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手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4273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处方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医院处方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医院处方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医院处方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医院处方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处方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处方手册(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处 方 手 册(内部使用)二一年月目 录1、 声明2、 医院处方制度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4、 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后的不良反应5、 常用抗菌药物对妊娠影响的分类6、 妊娠期抗菌药物选用参考7、 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8、 医院药品目录及处方手册声 明 1本处方手册的编写力求简洁、明了、意在为临床医生们提供方便,所有具体应用敬请医生们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处方手册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药品说明书,请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2本处方手册仅为本院现有基本药物。 3“规格”为编写该手册时本医院现有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为常规用法用量,“适应症”为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为主要不良反应,“注意事

2、项”为主要注意事项,包括主要禁忌症和主要配伍问题。 4本处方手册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2003年第15版、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5年版、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自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新增药品目录等药学参考书籍。5本处方手册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见谅。处 方 制 度 1、临床各级医师的处方权,须经院领导批准;执业助理医师、进修医师、试用期的医师开具的处方须经所在科室执业医师签字后方有效;医师的签字或印模要分别留样于医务科和药剂科,各调剂室凭此配发药品。 2、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由具

3、体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3、处方的格式、处方签的选择、处方的书写规则、药品名称和剂量与数量的书写、处方用量,必须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4、处方分三部分:前记、正文、后记应填写规范、完善。 5、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应分别选用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处方。 6、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7、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8、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9、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

4、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10、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应注明临床诊断。 11、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为准。 12、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质量以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u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 13、处方用量一般不超过7天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3天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14、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

5、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门诊病人应注明身份证号,住院病人注明住院号。 15、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式样应在药剂科留样备查。 1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 17、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药品滥用或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或者配发代用药品。 18、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

6、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 19、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 20、处方由药剂科负责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分管院长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我院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

7、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我院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

8、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3、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

9、产生。 14、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时,有条件者应进行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15、加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6、对病情复杂难治性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重点会诊讨论,提高治疗效果。 17、我院应根据本地和本单位病原菌变迁,耐药现象与抗菌药物品种应用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品种的干预,包括限用、暂停用及轮换等有计划性的保护措施。 18、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必要的综合治疗。 19、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注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妊娠早期避免应用妊娠

10、后期避免应用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妊娠全过程可予应用TMP甲硝唑利福平磺胺药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去甲)万古霉素、异烟肼、磺胺药+TMP、呋喃妥因氨基糖苷类、异烟肼、氟胞嘧啶、氟康唑、(去甲)万古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内酰胺类、磷霉素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50%者磺胺药、TMP、异烟肼、甲硝唑、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者青霉素、苯唑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甲肟、头孢哌酮

11、、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呋喃妥因、氨曲南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灰婴综合征肝酶不足和肾功能发育不全,影响氯霉素的降解与排泄,使游离氯霉素浓度增高磺胺药脑性核黄疸磺胺替代胆红质与蛋白的结合位置氟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不明四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淀在牙齿和骨骼中氨基糖苷类耳、肾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易致血药浓度升高;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去甲)万古霉素耳、肾毒性同氨基糖苷类磺胺与呋喃类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常用抗菌药物对妊娠影响的分类A类B类C类D类X类青霉

12、素类、头孢菌素类、两性霉素B、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霉唑、红霉素、美罗培南、甲硝唑、呋喃妥因(分娩时禁用)、制霉素、磺胺(分娩时禁用)、乙胺丁醇氯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氨苯砜、醋氨苯砜、呋喃唑酮、灰黄霉素、亚胺培南、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甲氧苄啶、(去甲)万古霉素、氟胞嘧啶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目 录第一章 抗感染药物21一、抗生素类21(一)青霉素类21(二)头孢菌素类25(三)氨基糖苷类28(四)大环内酯类28(五)其它抗生素30二、磺胺类及甲氧苄啶类31三、喹诺酮类31四、硝基呋喃类32五、硝咪唑类32六、抗真菌类33七、抗病毒类34八、其他抗感染药物37第二章 植物神经系统药物37一、拟胆碱药37二、抗肾上腺素药37三、其他38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8一、中枢兴奋药38二、镇痛药39三、解热镇痛药40四、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药物41第四章 消化系统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