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地质地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3723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地质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茂名地质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茂名地质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茂名地质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茂名地质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茂名地质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地质地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茂名地质地貌茂名地质地貌茂名市地质,经历早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 纪, 中生代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生 成多种矿藏,形成倚山面海、北东高西南低的多姿多采的地形地貌。第一节地质一、地质发展简史震旦纪(距今6. 5 5.7亿年),茂名市境内为一片汪洋大海,大地构造 属东 南地槽区,地壳大幅下陷,接受了厚达50米以上的类复理石砂泥质夹硅质、碳酸盐 质含铁、锰、磷沉积,古生物化石稀少。早古生代,茂名大致以大田顶为中心,形成一加里东期隆起区信 宜隆 起,而周围地壳则继续下陷为拗陷区。东南面是阳春拗陷,电白县的大部分地区属此; 西北面是北流拗

2、陷;西南面是廉江拗陷,化州的合江向斜属此; 北面是罗定拗陷,贵子弧形构造区属此。寒武纪(距今5. 7 5亿年) ,茂名边缘勘陷地带为浅海,沉积形成一套类复理 石砂页岩夹碳酸盐岩,厚度大于30米。寒武纪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地壳整体上升为陆 地,形成紧密线形的复式褶皱,并有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使震旦纪和寒武纪的沉积岩 层变质为丁枚岩、片岩和片麻岩,并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经变质后成为 混合岩化花岗岩。云开大山雏型形成。奥陶纪(距今5 4. 4亿年)和志留纪(距今4. 4 4亿年)时,茂名市绝大部分为 隆起区,以风化剥蚀为主,仅信宜西北部局部地区(贵子弧)有海水进 入,海水较深,笔 石生物发

3、育,沉积形成一套厚达1280米的絹云母炭质页岩和砂岩。志留纪末期,贵子弧 地区海水退出,形成陆地。晚古生代泥盆纪(距今4 3. 5亿年)早世,茂名陆地面积扩大,唯贵子弧和化州 至高州南部地带发生沉陷。当时地势高差悬殊,沉陷带内河流纵横,鱼类和植物繁育。后期有海水进入,沉积形成了一套厚1730米的河湖至滨海相含赤铁矿 层的碎屑岩(桂头群),以角度不整合与寒武系或震旦系、志留系地层接触。泥盆纪中晚世至石炭纪早世,廉江拗陷带和贵子弧拗陷带地壳继续下沉,海侵 扩大,海水加深。早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浅海环境,腕足类、珊瑚等古生物十 分丰富,沉积形成一套厚1100米的碳酸盐岩层。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渐

4、退而形成海陆过 渡环境,沉积物为泥质、粉砂质和砂质,植物化石和腕 足类化石同时出现(帽子峰组)。石炭纪(距今3. 5 2.7亿年),合江(廉江)拗陷地区地壳重新下降。早石炭世 早期为滨海一浅海环境,沉积物由砂泥质渐变为碳酸盐,腕足类、腹足类、珊瑚等海生 物依旧繁育。早石炭世晚期(大塘阶)早时仍为浅海碳酸盐类沉积,晚时海水渐退,形成 滨海沼泽环境,接受含煤砂泥质沉积(测水段)。中、晚石炭世和二迭纪(距今2. 7 2. 2 5亿年)的地层本区没有出露。晚古生代末期,受印支构造运动影响,海水完全退出。合江拗陷的泥 盆、 石炭系地层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线型复式褶曲,并有强烈的断裂作用和轻微的区域 变质

5、作用,使古老的构造形迹进一步加剧,并受差异风化作用,地 势高差更加明显。中生代三迭纪(距今2. 25 1. 8亿年),除信宜北部边界的贵子镇下石塘村 外,茂名全境几乎都为风化剥蚀区。三迭纪晚世,贵子下石塘为罗定加益内陆湖泊一 沼泽盆地的一部分,接受厚逾402米的砂砾、砂泥质含煤沉积,含古植物和瓣鳃类。侏罗纪(距今1. 8 1. 35亿年)茂名全境都是隆起剥蚀区,没有接受沉积。白垩纪(距今1. 35 0. 7亿年年运动对茂名地区有显著影响, 断裂活动频繁,形成大大小小的断陷盆地,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在茂名南部,大致以化州南盛为中心,北至化州宝圩,南达吴川樟铺,东起电 白林头,西抵化

6、州林尘,形成一个向北西方向拉伸,近菱形的较大型白垩纪内陆断陷盆 地一南盛盆地。另外,在高州大井、信宜朱砂、化州平定等镇有若干个白垩纪小盆地。 南盛盆地白垩纪早世为河流至湖泊环境,沉积形成一套厚950米的砂岩、砾岩、粉砂岩 和泥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当时天气炎热干燥,为氧化环境,沉积物普遍带红 色,地史上称此类地层为“红层”。由于不利于生物生存,除了一些微型的介形石和偶 有恐龙出没外,一般生物稀少。晚白垩世,地壳活动,火山喷发,盆地内堆积了厚达10米的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质砂砾岩。侏罗一白垩纪;#/另啲岩浆活动,使电白县东部和南部、化州县北部和西南部出现大量连片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岩体,信宜

7、、 高州亦有一些面积较小的中酸性侵入岩体。白垩纪的红色断陷盆地沉积一直继承到早第三纪(距今0. 7 0. 25亿年) 早期 (铜鼓岭期),但盆地面积已大为萎缩。南盛一同庆与宝圩一沙田一带已隆 起成剥蚀区, 其它地区的小盆地也已消失。茂名第三纪含油含煤盆地已成雏形。早第三纪古新世,茂名盆地为山间河湖相粗碎屑建造,与下伏地层呈 不整 合接触。古新世末期,地壳上升,铜鼓岭组岩层经差异风化,地貌上常成铜鼓状残丘, 故有“铜鼓岭”之称。早第三纪始新世一渐新世,受断陷作用,茂名盆地大幅下沉,但盆地 面积 更加缩小,成狭长状。盆地西南缘北移至化州连界圩一高州石鼓一电白羊角一线。当 时为湖泊一沼泽环境,气候温

8、暖潮湿,螺、蛘、鱼、龟、鳖、鳄鱼和植物繁衍,沉积 物富含有机质,形成一套由砂泥质渐变为油页岩和褐煤的地层。此时,在电白县旦场 有一北东向小型内陆山间红层盆地,沉积环境与茂名盆地截然相反。早第三纪末期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现所见与晚第三纪地层接触的油页岩层 顶部常有一古风化壳。晚第三纪(距今0. 25 0. 02亿年)中新世,地壳再次下降,形成河湖一沼泽环 境,植物生长茂盛。早期(黄牛岭期)沉积形成砂砾岩、砂岩、泥岩、含煤线和劣质油页 岩薄层。晚期(尚村期)湖水较深,螺、蛘等淡水软体动物发育,有机质丰富,沉积形成 油页岩和泥岩。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老虎岭期) ,茂名盆地为河流一湖泊环境,桤木、栗

9、、 枫香、栎、松和蕨类植物繁盛,沉积一套灰绿色泥岩、砂岩和砂砾岩、含煤线。晚期(高 棚岭期) ,地壳渐升,茂名盆地范围越来越窄,只在山麓地带沉积了一套类磨拉石粗碎 屑物质,以砾石为主,厚达1210米。第三纪末期,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茂名盆地整体隆起,但上升不均 匀。 因断裂作用,地层作单面倾斜,盆地北部地层露头缺失,南部则上翘,形成一不对称 近似箕状的向斜。第四纪(0.02亿年前至今)时,境内基本上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仅沿江沿海地带 有沙泥或砂砾堆积。在鉴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梅江、袂花江等流域,范围包括化州南盛、 长岐、同庆、东山、丽岗,茂南公馆、新坡、高山、鳌头、袂花,电白坡心、林头等镇, 有较大

10、面积的成片冲积平原分布,为河流横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砂和粘土层。在江 河的其它地段,则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发 育,由砾石、砂、粘土组成粗一细二元结构。电 白沿海平原则由砂或粘土堆积 成,并有各种形状的沙坝、沙嘴、沙洲等海积地貌发育。全新世,由于地壳持续隆起和差异风化作用,信宜、高州东北部和电白东北部 形成高耸的山地地貌,其他隆起区则被渐夷为丘陵或台地。一地、层、茂名市地层属于华南地层区云开分区。地层出露北部和中部以震旦系 为主,东南部、西部有较多的寒武系地层,并广布;#/潑花岗岩和加里东期混合岩化花岗岩。西南部,茂名市区至化州城之间为白垩系至第三系内陆盆地相地层。(一)震旦系云开群大面积分布于信

11、宜、高州大多数镇,化州的杨梅、良光、笪桥、长岐、 文楼、 平定和电白的黄岭、霞洞等镇。为滨海一浅海相类复理石砂页岩建造经 变质作用所成的 一套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丁枚岩、片岩、片麻岩并夹大理岩、娃质岩。信宜冻水坑 发现较多的古球藻化石,最大厚度5660米。(二)寒武系八村群分布于化州的新安、丽岗、播扬、宝圩、中垌、兰山和电白的那霍、沙琅、林 头、七迳、麻岗、树仔、电城、马踏、岭门、爵山等镇。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经变质作 用形成的变质砂岩、砂质页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炭 质页岩和大理岩,最大厚度 28米。(三)奥陶系仅分布于信宜贵子镇东南的平民一中和局部地带。为海相石英砂岩和片岩,含 笔石化

12、石,厚933米。(四) 志留系仅分布于信宜县东化部的托盘垌,面积极为有限。为黑白相间条带状 炭质页岩 夹砂岩,富含笔石化石,厚351米。(五)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化州的中垌、官桥、林尘、合江、那务、宝圩和信宜的贵子、茶山等镇,呈带状分布。高州沙田镇八角山、泗水镇谢牛岭、高州城南茂 岭等局部地区 亦见有零星分布。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顶部为海陆过渡相。分以下地层组(群):桂头群为紫灰色含砾砂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夹透镜状赤铁矿,在 化州的中垌马路坡处,产鱼类化石,厚1730米。棋子桥组为灰岩、泥灰岩与钙质页岩互层,富含腕足类和珊瑚化石,厚360米。天子岭组为灰岩、娃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

13、岩,含腕足类、珊瑚、头足 类等生物化石,厚377米。帽子峰组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富含植物化石,厚420米。(六)石炭系仅分布于化州中垌的局部地区。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地层。分以下地层组:孟公坳组下部为砂岩、页岩,上部渐变为灰岩、白云岩,含腕足类、珊瑚、腹 足类和苔藓虫化石,厚96米。大塘阶分两个地层段:石磴子段灰岩、生物灰岩、炭质灰岩,富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三叶虫化 石,厚200米;测水段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和薄煤层,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海百合茎和植物化石,厚90米。(七) 三迭系仅见于信宜县贵子镇下石塘,为内陆湖泊一沼泽相石英砂岩、砂砾岩、页岩夹 薄煤层,含大

14、量植物化石和瓣鳃类化石,厚402米。(八) 白垩系分布于化州的江湖、刚岗、南盛、同庆,茂南的公馆,高州的石鼓、祥山、大 井、沙田,信宜的朱砂等镇。分以下两个地层群:罗定群(下统)为一套红色内陆河湖相砂泥岩、砾岩,可见轮藻、介形虫和恐 龙蛋化石,厚950米。南雄群(上统)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为安山玢岩、霏细斑岩、英安玢岩和火山角5乐岩、凝灰岩,厚逾1(X) 0米。(九) 第三系分布于茂南除公馆、镇盛两镇外的其余地区和高州的石鼓、镇江,化 州的 丽岗,电白的羊角、坡心等镇,相连成一大片,地史上称为“茂名第三纪盆地” ,是 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分以下地层组:铜鼓岭组(古新统)下部为紫

15、红色砾岩夹砂岩,中部为棕红色中细砂岩, 上部 为暗棕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厚度大于926米。油柑窝组(始一渐新统)下部为砂砾岩、砂岩和泥岩,上部为油页岩夹 泥岩、 炭质页岩和褐煤层,含鱼类、龟类、鳄鱼化石,厚150米。与此层相当,在电白县的旦场有丹霞群,为形成于干旱盆地环境的红 色砂岩、粉砂岩和砾岩,厚730米。黄牛岭组(中新统)砂砾岩、砂岩夹泥岩和含油砂岩透镜体,产植物化石,厚 2米。尚村组(中新统)泥岩、页岩、粉细砂岩夹油页岩及煤线,富含植物化石和腹足 类,厚547 米。老虎岭组(上新统)砂砾岩夹粘土透镜体,厚度大于3米。高棚岭组(上新统)为洪积相砾岩和砂岩,最大厚度18米。(十)第四系在内陆

16、为河流冲积或坡积物。主要分布于鉴江、袂花江(沙琅江)、梅 江、罗 江、陵江、长湾河和儒洞河等沿岸地带。以砾石、砂、粘土为主,偶夹泥炭土透镜体。 最大厚度30米。在沿海地带,包括电白县的电城、岭门、爵山、博贺、龙山、南海等地, 为全新世海积砂泥层。最大厚度,在龙山潭巴塘村, 达15米。除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外,茂名市境内还有较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岩体。分两类: 一是形成于侏罗一白垩纪的;#/潑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电白县东部、 南部的罗坑、望 夫、观珠、大衙、陈村、水东、沙院、小良,化州的新安、平定、那务、宝圩,高州的 石板、顿梭、南塘,信宜的镇隆、丁堡、贵子、新堡等镇。岩性多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 长花岗岩,偶见闪长岩类;二是形成于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