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40966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传波故事汇编初稿定稿(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觉做科学发展的践行者-朱传波的故事朱传波,江西省崇义县人,1961年3月出生,1978年2月入伍,1979年5月入党,在解放军广西边防某部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干事、司令部参谋、助理员及广西军区直属队政治教导员、接待办主任等职,先后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3次荣立三等功,在部队建设中多次荣获广州军区学雷锋标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基层优秀党委书记等荣誉称号;1995年9月转业至南宁市水利局工作,历任南宁市良凤江水利工程管理所主任、南宁市砂石公司总经理,2006年3月任南宁市峙村河水库管理所主任至今,连续9年评为南宁市水利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入党30多年来,在历任

2、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不论遇到多大艰难险阻,朱传波始终牢记自已的入党誓言,以出色的业绩书写着一位科学发展自觉践行者的奉献人生。以下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一.权为民所用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引自中宣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18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自中宣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19页)(一)卫国功臣朱传波自述:我转业前在部队立过3次三等功。第一次是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有勇敢善战的表现而立功,第三次是我任司令部车管助理员时主抓的部队军车完好率

3、在广州军区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而立功,但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立功:那就是1981年3月在保卫边疆战斗所经受的生死考验。记得有一次承担了从部队作战指挥部夜间闭灯驾驶军用吉普车送指挥员到达指定位置的重要任务。边境地区的道路弯多坡陡,不仅路况十分复杂,而且敌情随时有变。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车出发了,由于不能打开车灯,就连小灯也不能打开,只能靠自已的感觉、经验和技术在战场道路上跑。说也怪,车虽没有开灯我却就如心里面开了灯一般,竟然十分顺利地开车将指挥员送达到指定位置。事后想起来还真有点怕。但在完成第二次任务后就从此无所畏惧了。这次我开军用吉普车送情报侦察人员到指定地点,在独自返回指挥部的途中被敌

4、人发现了,炮弹一发接一发追着我的吉普车猛烈袭来,不断地在我的车前后左右爆炸。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我来不及多想,把车猛然间驶进道旁一个大凹坑里隐蔽起来,使敌人的炮击顿时失去了目标。后来,当我开着这辆差点就被敌人击中的吉普回到指挥部时,赢得了战友们的欢呼。为此,部队给我记三等功一次。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我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这条命是赚回来的,应该替牺牲的战友们好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点事。(二)临危受命朱传波自述:我是1995年9月转业到南宁市水利局工作的。1996年3月,市局党组把我调到良凤江水利工程管理所当主任。当时,良凤江水管所几十名职工已经有9个月没领到1分钱工资。我到职后一调查了解,

5、良凤江水管所的酒楼、铺面、土地等经营性资产之所以没有产生效益,在于原领导班子中的个别人心中群众利益观念不强以及管理混乱所至。于是,我尽最大努力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同时狠抓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当然,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也很多,其中最难出手的“狠招”就是全部收回经营性资产承包权重新招商,因为那些拿到了最能赚钱的项目承包的老板都有“硬关系”和“铁背景”,一动他们肯定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关系。但此时我也顾不了许多,硬是背着一些人的骂名做成了这件事。管理一上路,效益回升立竿见影,当年就实现了扭亏增盈,年底前给职工全部足数补发了工资。自此,良凤江水管所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

6、02年3月我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南宁市砂石公司任总经理而不再担任良凤江水管所主任,在离别之际,职工们依依惜别,不少人还流下了热泪。此时此刻,回想起几年来在良凤江工作所受到的委曲和艰辛,觉得值了!(三)“蠢办法”啃下“硬骨头”朱传波自述:组织上调我到市砂石公司工作,其使命就是攻克“征地受阻”这一关系公司生存发展的难关。市砂石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根据规划征用位于三岸园艺场、沙井镇三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毫无进展,直至2002年3月公司也没能开展任何业务。我的到任,意味着必须在此前遗留的工作僵局中从头开始,硬着头皮也要啃下这块有人啃过却没能啃下的“硬骨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到此前两年来征地

7、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当时过于依赖行政和法规手段而忽视了对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导致双方关系紧张而僵持不下,农民后来干脆以“不谈”来拒绝征地。面对如此困境,我思考再三,觉得只有采用最“蠢”最“土”同时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架子深入村屯去实行“三同”,与农民兄弟交朋友。在这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我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几乎天天在三岸园艺场1队、三津村15队、18队、23队挨门逐户拜访农家,时间到点了就带着酒菜随户吃一顿,碰到干活就上去帮一把,遇到哪家有难事就帮着想办法解决。半年过去了,从开始与农民能说上话发展到后来能交上心,最终与这几个村、队的农民个个都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此时与农民朋友们

8、说说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条文他们也都能听得进去,解决征地的事也就水到渠成。当年9月底,所有征地全部按合理价格签约完毕,也就是说,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南宁市砂石公司自此开始发展起步了。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劳累,使我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在砂石专业市场建设的关键时刻,记得是2002年10月13日这天中午我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倒在办公室,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这时才知道是突发“脑溢血”,幸而发现抢救及时,我又捡回这条命。好在公司发展上了路,直到2006年我离任时,公司各项业务都开始发展,为公司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余敏、黄挺整理)(四)再闯难关朱传波自述:2005年12月底,局领导找我谈话,对

9、我说南宁市峙村河水库管理所正处于发展困境,面临管理混乱,人心涣散,水库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确,各项工作濒临无法正常开展的局面。希望我能到南宁市峙村河水库管理所任主任、法人代表一职。当时砂石公司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即将进入正常的经营状态。局党组在2006年底又找我谈了一次,我经过再三思量,决定还是到峙村河水库管理所去,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到了峙村河水管所,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才发现情况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水管所几年来连续经历了天灾水旱,体制改革,职工分流,领导班子不团结,职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2005年的水管体制改革又刚刚分流了17名在编职工,其他职工个个也是惊魂未定,人心涣散,都在打自

10、己的小算盘,自找出路,当时有4名合同工感到留在水管所已没有出路,自动辞职不干。当时单位的每月收入仅仅够维持水厂正常生产的物资采购和职工的基本工资,但水管所每月需支付给自来水公司的买水费用还没有着落。水管所已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团结职工使峙村河水管所走出低谷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通过开会、家访或到各职工岗位上谈心等方式进行调研,并向全体职工保证,今后水库的发展绝不以减员来实现增效,全所职工的心才得以慢慢的安定下来。职工思想稳定后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职工们在这里工作的时间比我长得多,我认为他们能看到许多症结的所在。我到任后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领导班子学习科学发展观,同时开展“问计于民”的工

11、作,找全所职工包括退休的老同志谈心,征求职工们对水库将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共收集到85条建议和意见。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提出在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公开梳理,认为是对水库发展有利的,对职工生活有所提高的,都按照职工所提建议和意见的轻重,逐条框定整改期限,从而明确了“精主业,兴副业”即以城镇供水为龙头,盘活现有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方向。于是,我就和大家一起按照“防汛抗旱保平安,做大做足供水事业,盘活现有水土资源,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这个思路来逐步开展工作,局面迅速好转。职工散乱的心收拢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大家的劲也能往一处使,几年来闯过了一道道难关。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水管所改变了改革受阻、停滞

12、不前的状况,实现了一年扭亏为盈、两年改变面貌、三年稳步发展、四年逆势而上的发展蓝图。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我们所克服了经营环境恶化的不利因素,经营收入创下了1309万元的历史新高。(余敏记录整理)(五)迎难而上韦象山讲述:我们峙村河水库管理所之所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朱主任带着我们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才取得的。其中的艰难险阻不是亲历真的难以置信。我下面讲的都是我的亲历:1借贷难题朱传波主任调来峙村河水库,重中之重的工程就是老虎岭水厂的500供水管道改造。只要做成了这事,我们管理所的效益就会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但是摆在前几届领导面前的难题同样摆在朱主任面前:改管扩容资金需要580

13、多万,资金不到位,什么都是空谈。于是朱主任就开始找门路。他带着我先是找银行想商量贷款,但了解之后就发现行不通,我们是事业单位不能贷款;又想到找管材商先垫材料,也没人愿意;最后就是想找人先垫资,但那些老板对我们水管所没信心,谁也不愿意投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记得当时一共谈了有27家,我是越谈越没信心了,但朱主任还是保持着最初的那股热情劲头。有一天他把我和陈书记叫到办公室,高兴的告诉我们资金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他决定几天后材料进场就开工了。能开工了大家都乐得不行,但谁也都没有深究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2.工地晕厥终于开工了。朱主任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在工地上从来没在我们面前说过半个累字。记得当时正是管道对接

14、的重要关头,那天中午太阳很烈,朱主任开始出现头晕,陈书记和我就劝他回去休息,他坚持不肯回。到了下午两点,他终于撑不住晕倒了。我和陈书记马上把他扶回车里休息,想到他上次已经这样晕过一次,于是决定把他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他不愿意花时间来具体检查一下,就只说是因为疲劳,还把我们赶回工地,说自己休息一下就会没事了。我们俩便回到工地现场继续工作。没想到在半夜两点多,他又带着饮料和糕点送给我们,我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朱主任,现场有我们在就行了,你还是回去休息吧,明天管理所还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您去处理。”他却坚定地说:“这是管道的第一个接通口,这次对接太重要了,我不放心啊,不要紧,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

15、没事的。”于是就和我们一起干到第二天上午11:00多,我们都很感动。3.偿还旧债第一个接通口对接完成后,供水量增大了,效益明显,单位帐户上也开始有了点钱。这个时候该是把钱分批还给垫资人的时候了。但朱主任从财务那里了解到以前我们单位在1998年建老虎岭水厂时拖欠了30多万工程款,2003年的峙村河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又拖欠了50多万工程款,而且做完500供水管道后我们紧接着就要上马峙村河与老虎岭供水管道对接工程。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考虑,朱主任决定先把这么多年以来拖欠的旧债还上。我们当时都还有些不理解,觉得辛苦了这么久,却把钱还了旧债,而这些旧债都是前几届领导遗留的问题,新欠的垫资款却要拖下去,如

16、果债主追款怎么办?朱主任却说:“我们的老虎岭水厂从98年开始建,正常生产经营也都七、八年了,工程款还拖着人家施工方的,实在是说不过去。难的不单是我们啊,人家也要吃饭也要生活的。没钱的时候还不上是一回事,现在有能力还了就一定要把这个钱还给人家。垫资方那边你们不用担心,我会解决的。”“我会解决的,”他这句话总能给我们很大信心,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广阔胸怀的人,他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难处,他会将别人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来感同身受,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己全力加以解决。“大爱无疆”,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诠释了这四个字的涵义。4.手术前后从工程开工到9月22日全线通水,他都一直坚持在现场指挥。全线通水后,我们就发现他身体很差了,总是很疲惫的样子,而且一双眼睛里完全充血以至通红,已经不是血丝了,是通红的!我和陈书记感觉实在不对劲,就强行把他“押”到医院进行深度检查,一查就出了问题,由于疲劳过度成疾,已经患肾病了。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想着工作,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