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35265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系物一、实验原理用二硫化碳萃取废水中的苯系物,取萃取液5L注入色谱仪,用FID检测。将样品中各组分的峰高值与校准曲线上标准物质的峰高值对照,得出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苯系物的标准色谱图如图1所示。 图1 苯系物的标准色谱图 1苯;2甲苯;3乙苯;4对二甲苯; 5间二甲苯;6邻二甲苯;7异丙苯;8苯乙烯二、仪器1气相色谱仪,具FID检测器。2250mL分液漏斗。3100L、10L、5L微量注射器。三、试剂1有机皂土,色谱固定液。2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色谱固定液。3101白色担体,6080目。4苯系物标准物质: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

2、异内苯和苯乙烯,均为色谱纯。5苯系物标准贮备液,用100L微量注射器抽取色谱纯的苯系物标准物适量体积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如:苯的密度为0.879,需加入量为100mg,抽取量应为113.77L),用水稀释至标线,配成浓度为0.10mg/mL的苯系物混合水溶液作为苯系物的贮备液。该贮备液应于冰箱中保存,一周内有效。6二硫化碳,在气相色谱仪上无苯系物检出。四、实验步骤1校准曲线的制备(1)标准溶液的配制:取苯系物标准贮备液1.00、2.00、4.00、6.00、8.00、10.00、12.00mL分别转入100mL容量瓶中,配成如下浓度的混合水溶液: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

3、苯、异丙苯、苯乙烯均为1.00、2.00、4.00、6.00、8.00、10.00、12.00mg/L。(2)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各100mL,分别置入250mL分液漏斗中,加5mL二硫化碳(比D4151.2700),振摇2min。静置分层后,分离出有机相,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取5L萃取液做色谱分析,并绘制浓度峰高校准曲线。2样品的测定(1)取100mL水样放入250mL分液漏斗中,按上述标准样品处理方法进行萃取。(2)如果萃取时发生乳化现象,可在分液漏斗的下部塞一块玻璃棉过滤乳化液,弃去最初几滴,收集余下的二硫化碳溶液,以备测定。3色谱条件(1)色谱柱:长3m,内经4mm螺旋型不锈钢管柱或玻

4、璃色谱柱。(2)柱填料:(3%有机皂土101白色担体)(2.5%DNP101白色担体)=3565。(3)温度:柱温65,汽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150。只测苯时,可设定柱温100,汽化室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30。(4)气体流量:氮气40mL/min,氢气40mL/min,空气400mL/min。应根据仪器型号选用最合适的气体流速。只测苯时,氮气流速调至60mL/min,氢气流速调至60mL/min,空气流速调至600mL/min。(5)检测器:FID。(6)进样量:5L。五、计算由样品色谱图上量得苯系物各组分的峰高值,以峰高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从各自的校准曲线上直接

5、查得样品的浓度值。六、注意事项1制备标准样品时,也可以先配成较高浓度的甲醇溶液作为贮备液。由于苯系物及甲醇的毒性较强、易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上述操作。标准贮备液也可直接购买商品溶液。2如果二硫化碳溶剂中有苯系物检出,应做硝化提纯处理。提纯方法有两种:(1)在1000mL吸滤瓶中加200mL二硫化碳,加入50mL浓硫酸,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另取盛有50mL浓硝酸的分液漏斗置入吸滤瓶口(用胶塞连接使其不漏气)。打开电磁搅拌器,抽真空升温至452。从分液漏斗向溶液中滴加硝酸(同时剧烈搅拌5min),静置5min。如此交替进行0.5h左右,弃去酸层,水洗。加10%碳酸钾(或钠)溶液中和至pH6.68,用水洗至中性,弃去水相。二硫化碳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重蒸后备用。(2)取1mL甲醛于100mL的浓硫酸中,混匀后作为甲醛浓硫酸萃取液。取市售的二硫化碳250mL于5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的甲醛浓硫酸萃取液,振荡5min后分层(注意及时放气)。经多次萃取至二硫化碳呈无色后,加入20%碳酸钠水溶液洗涤(至pH呈微碱性),重蒸馏取4647馏分。3在萃取过程中出现乳化现象时,可用无水硫酸钠破乳或采用离心法破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