这时,教师对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分享,并组织以绘画、表格、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使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更加清晰,不断深化与提升,并进行一一展示,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体验其中的乐趣。如大班欣赏散文诗落叶后,让幼儿想象树叶还会落到什么地方,小动物捡到树时后会怎么样。每个孩子都充分发挥想象:小蚂蚁坐在树叶上走亲戚,小鸟

5、把树叶当作帽子,小花猫把树叶当扇子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布置在墙上。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起认真讨论和制作。活动中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了他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又如春季里可让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看看雨点是怎样从天上掉落地面的,各式各样的雨具又是怎样的,最后在添画在雨中的其他情景,如带水珠的花草等。这次创设活动培养了幼儿对周围事物敏锐的洞察力。2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创设中,提高其创造能力。兴趣与好奇常紧密联系着,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先导,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新鲜有意思的事由于好奇而引发对其产生兴趣,好奇心趋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从而引起探索的兴趣,激发

6、创作性活动的热情。墙面的环境需要孩子积极动手参与,也能激发孩子们创造的热情,提高创造的能力。例如:班级中有一个双胞胎妹妹选择了一样颜色的手工纸折叠扇子组成了美丽的娃娃,并提出要和姐姐手拉手在一起,教师满足了她俩的心愿。随即就有了更多的孩子选择与自己的好朋友簇拥在一起,手拿色彩鲜艳的气球,头戴可爱的小帽子等热闹的场面。或串联成一串串小吊饰,真是既简单又艺术的整合,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创造,以主人的身份改变墙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墙面中的“娃娃”当成自己,以“娃娃”寄托自己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合理而又合情。此刻,墙面环境,成为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天窗,他们成为了环境创设中的真正

7、主人。这也正说明了参与墙面的创设引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墙面创设与主题活动已经融合为一体了。3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创设中,培养其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和情趣。通过组织幼儿参与装饰过程提高其多种能力外,还应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墙饰的审美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美育。如布置“新年树”时,幼儿纷纷制作了的雪花、小动物、糖果、鞭炮等。在持到墙上时,教师提醒注意颜色的搭配、高低疏密变化。顿时,一棵造形优美、色彩艳丽的新年树跃入小朋友和老师的眼睛。又如春游参观花展前提出要求,让幼儿欣赏花的美丽,并能说出花的特征。春游后画一朵自己最喜欢的花剪下贴在墙上,布置成大花园,再次欣赏花的美。第二次欣赏与第一次不同

8、的是,第二次不同的是,第二次的美是幼儿自己创造出来的。但是,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孩子的作品粗拙,把它作为墙饰不够美观,这与培养美育有冲突。其实不然,那么如何做到墙饰既有幼儿参与,又达到艺术美呢?有三种方法供参考:一是对幼儿伤口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如把幼儿剪好的窗花塑封,挂在墙上成了晶莹吊饰;或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外形上的加工;二是教师巧妙地将自己的作品与幼儿的作品结合,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三是教师把高难的艺术创作方法简化。4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创设中,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在幼儿在创作墙饰的整个参与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始终是浓厚的,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能干。面对墙饰,他们会说“这是我自己的”,而不会说“这是老师给我

9、的”,使之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会格外珍惜和爱护。同时在师生共同创作墙饰的过程中两者的关系显得更为融洽和密切。二、让幼儿充分利用墙饰操作人的行为构成活动是指人在活动中生存和发展,那么幼儿是在活动中生长和成熟。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来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让幼儿参与墙饰创作,还要让幼儿利用墙饰操作。那么,怎么样的墙饰才有可操作性?同时如何让幼儿利用墙饰进行操作呢?(一)可操作性墙饰材料要耐用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幼儿小心爱护游戏材料,孩子的操作就可能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会失去兴趣。如果材料耐用,可反复使

10、用,几年下来,每位教师都会积累不少材料,还可互相交流、交换,效率就高多了。(二)提供“半完成”的墙饰,让幼儿完善,培养操作欲望幼儿对于通过操作能够产生变化的处于“半完成”状态的墙饰更感兴趣。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作留有余地。如:幼儿一起创作“春天”时,开学初可只布置几个小朋友和一棵光秃秃和大树,随天气转暖,逐渐增添内容。先观察小草、柳树发芽,让幼儿动手绘制嫩绿的小草、柳枝,剪贴上墙;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小草、柳叶变化,颜色怎样从嫩绿变翠绿,继续绘画、剪贴;再引导幼儿观察花蕾、花朵,动手绘画或剪贴花儿,丰富完善画面。这幅墙饰是幼儿通过各种感观去观察春天,逐步学习认识春天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保持

11、积极的状态。 这是一种幼儿逐步完善的墙饰,还有一种只要幼儿动手,就能立竿见影发生变化的墙饰,幼儿也很感兴趣。如为小班幼儿在墙上贴上蓝色绒布代表天空、绿色绒布代表草地,并在绒布上钉许多纽扣,同时制作开有扣眼的花、小动物、太阳、云等,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一一扣上去,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展现在眼前。第二天把这些东西卸下来,又可以重新排列组合成另一幅美丽的图画。总之,对于“半完成”、有待完善的墙饰和通过操作能发生变化的墙饰更易引起幼儿操作欲望,有了欲望才能行动,从而发展动手能力。(三)适合幼儿好奇心理的需要,时常更换墙饰,保持操作欲望好奇是幼儿共性,正因如此,幼儿对一切富有新意的事物,总要好奇地摸摸、看看、

12、说说,想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这时教师能抓住时机,对幼儿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幼儿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提供的墙饰必须时常更换,要富有新意。1按季节转换,变换墙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布置一棵树,可以让每个幼儿制作一片树叶贴在树枝上,春天涂淡绿色,夏加深成深绿色(也可不变或半深半淡的颜色),秋天在树叶的背面涂上黄色,冬天把树叶取下来,来年还可再用(常绿树除外)。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自然掌握树叶在四季的变化,也一直保持了很强的操作欲望。2按课程内容的进度,变换墙饰 通过操作巩固知识或获得知识,如大班认识动物,在墙上布置动物图片和小朋友自己画的动物,并且学习用语言描述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经过一段时

13、间,幼儿对动物知识增多了,求知欲望更强了,教师可在墙上布置立体动物园,设立各种馆,让幼儿把图片插入这些馆内进行分类。通过布置动物园,即使幼儿学会了分类,又复习巩固了平时学到的知识。3结合时事,变换墙饰如结合“奥运会”设立倒计时的墙饰、结合世博会布置各种展览台等等。总之,通过更新的墙饰,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心的需要,保持操作欲望;又使幼儿在操作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 墙饰与活动区创设结合,两者共同体现教育功能活动室里墙饰布置是长期性的,需时常更换;活动区创设也是长期性的,其内容也需时常更新。所以,可以将两者充分结合,相得益彰。如在语言角一般是放几本书、几幅图

14、片、录音机等,其目的是发展幼儿语言。还可在语言墙面上布置一幅有蓝天、草地、小河、树林的背景图,再提供几个木偶,让幼儿在表演中发展语言,同时也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又如计算用的墙面也可充分,可把操作内容放大后摆到墙上,幼儿会很乐意地去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五) 让幼儿在利用墙饰操作,充分发挥墙饰教育功能可以设计这样一幅墙饰:画面上半部分是秋天,有师生共制的枫树、菊花、黄草地,和几个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的“头”、“手”、“脚”都是用铐扣固定住可以活动的。画面下半部分的“小草”“珊瑚、海洋动物等, 为海底世界等,不同的是这些东西上面缝有尼搭扣。幼儿可以围在这样的墙饰周围或玩活动小人,给他们摆放姿势照相;或用缝有尼龙搭扣的小沙包瞄准海洋动物投掷。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以活动小人做示范,帮助幼儿理解生物物动态,这幅墙饰成了认识秋天和介绍海洋动物的好教具。这样的墙饰在幼儿操作中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 总之,在组织幼儿创设墙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墙饰操作,使墙饰转化为适合幼儿教育的因素,从而实现墙饰的教育功能。在这样的创设中,孩子们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成为了创设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