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2021.11.9 考点: 1.柳永八声甘州 2.曹勋望太行 3.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4.(宋)郭祥正怀友二首 5.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 6.(唐)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7.杜甫小至 8.苏轼临江仙 9.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考点研究】 一、词句情感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
2、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
3、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 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2抓注释看诗歌暗示的思想内涵 有的诗歌注释暗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如写作背景、诗人经历的注释,往往就显示了诗歌的思想内涵。 3抓关键词找诗眼,析意
4、象 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 4抓关键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 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 状物句抓住双重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义;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考题对接】 一、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5、,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颙(yng)望:抬头凝望。争:怎。恁(nn):如此。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展现出凭栏极目远眺的意境:天已黄昏,潇潇细雨洒遍江天,秋色明静澄澈。 B“渐”字把读者带入另一个意境,一场秋雨一场寒,霜意降临,寒风凄冷,落日余晖落在楼头。 C“红衰翠减”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闺中人望眼欲穿、憔悴寂寞的神态。 D“物华休”与“长江水”的
6、描写,寄寓着词人对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哲理思考。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一、柳永八声甘州【答案】 1C【解析】C“红衰翠减运用比喻”错误,“红”代指花,“绿”代指叶,是运用借代手法。 2(1)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归(思乡思亲)之情。 (2)直抒胸臆,“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思归之情。虚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词人想象故乡的闺中人也应该是每日登楼远望,企盼“我”归来,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人思想感情及抒情方式的能力。 思想感情根据“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可知,登高临远是为了
7、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的,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词人表达的正是思乡之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全词的主旨。 表达方式,“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句,直接点出自己有“归思”,是直接抒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词人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是一种虚写。“误几回”三字更灵动,可见佳人日日遥望期盼,更反映出思念之深。这种写法叫做对写法,也称对面落笔,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推想是对方思念自己,从而让双方思念之情叠加,强化丰富思归的情感意蕴。 二、曹勋望太行 望太行(注) 曹勋 落月如老妇
8、,苍苍无颜色。 稍觉林影疏,已见东方白。 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 【注释】诗人在北方长大,曾随宋徽宗被俘北去,后又逃到江南,此诗是他代表南宋朝廷出使到金国,望见太行山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落月惨淡无光,像老妇人饱经沧桑的脸庞。 B颔联写树影稀疏,天色渐渐亮起来,渲染出幽静氛围,给人以轻松之感。 C颈联描写诗人一生的遭遇,诗人一生奔走流亡,困于战乱生活之中。 D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全诗层次分明。 2尾联“喜”字情感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曹勋望太行【答案】 1B【解析】B“给人以轻
9、松之感”说法错误,从上下句意来看,这句虽写的是黎明时的幽静,然而是反衬诗人行色匆匆的沉重。 2尾联写诗人故地重游,没想到还能再见苍翠太行,“喜”字表达了再次见到太行山的惊喜。此时太行山已经沦陷,自己一生奔走流亡,已是风烛残年,惊喜中夹杂诗人的辛酸悲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及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前句紧承上联,点明此次望太行是出使路过,机会难得。一“复”字,含意甚深,既有复来故土意,又有此后再难得见之意。后句描绘朝阳下太行山青葱欲滴的景色。这时的太行山因能见度高而异常清晰。“喜”照应上句“复”字,这是重来故土复见故物之喜,恨不得多看几眼,也
10、是喜中含悲,这里本是自己的土地,本可常见,而今竟难见,因为此时太行山已经沦陷,自己一生奔走流亡,已是风烛残年。这二句使全诗的感情基调由前联感慨平生时的低沉作两层折转,一转为喜,再转为悲,前者明,后者隐,惊喜中夹杂诗人的辛酸悲苦之情。 三、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中,“高卧”体现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状态,“澹水木”照应上句的“月初吐”。 B诗人由窗前的“清辉”、
11、“演漾”的明月产生丰富联想,展开下文对人事的感慨。 C“澄澄”形容月光清亮透明的样子,“变今古”是“今古变”的倒装,写变化之大。 D七、八句用从对方落笔的手法,写远方的女子在清江河畔吟咏诗歌表达思念之情。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这首诗:“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荏苒几盈虚”一句诗人通过问月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三、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答案】 1D【解析】D.“写远方的女子在清江河畔吟咏诗歌表达思念之情”,错误,“美人”这里指崔少府,因此这两句是“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而非远方女子的思念之情。 2对友人的强烈思念
12、。月亮有圆有缺,但诗人与朋友有分无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写“几盈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荏苒几盈虚”,此句是由前诗对月色的描摹上转而写对月亮的思考。 “盈虚”,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聚合不常。诗人和友人现在天各一方望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荏苒”,光阴荏苒,流光如逝,世事多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和思考。 四、(宋)郭祥正怀友二首 怀友二首 (宋)郭祥正 其一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
13、空阶。 抱琴一写之,冰霜溅孤怀。 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 聊将幽独思,滔滔寄长淮。 其二 晚坐庭树下,凉飕经我怀。 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来。 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 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 想闻诵声作,崩腾满江淮。 【注释】诵,汉朝时,各地人民对某些好官常用民谣来称赞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由“夕阳在窗”写到“晚坐庭树”,时间渐晚,听“萧萧”之音,感凉风“经怀”。 B诗人怀友,第一首写自己思念友人,第二首“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两句想象友人思念自己,虚实结合,感情深浓。 C怀友第一首由夕阳西下之景引得诗人抱琴抒怀,由“孤怀”过渡到怀念友人,“溅”字使诗人孤单的心境又添凄凉。 D诗人情感由“滔滔寄长淮”到“崩腾满江淮”,情感逐步强烈,奔放纵横,近于李白。 2怀友二首(其一)“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3“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想闻诵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