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景点介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27776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故宫景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故宫景点介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故宫景点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旧称紫禁城。明朝有十四个皇帝,清朝有十个皇帝曾在 这里居住,他们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四百九十一年。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宫殿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 殿群。故宫为什么被称为禁城?因为封建帝王居住的宫殿是不允许寻常百姓靠近的。一道高大的城墙环绕皇宫, 这块戒备森严的地方便成了明清皇帝私有的宫廷禁地。故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传说中的天帝居住于天上的紫宫, 地上的皇帝既为天子-天帝之子,皇权神授,因而他居住的地方也称为紫禁城。第二种解释是,紫字 与紫气东来同义,即以祥瑞云气象征皇帝。第三种解释是,紫禁城借喻紫微

2、星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 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等等。紫微星垣在三垣的中央,是代表天帝的星座。皇帝做为天子,太平 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故宫的建筑年代与规模: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 1406 年),历经十五年方才建成。迄今已有 570 多年的历史。故宫占地72 万多平方米,其四周有各类宫殿房屋9900余间,建筑面积达15 万平方米。城外有52 米宽的 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墙的四周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四面各有一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南为午门,北为神午门。故宫的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水平和民族特色。 故宫的建筑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

3、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轴心,文华、武 英二殿为侧翼,是皇帝行使权力、登极大典和召见群臣的主要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居中 轴线,御花园、东西六宫环绕,既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皇后、嫔妃以及太后、太妃等居 住的地方。故宫博物院 故宫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 目前所开放的区域可以被划分成四条参观线路,依次浏览,能够方便游客比较全面地观赏故宫的历史风貌。这四条参观线路分别是:中路-go I西路-go I东路-go I外东路-go中路 午门 | 金水桥 | 太和殿 | 太和殿露台上象征江山永固的陈设 | 太和门 | 中和殿 | 保和殿 | 乾清门I 乾清宫

4、 I 交泰殿 I 坤宁宫 I 东板房 I 御花园 I 神武门 I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的门洞有明三暗五之说,从正面看是三个,实际上还暗有左右两个掖门,这 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城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是五个门洞了。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的午门正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破例得以荣幸地出入此门的只有两种 情形: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入一次;殿试考中前三名的,也即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 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只有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 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五凤楼俗称的得名:故宫俗称五

5、风楼,其得名源自午门的建筑风格。午门东西北三面以十二米高的城台相 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城台上正中的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两面城台上各有庑房 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有如雁翅,故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一座重檐攒尖顶阕亭。 这样,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山环绕,五岳突起,气势雄伟,是故俗称五风楼。鸣钟击鼓的讲究: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鸣钟击鼓的时辰都有讲究。按规定,皇帝祭 祀坛庙出午门时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方可钟鼓齐鸣。赏赐之地:明朝正月十五,午门悬灯赐宴百官。皇帝在立春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颁朔之礼:清代皇帝在

6、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于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献俘之仪:国家有大规模的征战,打了胜仗收兵回朝时,有时要进献战俘,在午门举行仪式,皇帝亲临午 门接受进献战俘的仪式。廷杖之责:凡有大臣惹怒皇帝而被批逆鳞者,要被带到午门外受廷杖之责。金水桥 外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人工河叫外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石桥叫外金水桥。内金水桥: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地流向南,再向东,又再向南,时隐时现, 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达两千多米。最华丽的河段在太和门前,既开阔

7、又规整 装饰也颇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均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只有皇帝才能通过的主桥: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 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太和殿 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 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 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 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 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

8、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 井。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 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 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 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 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

9、砖并不是用黄金 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 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登基大典之地:明清两朝共有24 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宣布即位诏书。朝贺之处:皇帝每逢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节日,还有派将出征、赐安和金殿传 胪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白官的朝贺。太和殿露台上象征江山永固的陈设 日晷: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石座上斜放着一个石圆盘,盘上刻有时刻,中间置一根铜针并与盘面垂直,利 用阳光映出的铜针阴影位置来计算当时的时刻。嘉量:象征性量器。主体较大的量器中间有一隔,上部为斛,下部为斗;两旁

10、有两小耳,其中一耳为升, 另一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铜龟和铜鹤:吉祥、长寿的象征。十八尊鼎式大香炉: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皇帝举行大典时,在香炉内点燃松柏枝、檀香等,青烟袅袅升起, 增加神秘和威严气氛。二百块仪仗墩:在宽敞的太和殿庭院里地面上,砌嵌着两行一尺见方的白石块,每隔一米左右砌嵌一块, 北窄南宽,呈八字形,共约二百块。这是仪仗墩。皇帝举行大典时,仪仗队伍在仪仗墩上站班,手执旌、 旗、扇、盖、星、钺、瓜、戟等。太和门 是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内,是三大殿宽敞的封闭式的庭院。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宫殿太和殿坐落在 正北面的三台之上,使太和门内显得庭院广阔、气势威严 。庭院东面朝房中间为体仁阁,西面与之

11、相对称 的是弘义阁;庭院四角建有秀丽的崇楼四座。大铜狮 太和门外两侧陈设着一对大铜狮,东面为雄性,前右爪踏一绣球;西面的为雌性,前左爪抚一幼狮。 这种宫廷中的装饰既代表豪华,又象征皇帝的尊贵和威严。此外,在紫禁城宫殿前或宫门内外,还陈列有 其他一些寓意与大铜狮相近的鎏金铜狮、鎏金铜麒麟、鎏金铜象。中和殿 独特的造型 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宫殿,正是这别具一格的造型,使得它在高大的太和 殿与保和殿之间的位置突出了建筑布局方面的匠心独具。三大殿在整体结构上因此而有了高低错落和起伏 有序的建筑模式,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风格魅力。皇帝何时使用此殿 当太和殿举行大典时,中和殿是皇帝先行休息之处,他也

12、在这里接受大典中执事官员的 参拜。每年祭祀天坛、地坛、太庙时,皇帝事先在这里阅读祭文。祭祀先农坛举行亲耕礼之前,皇帝要在 中和殿阅看祭文和亲耕时用的农具。清代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皇帝的宗谱,称为玉碟。纂修好以后,进呈 皇帝以及审阅仪式,也在中和殿举行。甪端 陈设在宝座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们并非现实世界的生物形象,而是想像中的一种神 异之兽,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深谙远方之事。它虽为烧檀香所用,但因其有神兽之意,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更寓意君主圣明。铜清炉 放在地平台两侧的铜熏炉,用于生炭火取暖。清代宫中烧用的是名为 红萝炭 上好木炭。这种木 炭热气大而且极耐烧,灰白而不爆

13、。皇帝坐的轿子 在宝座两旁,放着两乘轿子,雅名肩舆,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往来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陈设于此的肩舆是皇帝所用的各种轿子中的一种。保和殿 皇帝赐宴 清代皇帝于每年除夕都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赐宴外藩、蒙古王公以及文武大臣。最高等级考试的考场这里是清代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地点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太和殿移到 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 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 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

14、会试考中贡土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云龙石雕 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 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原为明代雕刻,清 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 足,生机盎然。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 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 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

15、和智慧。千龙吐水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 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 立之上的三层台基。 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 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 都凿有排水孔道。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 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 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

16、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 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位于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已辟为陈列馆。乾清门 御门听政 乾清门以北是内廷,为帝后生活的地方。清朝时, 皇帝在这里御门听政,也即皇帝亲临 此处,坐在临时放置于门中间的宝座上,听取政务要事。通常是内阁官员上奏,皇帝降旨定夺。御门听政 最勤的是康熙皇帝玄烨,曾有大学士奏请皇帝隔三四日御门听政一次即可,康熙皇帝却依然坚持勤于听政。 他说:联听政三十余年,已成常规,不日日御门理事,即觉不安,因此,当时一些国家大事,如清 军两次反击沙俄侵略中国的雅克萨之战的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决定的。十口金缸 十口金光闪闪的鎏金大铜缸陈设在乾清门外两侧,与红色宫墙相互映衬。这些富丽堂皇的金缸 不仅只是宫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