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37767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阳传统文化调查—提琴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手册专业、班学号_姓名联系电话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基本情况记载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单位:社会实践报告崇阳传统文化一一戏的发展与保护情况调查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戏曲的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代戏曲的命运”成为了新时期以来理论界关心最多、议论最多的问题,或许可以用“Tobeornotto be”来概括现今状况。当然,地方戏曲也包括在讨论之中。考虑到我的家乡崇阳的传统文化 提琴戏的现状,我以提琴戏作为调查目标,做了这次关于所在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 展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家乡这一独特传统文化。调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提琴戏相关知识,提琴戏的过去,现

2、状,发展与保护以 及人们对提琴戏未来的看法。提琴戏相关知识原系湖南岳阳的花鼓戏,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改称“提琴戏”。在发展 过程中,曾受到巴陵戏、天沔花鼓戏的影响。提琴戏在崇阳形成初期,角色多为一生一旦或 生、旦、丑各一人组成。随着大本头戏的增加,逐步发展成8个行当:老生、小生、奶生、 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小丑。唱腔有正调、哀调、阴调、一字调等及各种小调。 提琴 戏的传统剧目有120 多个,家庭戏多,唱功戏多,武功戏较少。大戏有孟姜女、白蛇 传等,小戏有张广大拜寿、双合莲等。有些剧目如打花井、落花轿等, 在一般戏曲剧种中都没有。 崇阳提琴戏戏班不大,乐器简便,演员不多,非常

3、适合农村演出, 尤其对居住分散的山区更为适合。加之它唱腔优美朴实,乐曲短小工整,旋律明快流畅,乡 土味浓而深受群众喜爱。提琴戏的过去在过去的崇阳,包括我的上一辈还年轻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到了晚上,某 家商铺门前搭起的戏台上灯火通明,琴声悠扬,演员粉墨登场;台下观者爆满,个个聚精会 神。无须问原因,不是开张大吉,就是唱戏促销。精明的商家知道在崇阳提琴戏最能吸引观 众,借搭台唱戏之名,行招徕顾客、扩大影响之实,比其他广告来得快捷实惠,不失为招揽 生意的妙招。当然还不仅仅只有这样,普通人家婚丧嫁娶、起屋乔迁、添丁做寿等红白喜事, 除了大宴宾客之外,请个远近有名的提琴戏班来唱几出是必不可少

4、的,而且这种庆典方式又 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提琴戏的现状2008 年,崇阳提琴戏双合莲在央视热播,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崇阳提琴戏被评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戏剧是由崇阳民间艺人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曾被有关专家誉为“汉 民族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篇所叙述的是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 剧中塑造的人物郑秀英,表现了中国妇女忠于爱情、追求自由生活的美德。崇阳人民把它改 编成提琴戏,传唱已经有100 多年了。而现任崇阳提琴戏协会名誉会长,今年 80 岁的甘伯炼是提琴戏第二代艺人,从18 岁起开 始学提琴戏,至今热衷于提琴戏剧事业,为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倾尽了心力。为了让提琴戏 剧事

5、业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崇阳县组织力量对提琴戏进行挖掘、整理和改革创新,先后 收集提琴戏资料200 多万字,并将老艺人演唱提琴戏的各种板调唱腔、弦乐、管乐、鼓乐等 录制成资料片,用于研究和教学。现在,崇阳县已有大小剧团89个,演员2000 多人。提琴戏的发展与保护从约1889年的“非本土”花鼓戏,到文革时的沉寂,还有1999 年,崇阳县被省文化厅 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到 2000 年崇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 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到2007 年,崇阳提琴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专家推荐正在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200

6、8 年6 月被登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再到将在 2010 年年底上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代铜 鼓、提琴戏、崇阳方言、古驿道等诸多地方元素的,以主人公虎崽、隽妹的爱情故事和成语 “水滴石穿”为主线的室内舞台剧天城,时间见证了崇阳提琴戏的一步步发展。如果把提琴戏看做崇阳的一朵美丽的花,为了让这朵开放在崇阳民间的艺术之花更加绚丽 芬芳,崇阳县政府和县文化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护措施:每年由县财政划拨、 各乡镇政府出资、文化部门筹集等方式,为提琴戏的保护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县里文化部门 通过定期开办乡剧团骨干演员培训班、举办“提琴艺术节”等方式来推动提琴戏发展。此外, 县里还成立了提琴戏协

7、会,组织文化艺术工作专班,对提琴戏的音乐唱腔、表演形式和传承 谱系等进行发掘和整理。正是得益于这些保护措施,才有了目前崇阳县已有大大小小的提琴 戏演出团体90 多个,业余演员2000 多名,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上,还涌现出甘伯练、吴大 华等一批知名提琴戏艺人等繁荣的景象。现在崇阳全县年演戏3000 多场次,观众上百万人 次,演出剧目多达上百个,是鄂南一带有名的“戏窝子。人们对提琴戏未来的看法虽说从“官方”收集整理的资料可以看到提琴戏的保护做得很好,且可能还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往往不是)我觉得很有必要调查调查人们对提琴戏的未来的看法。于是就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

8、主要为:被调查人是否知道崇 阳提琴戏,被调查人至今看过多少次提琴戏,被调查人对提琴戏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看法等 等。调查对象总计84 人,主要分为访问(老年组,13 人)与普通问卷回收(中青年组,71 人)。对于人们对提琴戏的了解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年青人(占总调查人数 69.4%,中青年 组的 81.7%)都不知道不了解提琴戏,也有的表示既不想去了解更不想去看戏,相比之下大 多数长辈们(占总调查人数的 10.7%,老年组的69.2%)都很喜欢看提琴戏,有的还对诸如 老戏孟姜女新戏双合莲等如数家珍,并且在得知年底会上演舞台剧天城时都表 示到时候如果有机会就会去看。对于对其发展未来的看法,通过调

9、查可以得知人们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从是否有观众的 角度表示:只有有观众,才能有发展。戏曲和观众如同鱼水关系,有了观众,戏曲才能有发 展前景。也有人从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认为:再接近观众也无法挽回戏曲的命运,因为世 界已经不是戏曲的时代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成了以室内文娱为主、广场文艺为辅的时 代。也有人从现实角度出发,指出:戏曲必须靠近现实生活,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戏曲 获得普通大众的青睐。戏曲虽然是一种的美术化了的艺术,但其本质来自于现实,如果戏曲 不关心社会,社会自然就不会理戏曲。还有的人认为,目前制约戏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市场 问题,没有市场就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当然难以得到发展。因此要

10、更新观念,研究戏曲这一 特殊市场。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各种事物都有待与转型中的社会磨合,戏曲必须适应 这种转型,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戏曲目前遇到的困境是转型期所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要综 合治理,要靠体制化运作和市场化运作的共同力量,体制化运作要改进,市场化运作要提效。 也有人指出,戏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政策的指导,政策为文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调查结果总结如下:崇阳提琴戏的保护力度较好但是有所欠缺,应该能做得更好,比如说 只有政府参与没有调动群众,比如说如果尝试从上述被调查人提出的建议入手的话。提琴戏 在社会转型期间的发展并没有间断,当代发展状况整体较好,但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附录部分 1(

11、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提琴戏戏曲剧种,原系湖南岳阳一带的花鼓戏, 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改称“提琴戏”。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巴陵戏、天 沔花鼓戏的影响。”崇阳县志记载:“大约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岳阳花鼓戏艺 人蒋传玉、彭瑞生等人,先后率班到崇阳、通城演唱,后来戏班解散,蒋在崇阳华陂定居, 以教戏传艺为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提琴戏。”)附录部分2 (2007 年,崇阳提琴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被专家推荐正在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国务院公布提琴戏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县里加大了对提琴戏的保护力度

12、,成立了“崇阳县提琴戏协 会”。)附录部分3(据了解,天城是一部以旅游文化为主旨,充分展示崇阳民俗风情、提升 歌舞艺术品位的室内舞台剧。自2010 年4月1日崇阳县文体局与国家一级编导姚晓明签订 合作协议,并委托姚晓明担任总导演以来,姚晓明经过精心编导,将原来定位为崇阳民俗风 情歌舞剧隽水河畔,编成崇阳民俗风情歌舞诗天城剧本。该剧本以主人公虎崽、隽 妹的爱情故事和成语“水滴石穿”为主线,把富有崇阳地方特色的商代铜鼓、提琴戏、崇阳 方言、古驿道等诸多地方元素融入剧情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附录部分4关于崇阳提琴戏的问卷调1. 你属于哪个年龄阶段?A.10-20B.20-30C.30-40 D.40 以上2. 你认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是否重要?A.很重要B重要C.般D.不重要3. 你喜欢看戏吗?A喜欢,经常看B.般,有趣的就看C.从不看4. 你看过提琴戏吗?如果看过,至今有看过几次呢?A.不知道,当然没看过B.知道但不想看C知道,期待年底的天城5. 你知道崇阳提琴戏的历史吗?A不想知道B.不知道C听说过但是忘了D.很熟悉6. 了解提琴戏的现状吗,比如说政府对提琴戏的扶持?A不想了解B.不了解,想知道C.我知道2008年7. 你对提琴戏未来的看法A可有可无,任其自然B文化遗产因该保护C大力发展8. 如果要保护提琴戏,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