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38366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兴亡 二0七0夏朝有,第一国君禹为首。 天下归入帝王家,启后世袭几千秋。 商汤灭桀都迁殷,武王牧野讨伐纣。 西周统治分封制,国人暴动灭西周。 诠释: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黄河流域,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商汤于公元前1600年推翻了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殷朝的统治地域比夏朝广阔,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昏庸无道。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

2、牧野大败商纣王。商纣王在露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重为魁,四羊方尊为最美。 商朝青铜最灿烂,成都平原“三星堆”。 商朝始烧青瓷器,世界为首美名垂。 选种施肥能制虫,夏商周时“五谷”备。 诠释: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属生铜器,是商朝所铸,它是由钢、锡、铝三种金属合成的合金,司母戊鼎铸成后重量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

3、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周时,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并且“五谷”已齐备。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起纷争,五霸为首齐桓公。 尊王攘夷是妙计,改革内政有管仲。 晋楚战争百余年,中原称霸皆英雄。 卧薪尝胆是勾践,围魏救赵在桂陵。 桂陵马陵长平战,七雄兼并秦国赢。 诠释: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候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齐国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军制,发展生产,最先称霸主。晋文公和楚庄王在中原先后称霸

4、。战国时期的主要诸候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立志雪耻的勾践,成为后人励志的楷模。这七个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还有马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铁犁到田间,战国普及牛耕田。 牛耕历史一革命,开垦土地粮增产。 秦国李冰修水利,天府之国都江堰。 商鞅变法秦强大,兼并六国基础坚。 诠释: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到了战国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显著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推

5、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地区变得富饶。所以成都平原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从此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候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甲骨刻字始于殷,青铜器上铸金文。 西周晚期有大篆,战国毛笔用到今。 夏朝历法渐完备,大月小月年有闰。 一年节气二十四,安排生产战国人。 春秋战国编钟有,扁鹊治病用“四诊”。 世界名人有屈原,诗篇离骚译外文。 诠释: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

6、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同时也说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先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金文因常常刻在钟鼎上,故又叫做钟鼎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这种字体称为“大篆”。战国时开始用毛笔在竹简和丝帛上写字。相传四千多年的夏朝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到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编钟最为珍贵。扁鹊发明“四诊”法。战国末期的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名人,其代表作离骚。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孟儒家仁

7、为本,论语一书天下闻。 对立转化道家派,道德经中老子论。 以强凌弱他反对,墨家兼爱互不侵。 韩非改革倡法制,秦国集权他功勋。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译外文。 诠释: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学生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所以后人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主张“仁政”,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要求人们互爱,反对战争。春秋时期楚国的庄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法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变法,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