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茨管理学笔记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3861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茨管理学笔记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茨管理学笔记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展的方案、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 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到达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 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 年代中期,国家进展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场向商业 银行转变,在这种形

2、势下, 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 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 储蓄额提高到 20 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 到达 20 亿,那么年利润要到达 2 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 地开设了 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到达了储蓄额为 20 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过失:它不是赚了 2 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 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时机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根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3、可追溯到原始社会。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什么是组织?3、操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上层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 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 茨: 方案、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 无论他在何处, 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方案组织领导基层管理者15%24%51%10%中层管理者18%33%36%13%高层管理者28%36%22%14%7

4、、管理与经营?跨区域的可转移性控制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表达所有者 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 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

5、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 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答复。因为, 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一样条件的实验环境, 而是 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 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 证的规律。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制形而上学。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当你开场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 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根底, 可以使自己获得 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 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例 1-1 管理工作的特性A 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 B 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着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 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 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 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终究该负什么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