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3598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相关(2011-05-14 23:07:4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教师感言 教材总体介绍二年级上册、下册各设16个主题单元。其中各含3个集中识字单元和一个开放单元,集中识字单元是在一年级多种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字理识字,上册集中识字单元主要是部首识字,下册则侧重声旁识字。与此相照应,在综合运用一年级学习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上册以学习部首查字法为主,下册学习音序查字法。其它单元大致包括2至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上册选文童话色彩的文章与现实性较强的文章并重,下册较侧重选现实性较强的文章,童话色彩的文章减少并逐步退居到语文天地中。反映了教材正逐步的引导学生多

2、加关注现实生活的编写倾向。每个语文天地大致包括语言积累、古诗背诵、课文自读,还有适量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以及金钥匙、自检系列,与一年级教材在栏目的设计上区别不大。上册沿袭一年级教材仍安排描一描、写一写,下册不再设计此项内容。下面从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等6个方面就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一、拼音1、拼音的编写(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看拼音读生字。(一年级下册)抄字母,抄音节,简单的拼写。(二年级上册)较熟练地拼写(不检查)。如教材二年级上册103页的一项内容,“查字典,抄拼音,看谁查得快”。(二年级下册)认大写字母,认识音节表;认识电脑键盘(见

3、教材44、45页内容)。2、编写理念和教学建议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重点是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识汉字;一年级下册侧重抄写字母和音节,能简单的拼写音节;二年级上册侧重能给生字标音节,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此种编排在于分解拼音教学的难点,不求一步到位,讲究螺旋渐进,为学生大量识字和提前阅读提供可能。课标关于拼音的教学虽没有规定让学生学会拼写音节,但在实际教学和书面测试中又难以避免,因此教材设计拼写音节的练习是从实际教学出发的。二年级是写话期,二年级上册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因此要在养成勤查字典的基础上,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后注音的方式巩固音节的拼写,二年级下册遇到不会写的字应鼓励采取音序查

4、字法的方式予以解决,在书面测试中仍可允许学生用拼音代替。应继续巩固拼写规则,通过辨别区分声、韵、调,结合当地实际纠正方言区的发音问题。二、识字(一)识字目标1、二年级上册认字431个,写字294个;二年级下册认字452个,写字330个。多认少写,大量阅读。2、上册继续学习常用部首累计70个(一年级已学习40个),能根据部首推知部分生字的字义,练习分析字形,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认写合流。下册将部首识字和声旁识字相结合,侧重学习声旁认字。3、上册学习部首查字法,达到熟练程度;下册学习音序查字法,逐渐达到一定的速度。4、能综合运用所学认字方法,在阅读时能独立识字,到升入三年级前,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

5、能力。(二)教材编写理念及教学策略1、教材中部首查字法的编写及教学建议从二年级开始,书面语在教材中出现的越来越多,仅靠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就会受到限制,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中“蟋蟀”,火红的枫叶中的“玫瑰”。用猜字法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可试着让学生猜,以导出本册重要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第二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指导学生认识字典,只达到认识的程度:部首概念大体了解,遇到什么情况用部首查字法。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字典后自己查一查,感受感受,教师不要提任何查字要求。第三单元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习查字典,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数、查、记”,并以儿歌形式介绍部首查字过程,教师

6、可以在指导学生部首查字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住儿歌。学生在查字的过程中,往往一查到字就合上字典,应引导学生读一读字音,不宜要求查字的速度,也没必要引导学生读正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学习查找难检字。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字典中的常用部首,不要求一步到位,并多多练习找部首,然后列举难检字,引导学生用难检字表查。学习部首查字法,如果由教师来讲,极易枯燥乏味,要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读画,读画中的文字。可以像图中所画,分小组,用实物(字典),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对查字典的交流是直接而有效的。这里需要教师课前做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有困难,学习查

7、字典,刚开始时只要求会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读准字音,只练习查字典的技能,对认字的结果不做要求。初学时不应要求速度,到第七单元时明确提出速度问题,达到1.5分钟/字。从第七单元以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快速度。第15单元语文天地中设计了查字典比赛。2、为什么先学部首查字法,到下册学音序查字法?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即看字形查字音字义。遇到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即根据字音字义查字形。部首查字法用于阅读,音序查字法用于书面表达,音序查字法在从同音字中找到要查的字需要具备部首知识。低年级阅读和写话是不同步的,“大量识字,提前阅读”为学生早期阅读创造了条件,学生在阅读教材选文及课外阅读中会经常

8、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需要用到部首查字法。一、二年级的表达侧重口语表达,虽也写话,但写话的量远远少于阅读量。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四十个常用偏旁部首,二年级上册还要学习常用部首23个,这为部首查字法的学习和巩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教材中音序查字法的编写及教学建议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主体内容是展示出字典中同音字的内容和四行相应的汉字,以丁丁、冬冬的对话说明在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如何确定该字,在形旁认字和声旁认字联系的基础上,后面安排了选字练习、认大写字母、认识音节表、学习查音序查字表等内容,知识点相对集中。运用好音序查字法有两点,一是要能够把汉字的音节拆分成声母、韵母、声调

9、,这一项学习以往几乎没有,二是要能够运用部首的知识在同音字中找到自己需要写又不会写的字,解决这两个难点仅仅靠第七单元的学习时间是不够的,音节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分解需要在前六个单元的学习生字中不断的进行渗透学习。教师还可依据实际情况将第七单元的内容分解到前面的几个单元中,不一定集中在第七单元集中学习。另一点,第七单元学习完了音序查字法以后,应督促学生在习作中遇到不会写的字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做好整体安排。4、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应当是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以往的查字典学习很多情况下是流于形式,考试只是考找一找

10、部首,数一数笔画,考一考音节表的零星知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查字典只是一项学习任务,学完了就过去了,学生的字典往往束之高阁;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应养成学生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查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识字方法来对待,让学生体会字典是无所不知的无声老师,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来培养。二年级上册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诗除外)很少注音,下册几乎不注音,这是因为学生在熟悉了部首查字法后,就应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生字,使学生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学生在写话时,遇到不会写的字,问别人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查字典

11、是一种独立的方式,问别人信息单一且准确度不强,查字典则信息量大且准确度高。教师要在适当时候引导,让学生实践查字典。我们还要创设情境和空间,培养孩子对字典的情感。在这方面,教材也作出了努力,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篇文章叫字典大楼,介绍了字典的用途,并渗透着作者对字典的情感,学生读这篇课文,教师要使学生产生共鸣,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5、二年级教材的形旁识字和声旁识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这是我们母语与许多语种的重要区别,同时,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还要多,许多形声字同时又是表音的,但现在有许多汉字已经看不出表音的特点。在一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看图识字、听读识字、拼音识字、结合上下文猜

12、字等识字方法。一年级下册学习了40个常用偏旁,要求学生能说出偏旁的名称,偏旁所表示的意思,能举例说明,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二年级的字理识字就水到渠成。二年级教材在识字方法上突出了汉字表意的安排设计,也体现了汉字表音的安排设计,做到了每种设计前有渗透、中间有集中学习,后有延续,表意、表音的设计既不同步,也不断然分开,两种设计在上下册中各有侧重。二年级教材上册又学习23个偏旁,并专门设计了第2、7、12三个识字单元,着眼于汉字表意功能的编写,促使学生对汉字表意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以期达到对汉字表意功能认识的飞越。同时在本册中对声旁认字也做了渗透,如第10单元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你

13、发现了什么?”第14单元语文天地中“比一比,读一读”,前者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后者是学生不经教师引导就能发现,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天地中又设计“读一读,比一比”,再让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特点,但应包含新的发现(声调不同),在此基础上,设计第3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一)集中学习声旁认字,在单元后面的金钥匙中提出看偏旁猜字音,但也以“斯”不能根据偏旁“其”读,点明声旁认字的局限。在二年级教材中,还将形旁认字、声旁认字结合使用,培养学生偏旁认字的综合能力。如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金钥匙“学当小老师”,教“护”字,从形旁的意思和声旁读音来分析示范;第12单元金钥匙“学猜字”是猜字义、字音。至下册第

14、7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二)则是形旁认字、声旁认字的交汇融合。从下册第11单元开始,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如12单元语文天地中“你能独立识字了吗?”让学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钱塘江的潮水,波涛汹涌。长白山的天地,清澈透明。九寨沟的溪水,潺潺流淌。黄果树的瀑布,咆哮翻腾。”二年级结束,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如何对待二年级识字量大的问题?识字量大不是教材本身的问题,课标的识字量是从需要和可能制定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是可以达到的。出路在改进教学。(1)识写分开。保底的字一是要求认识的,一是要求会写的,包括回生字。在保底的基础上进行渗透性识字。没有要求

15、的字用渗透性的方法,比如一片树叶中“耸”“捋”等生字教材没有要求会认,教师可以用带读的办法。(2)一年级时学习的生字,基本上在口语中,字音、字义不成问题,学习的关键是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三、四册教材不少生字在书面语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是陌生的,学习的难点就比较多了。不要脱离语言环境教学,也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考查,如“崛起”“蔓延”等独立拿出来,不好把握。(3)识字教学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课本上所列“生字”,只是教材的统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应注重因材施教,集中解决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学生识字情况差异很大,要承认差异,还要利用差异,好的带中间的和差的,全班带

16、个别,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学。(4)每学期搞几次生字测试,聘请学生当评委,记录学生的认字情况,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识字状况心中有数。给学生再次补测的时间和机会,只要能达到要求,不以测试过关的先后论优劣。2独立识字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识字教学了?独立识字由学到会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不同学生情况不一,还要看某个生字本身的学习难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办法独立识字,有的学生可能识所有的生字,有的可能只独立识一部分生字。学生有办法独立识字,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完全独立识字了。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哪些字适合查字典?哪些字可以随文认识?如何适度使用课文下面生字条的拼音?如何发挥识字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作用?哪些字需要全班一起学习这些问题备课时都应当认真考虑。3二年级在写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