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35353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压力损失及流量平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道系统的压力损失和流量平衡意大利卡莱菲公司北京办事处舒雪松一、平衡流量指系统的压头(扬程)改变后随之改变的新流量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1 = G x (H/H) 0。525 公式(1)其中:G1=系统平衡后流量(新流量)H1=系统新的压头G=系统原流量H=系统原压头注:G, G,斗,H的单位应该一致。比如G用m3/h为单位,则G1也应该是m3/h.以上公式根据流体动力学的理论衍变出来,它假设在水循环系统中,压力损失的总和 与流量的指数为1。9的关系,即Z=AP X Gi。, Z就是系统流量曲线的特征系数。这个公式 适合于我们在上一个章节里讲到的高、中、低粗糙度管道。新流量与原流量的关系通

2、过倍率F表述:F = GJ G公式(2)这个倍率用于确定系统经过平衡后每个支路、末端的新流量。范例(1) 一个传统双管系统的平衡流量计算方式如图 1 所示:循环回路A有四个末端,其特征为:HA=980mm 水柱(扬程)GA=550 1/h (流量)G1=160 l/h , G2=140 l/h, G3=140 l/h, G4=110 l/h循环回路B有3个末端,其特征为:HB=700mm 水柱(扬程)GB=360 l/h (流量)G5=140 l/h , G6=120 l/h, G7=100 l/h现在,如果 A、B 回路汇合到一起,其流量及压损特征都会产生变化。以下我们将用 3 种方式进行计

3、算。在 AB 汇合后,其汇合点的压差一致。这个压差值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回路的压差值或者 重新设定一个压差值。A, 按压差值大的回路A为标准计算:即Hn=HA=980mm水柱,因此只需要平衡回路B的流量。通过公式(1)计算B回路 的新流量,得出:GBn=GB X(Hn/HB) 0.525=360 X (980/700) o。525 = 429.5 l/h通过公式(2)得到倍率 F=429.5/360=1.193因此,B回路每个末端新的流量就变为:G5=140XF=167 l/h, G6=120XF =143 l/h, G7=100XF=119 l/h567B, 按压差值小的回路B为标准计算:即Hn

4、=HB=700mm水柱,因此只需要平衡回路A的流量,通过公式(1)计算A回路新 流量,得出:GAn=GAX(Hn/HA) 0.525=550 X (700/980) 0。525 = 460.9 l/h通过公式(2)得到倍率 F=460.9/550=0。 838因此可以计算出 A 回路每个末端的新流量:G1=160XF=134 l/h, G2=140 XF =117 l/h, G3=140 XF =117 l/h,G4=110XF=92 l/hC, 按平均压差值为标准计算:即Hn = (HB+HA) /2 = 840mm水柱,因此A,B回路流量却需要进行平衡,通过公式(1)计算A, B回路新流量

5、,得出:Gan = GAX (Hn/HA) 0.525 = 550 X( 840/980) 0.525 = 507.2 1/hGBn = GBX(Hn/HB) 0。525= 360 X( 840/700) 0。525= 396。2 l/h通过公式(2)得到倍率:FA=507。2/550=0。922, FB=396。2/360=1。101,因此可以计算出 A 和 B 回路每个末 端的新流量:G1=160XFA=147 l/h,G2=140 XFA=129 l/h,G3=140 XFA=129 l/h,G4=110XFA=101 l/h,G5=140XFB=154 l/h,G6=120 XFB =

6、132 l/h,G7=100XFB=110 l/h567结论:按大的压差计算方法保证了最远端的热效率,但在压差更小的回路内末端流量大于设 计流量,因此在这个环路内可能造成过高的流速。按小的压差计算方法不会造成太高的流速,但是却让压差值更大的回路其流量低于设 计流量。按平均的压差计算方法是前两者的折衷.在流量及流速上却更为接近设计值。二、系统流量的计算及管径的选择实例见图2,这是一个典型的双管系统,由8 个末端组成,其系统设计标准如下:每个末端额定流量:330 l/h每个末端压力损失:150mm每个末端的支管长度(供回水):4m每个支路之间的立管长度(供回水):6m立管与支管连接弯头:2个 90

7、-计算末端到立管部分的局部压力损失系数J见图3:2 个T 型汇合口: 2 X 1。0 = 2.02个90弯头:2 X 1。5 = 3.0(3/8”, 1/2”); 2 X 1。0 = 2.0(3/4”, 1”)1个供水角阀(平均值): 4。01个回水角阀(平均值): 1。0共计 工 = 10.0(3/8,1/2”); 工2 = 9。0(3/4” , 1”)计算支路之间的立管部分的局部压力损失系数J见图4:2 个 T 型汇合口: 2 X 1.0 = 2。01个管径扩大接头: 1。01个管径缩小接头: 0.5共计工2 = 2。0 (管径不变时); 工2 = 3.5(管径改变时)8 层7层6层刃5层

8、-I4 j层3层2层地下室T型分流T型合流joint计算末端8的流量、压力损失及管径选择:流量G =设计流量=330 l/h支管管径: 1/2:流速0.44 m/s, 不超过最高流速0。7 m/s 压力损失: 连接末端的支管压力损失:长度4 m,延程压力损失r=20.5 mm/m(l/2管在330 l/h的流量时),因此压力损失=4 X 20.5 = 82mm。 局部压力损失:按工2 = 10。0,流速=0。44 m/s,根据公式z=EX p X v2 / 2 X 9.81 ,得出 z=10X970X0。442/2X9.81=96mm 末端压力损失:150mm压力损失总和 H8: 82+96+

9、150=328mm计算末端7、8之间的立管流量、压力损失及管径选择:流量 G 8-7 = G 8 = 330 l/h立管管径:3/4” :按最接近r=10mm/m的可选商用管道计算 压力损失: 延程压力损失:长度6 m,延程压力损失r=5 mm/m( 13/4管在330 l/h的流量时), 因此压力损失=6 X 5 = 30mm. 局部压力损失:按工2 = 2.0,流速=0。25 m/s,根据公式z=EX P X v2 / 2 X 9。81,得出 z=2X970X0.252/2X9o 81=6mm 压力损失总和 P87: 30+6=36mm-计算末端7的流量、压力损失及管径选择:就如前面的平衡

10、流量章节讲到的一样,末端8和末端7在7层的立管分支处汇合,其可用扬程 H7=H8+AP8-7=328+36=364mm根据流量平衡公式 1,流量 G7= G8 x (H7/H8) o。525 = 330X (364/328) 0。525=349 l/h流速 v7=0。47 m/s根据不超过最高流速0.7 m/s的原则,末端7的支管管径选择为1/2” .-计算末端6、7之间的立管流量、压力损失及管径选择:流量 G 7-6 = G 87 + G 7 = 330+ 349 = 679 l/h立管管径:3/4”:按接近r=10mm/m的可选商用管道计算压力损失: 延程压力损失:长度6 m,延程压力损失

11、r=18。5 mm/m (13/4”管在679 l/h 的流量时), 因此压力损失=6 X 18.5 = 111mm。 局部压力损失:按工2 = 2o 0,流速=0o 51 m/s,根据公式z=EX P X v2 / 2 X 9.81,得出 z=2X970X0o 512/2X9。81=26mm 压力损失总和 P7-6 = 111+26=137mm计算末端6的流量、压力损失及管径选择:可用扬程 H6=H7+ AP7-6=364+137=501mm根据流量平衡公式 1,流量 G6= G8 x(H6/H8)o。525 = 330X (501/328) o。525=412 l/h流速 v7=0.55

12、m/s根据不超过最高流速0.7 m/s的原则,末端6的支管管径选择为1/2” .根据以上计算方式,其余末端及立管特征数据计算如下,见表1及图5表1:区域流量压头流速管径超出额定流量末端8支路330 l/h328 mm0.44 m/s1/2+0%末端7、8之间330 l/h36 mm0。 25 m/s3/4”末端7支路349 l/h364 mm0.47 m/s1/2”末端6、7之间679 l/h137 mm0。 51 m/s3/4”末端6支路412 l/h501 mm0。 55 m/s1/2”末端5、6之间1091 l/h131 mm0.52 m/s1”末端5支路466 l/h632 mm0.6

13、3 m/s1/2末端4、5之间1557 l/h74 mm0.43 m/s1 1/4”末端4支路494 l/h706 mm0。 66 m/s1/2”末端3、4之间2051 l/h100 mm0.56 m/s1 1/4”末端3支路529 l/h806 mm0。 70 m/s1/2”末端2、3之间2580 l/h98 mm0.52 m/s1 1/2”末端2支路562 l/h904 mm0.42 m/s3/4”末端1、2之间3142 l/h113 mm0。 64 m/s1 1/2”末端1支路598 l/h1017 mm0。 45 m/s3/41层到地下3740 l/h78 mm0。 47 m/s2”系

14、统总特征3740 l/h1095 mm从以上数据看出,在需要满足最末端额定流量的情况下,其余末端的流量都会超出额定 流量,离热源越近的末端,因为其压头更高,流量超出范围越大。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末 端支路的流量进行平衡,平衡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同程式流量平衡,手动平衡阀平衡,动 态流量平衡阀平衡。同程式的平衡由于其管道计算及铺设较为复杂,在实际的工程中使用较 少。我们在本章节内只对使用手动和自动平衡阀平衡流量的方式进行实例的计算演示.-手动平衡阀平衡方式:在每个末端前安装手动平衡阀,通过平衡阀的调节使每个末端的流量符合设计流量.因此 系统全负荷时总流量就改变为:8 X 330 = 2640 l/h。系统的压差计算为:1,最末端8的平衡阀全开,在全开状态时,假定平衡阀的压力损失为150 mm,通过上面的计算方式进行同样计算,得出系统数据特征如下,见表2及图6图66 = 2.640 Uh AH = 1213 mm w.Q表2:区域流量压头流速管径平衡阀增加压阻末端8支路330 l/h478 mm0.44 m/s1/2”+150mm末端7、8之间330 l/h36 mm0.25 m/s3/4”末端7支路330 l/h514 mm0.44 m/s1/2”末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