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4125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化沟工艺控制要点氧化沟基本原理: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式环行沟渠而得名,它是 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 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 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迟曝气系统。(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 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具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 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生物脱氮除磷机理1、生物脱氮机理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 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

2、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 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 NH3转化为 NO2- N和NO3-N。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 气,即,将NO-N (经反亚硝化)和NO3-N (经反硝化)还原为氮 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 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硝化一一短程硝化:NH3 1.5O2 HNO2 H2O硝化一一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NH3 1.5。2, HNO 2H 2。0.5。2 HNO2硝酸菌3HNO3反硝化一一反硝化脱氮:2HNO3 CH3CH2OH N2 2CO2 2H 3H

3、2O反硝化一一厌氧氨氧化脱氮:NH3 HNO2 N2 2H2。2NH3 HNO3 1.5N2 3H2O H 反硝化一一厌氧氨反硫化脱氮:2NH3 H2SO4 N2 S 4H2O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胞原生质成分。主要过程如下:氨化作用是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硝化作用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氮。其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为好氧自养菌,以无机碳化合物为碳源,从NH :或 NO2-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其中硝化的最佳温度在纯培养中为 25-35 C,在土壤中为30-40 C,最佳pH值偏碱性。反硝化作用是 反硝化菌(大多数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DO2.86

4、 时,有机物可满足反硝化的碳源需要,但由于实际上不是所有的BOD5 都能被反硝化菌利用, 所以之际运行中控制比值应该更大。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厌氧区有机基质的含量、 种类及其与微生物营养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主要指BOD5/TP )是影响聚磷菌摄磷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控制因素。其值越大则对释磷效果越好, 对后续除磷越有利, 尤其是进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高越好。 运行表明: 若要出水中磷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0mg/l以下,进水BOD/TP控制在2030。异常情况处理措施1、暴雨和洪涝如果天气异常, 发现暴雨即将来临, 中控室值班人员应高度重视,随时观察洪水水位,紧急情况下要组织泄洪。降雨时

5、,当进水泵房液位高于警戒水位时,值班人员必须随时将水位报告公司领导,同时汇报相关政府领导并组织开启进水超越闸门,保证进水超越排水通畅。工艺控制:a) 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b) 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并及时清除栅渣。c) 暴雨初期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 DO 、 MLSS 等) ,及时调整工艺。d) 加大氧化沟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e) 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f) 随着暴雨的持续,生化系统DO 上升,系统氨氮较低,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连续暴雨时,值班人员需加强厂区进水口及泄洪闸等处的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

6、时报告。当进水泵房液位降到安全液位时, 应及时关闭进水超越阀门, 正常处理污水。2、进水水质异常进水水质大幅度、长时间超过设计规定的进水水质较少,一般进水水质超标情况是非突发或非短时间的。 发生进水水质异常时首先要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取样备检、拍摄照片或录像保存异常证据,接下来才是采取措施当突发进水水质超标时,首先应减少进水量,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充分发挥污水厂所具有的能力,挖掘设施、工艺、设备的潜力,调整生化系统、二沉池、滤池的运行工况,增加化学除磷药剂及混凝药剂投加量,增大污泥脱水的投药比,延长设备的运行时间,必要时投运备用设备,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尽可能在不增加设施和设备的情况下消除由

7、于进水水质超标而引起的对出水水质下降构成的威胁,满足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并配合环保监察部门,查找超标污水源,加大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监管执行力度,从源头截流进 入污水厂的超标污水。3、水量不足当水量不足时,工艺控制如下:a) 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b) 一般粗格栅每 2 小时开启一次,细格栅每 1 小时开启一次。c) 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 (双组系统) 或间歇运行 (单组系统) , 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 DO 、MLSS 等) ,及时调整工艺。d) 回流比控制在50-100%。e) 二沉池投入一半。4、水量超过设计负荷当水

8、量超过设计负荷时,工艺控制如下:a) 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b) 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并及时清除栅渣。c) 水量突增初期,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 DO 、 MLSS 等) ,及时调整工艺。d) 加大氧化沟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e) 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f) 随着生化系统逐渐稳定, DO 上升,系统氨氮较低,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5、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I 大于150%。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 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 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工艺调整如下:a) 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 MLSS 值,使需氧量减少等;b) 污泥负荷率过高, 可适当提高MLSS 值, 以调整负荷, 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 “闷曝 ”一段时间;c) 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d) pH 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 pH ;e) 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 5-10mg/L 氯化铁,促进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 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