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376679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米深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37页)(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a)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x区间围护结构施工图;b) xxxxxx站区间地质勘测报告;c) 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d)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e)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 f)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g)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h)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i)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k) 钢筋焊接及验收

2、规程(JGJ18-2003);l)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61-97); m)深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2); n)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规程(YBJ6258-97)。1.2 工程简介A站B站区间总体呈南北向布置,北连A站,南接B站,贯穿B住宅小区,区间两端车站均为地下一层岛式站,左线长920.298m,右线长914.844m,线路纵坡为“人”字坡。场地地面标高在19.2420.58m之间,区间南端水塘水面高程约为18.87m,地势平缓,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冲洪积二级阶地。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9.410.6m,结构覆土2.23.7m,基坑在

3、靠近A站端采用上部放4m高缓坡,下部基坑采用SMW工法桩+1道钢支撑支护;中间五号路部分采用SMW工法桩+2道钢支撑支护;靠B站端采用放坡开挖。区间两端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0.2%H,放坡开挖边坡土体水平位移50mm;区间中部五号路部分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0.15%H,水平位移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本区间土方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土方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坡护坡处理。区间基底位于6-2、6-2a、6-2b黏土层和7-3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6-2、7-3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2a、6-2b层需经补强加固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场地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在地面

4、下0.354.00m间。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xxxx计研究院,设计单位为xxxx院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xx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xxxx股份有限公司。1.3 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本区间北端为空地,南端为规划B文化休闲广场,现状为空地、水塘;中间穿越B住宅小区11区与12区间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57层砼框架结构住宅楼。11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17m,12小区住宅楼距离基坑边约11.5m,区间还穿越B内环北路和中环北路。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管线综合布置图及现场实际调查,本区间管线主要有给排水、电力、电信、煤气、路灯、广电系统、军用电缆及高压线杆,相关管线的型号、部位

5、及埋深等情况见下表:序号产权单位型号部位埋深1电力DL BH800700 10kv2根内环北路常青公园侧0.8m2电信DX BH450250 8/0内环北路十一、十二小区侧0.5m3路灯LD 100 1/0 0.22kv内环北路十一、十二小区侧0.5m4路灯LD 100 1/0 0.22kv中环北路十一、十二小区侧0.5m5电信DX BH300200 6/0中环北路十一、十二小区侧0.6m6电力DL BH800700 10kv中环北路靠A站侧0.8m7广电系统中环北路十一、十二小区侧0.5m8军用电缆JY BH200100 2/15号路外延部分0.9m9高压线杆5号路十二小区侧10高压线杆5号

6、路外延部分11监控探头5号路与内环北路交汇处5号路与中环北路交汇处12给水JS 砼600内环北路中1.2m13给水JS 铸铁500内环北路靠十一、十二小区侧5号路靠十一小区侧人行道边0.751.2m14排水PS砼1500 PS砼1200PS砼600 PS砼3005号路中、5号路与十二小区间人行道及绿化带内2.3m 2.2m1.0m 0.8m15给水JS 铸铁100中环北路靠十二小区侧1.2m16排水PS砼1500 PS砼1200PS砼1000 PS砼300中环北路与5号路交汇处2.6m 2.3m2.1m 0.9m17煤气MQ 铸铁400 中压5号路十二小区侧绿化带内1.2m18煤气MQ 铸铁3

7、00 中压5号路外延部分1.1m19排水PS砼1500 PS砼800PS砼3005号路外延部分2.8m 1.8m1.1m20排水PS砼1800A站施工便道路中2.6m1.4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4.1 地质概况及环境条件xx市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以丘陵与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为主,总体属于丘陵平原地貌类型。本区间地势较为平缓,场地地貌形态属于长江冲洪积二级阶地,深层隐伏老黏土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单元层:即第(1)单元层人工填土层(Qml)及塘底淤泥(Ql);第6单元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一般粘性土;第7单元层为第四系更

8、新统冲、洪积(Q3al+pl)的老粘性土层;第8单元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的砂土层,下伏15单元层为白垩下第三系岩层(DNk-e)。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情况描述见下表:土层编号岩土名称年代成因层顶埋深(m)层厚(m)空间分布岩性描述工程性质1-1杂填土Qml现地面0.54.4均有分布灰灰黑杂色,局部黄色,主要由砖、碎石、混凝土地坪、植物根茎、生活垃圾及一般粘性土组成,根据调查,场地填土层填积时间小于10年,层中硬质物含量约为25%左右,最大粒径约为80cm。结构松散均匀性差1-2素填土Qml0.52.20.53.9大部分地段分布黄褐色褐黄色,主要由一般粘性土混夹少

9、许砖渣、碎石、植物根茎等物质组成,根据调查,场地填土层填积时间小于10年结构松散均匀性差1-3淤泥Ql1.02.80.41.5局部地段分布灰黑色,流塑状,富含有机质,偶见螺壳碎片,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摇振反应中等,切面光滑。承载力低高压缩性6-1粘土Q4al1.73.50.82.2大部分地段分布灰色褐黄色黄褐色,可塑,含少许氧化铁及结核、云母片等物质,光泽反应强承载力一般中压缩性6-1a粘土Q4al1.64.50.82.2大部分地段分布褐黄色黄褐色,软塑状态,强度低,高压缩性承载力一般6-2粘土Q4al1.39.01.410.0大部分地段分布灰色褐黄色黄褐色,可塑,局部地段呈硬塑或软塑,含少许氧

10、化铁及结核、云母片、有机质等物质,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承载力一般中压缩性6-2a粘土Q4al3.25.11.35.2局部地段分布褐灰色,软塑,局部呈可塑或流塑,含少许氧化铁及结核、云母片、有机质等物质,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承载力低高压缩性6-2b粘土Q4al3.55.61.14.5大部分地段分布褐灰色,软塑状态,强度低,高压缩性承载力低7-3粘土夹粉土、粉砂Q3al+pl2.412.85.218.0均有分布灰色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态,含少许氧化铁及结核、云母片等物质,并富含团块状、条纹状高岭土,层间局部深度段为粉土、粉细砂夹层,并夹有小碎石、砾卵石等物质承载力高低压缩性7-3a粘土夹粉土、粉砂Q3

11、al+pl1.511.30.52.7局部地段呈透镜体状分布褐灰色,软可塑,含少许氧化铁及结核、云母片等物质,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承载力高低压缩性1.4.2 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层间承压水两种类型。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层杂填土和(1-2)层素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散水、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水量有限,水位不稳定。区间施工期间,上层滞水是基坑内积水的主要水源,必须予以处理。勘察期间测得场地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354.00m间,相当于绝对标高16.4622.24m。2)承压水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场地的(8-1)层粉细砂混粘性土、小砾石,(8-2)层粉细砂

12、混粘性土、砾卵石层之中,水量较丰富,具承压性。由于场区承压水与长江水体有水力联系,因此其水位亦随长江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判定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5 围护结构设计情况1、 本区间基坑采用明挖施工。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9.410.60m,结构覆土2.23.7m。区间两端现状为空地,场地开阔,基坑在靠近A站端采用上部放4m高缓坡,下部基坑采用SMW工法桩+1道钢支撑支护;靠B站端采用放坡开挖, 局部放坡基坑坡面存在较厚软弱土层处采用650500深层搅拌桩水泥土挡墙进行加固;内环北路至中环北路穿

13、越十一、十二住宅小区段明挖基坑采用SMW工法桩+2内支撑围护体系。基坑边坡坡面采用100mm厚C20喷砼,内设8200200钢筋网,并采用2012001000短筋固定坡面。2、本区间两端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0.2%H,放坡开挖边坡土体水平位移50mm;区间中部五号路部分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0.15%H,水平位移30mm(H为基坑开挖深度)。3、本区间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4010.60m。4、本区间基底位于6-2、6-2a、6-2b粘土层和7-3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6-2、7-3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2a、6-2b层需经补强加固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14、。基底及坡脚搅拌桩加固均采用650550深层搅拌桩,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桩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实桩水泥掺量为14%,空桩水泥掺量为5%。5、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施工时基坑边6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堆载,6m范围以外至基坑1倍深度范围内的地面不得堆土,且超载不大于15kpa。6、沿基坑围护桩边或边坡顶部2.0m外设置截水沟拦截地表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和冲刷边坡。基坑周边5m范围内需进行固化以防止地表水浸入。坑内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汇入沟、井内积水及时予以抽排。排水沟、集水井应定时清理,预防堵塞造成水流不畅而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除,支护面背部需按设计要求埋设泄水孔,及时排除面层积水。7、基坑开挖前7-15天应采用管井或真空管井对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预降水、疏干,以加固坑内土体,基坑降水深度应控制在坑底以下1.0m。开挖至坑底施工底板时,在井点管位置设置底板泄水孔,然后拆除井点管,待区间顶板覆土施工完成后方可封孔。具体降水设计及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降水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