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359996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功和能的关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普通高校招生试题汇编:功和能的关系1 (2011江苏第4题)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 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0.3JB3J C30JD300J2(2011全国卷1第20题)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 B C D解析: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设为u由动量守恒得:mv=(m+M)u

2、, 系统损 失的动能为: 系统损失的动能转 化为内能Q=fs=3(四川第19题).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 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 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住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先从力学角度讨论AB两项;而C项宜用动能定理;D项则考查超重、失重概念。答案选A。由整体法、隔离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正确B错;由动能定理可知C错;因为

3、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处于超重状态,D错。4(四川第21题)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末落地,则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换了?B.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2mgt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2t2D.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 mg2t2解析:选BD。从运动学公式(平均速度等)入手,可求出两次过程的末速度比例、加速度比例,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得出电场力做功,再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势能增减以及动能变化等,从而排除AC两

4、项;借助运动学公式,选项B中的动量变化可直接计算;对于选项D,要先由运动学公式确定,再结合此前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计算重力势能变化量。运动过程如上图所示,分析可知,加电场之前与加电场之后,小球的位移大小是相等的。由运动学公式得。对加电场之后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对此前的过程有机械能守恒,以及运动学公式。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即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A错;动量增量为,可知B正确;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C错;由运动学公式知,以及,则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量为,D正确。5(2011海南第9题).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

5、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W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J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解析:由动量定理求出1s末、2s末速度分别为:v1=2m/s、v2=3m/s 故合力做功为w=功率为 1s末、2s末功率分别为:4w、3w 第1秒内与第2秒动能增加量分别为:、,比值:4:56(2011新课标理综第16题).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6、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解析:主要考查功和能的关系。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少,A项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项正确。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项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项错误。7(2011全国理综第18题).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

7、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BD)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解析:主要考查动能定理。利用动能定理 有,B=kI解得。所以正确答案是BD。8 (2011上海15)如图,一长为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

8、中点,使杆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A) (B) (C) (D) 答案:C9(2011山东第18题).如图所示,将小球从地面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距地面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bv0hh/2a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动能的增加量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做功功率和对球做功功率相等答案:C解析:相遇时满足,所以,小球落地时间,球落地时间,因此A错误;相遇时,所以B错误;因为两球恰在处相遇,说明重力做功的数值相等,根据动能定理,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动能

9、的增加量,C正确;相遇后的任意时刻,球的速度始终大于球的速度,因此重力对球做功功率大于对球做功功率,D错误。10(2011海南第14题).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低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 ,B 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

10、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 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 _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以s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答题卡上对应图2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_2.40_(保留3位有效数字).由测得的h、d、b、M和m数值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将k和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试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试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11(

11、上海第33 题)(14 分)如图(a),磁铁A、B的同名磁极相对放置,置于水平气垫导轨上。A固定于导轨左端,B的质量m=0.5kg,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将B在A附近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由于能量守恒,可通过测量B在不同位置处的速度,得到B的势能随位置x的变化规律,见图(c)中曲线I。若将导轨右端抬高,使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如图(b)所示),则B的总势能曲线如图(c)中II所示,将B在处由静止释放,求:(解答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推断说明。取)(1)B在运动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2)运动过程中B的最大速度和最大位移。(3)图(c)中直线III为曲线II的渐近线,求导轨的倾角。(4)若A、B异名磁极

12、相对放置,导轨的倾角不变,在图(c)上画出B的总势能随x的变化曲线答案(14分)(1)势能最小处动能最大 (1分)由图线II得 (2分)(在5.9 6.3cm间均视为正确)(2)由图读得释放处势能,此即B的总能量。出于运动中总能量守恒,因此在势能最小处动能最大,由图像得最小势能为0.47J,则最大动能为 (2分)(在0.42 0.44J间均视为正确)最大速度为 (1分)(在1.291.33 ms间均视为正确)x=20.0 cm处的总能量为0.90J,最大位移由E=0.90J的水平直线与曲线II的左侧交点确定,由图中读出交点位置为x=2.0cm,因此,最大位移 (2分)(在17.918.1cm间

13、均视为正确)(3)渐近线III表示B的重力势能随位置变化关系,即 (2分)由图读出直线斜率 (1分)(在间均视为正确)(4)若异名磁极相对放置,A,B间相互作用势能为负值,总势能如图。 (2分)12(江苏第14题)(16分)如图所示,长为L、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14、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解析:13(福建第21题).(19分)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 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解析:此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1)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