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311361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 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震级是 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 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 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 (单位为 “m)的常用对数值M= lgA。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 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 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微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强

2、烈地震或大 地震:M=78的地震。特大地震:M8的地震。2. 地震烈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 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 烈度也就愈低。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不同的烈度区。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 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 坏程度。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 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 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

3、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 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某地区如果划 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 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4.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 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 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取用烈度 还要考虑该建筑物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的重要性并参考该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综合考虑的。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如79度。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重要程

4、度不同分为四类:甲、乙、丙、丁四个 等级。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如核电站、存剧毒气体建筑、大型油气工程 等),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9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重点设防类,如消防、急救、供电等),地震作用应符合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 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9 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 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建筑(标准设防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符合本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的要求。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 速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即对应基本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 10%的动峰值加速度,抗震规范明确:6度0.05g; 7度0.10 (0.15) g; 8度0.20 (0.30) g; 9度0.40g。具体也可查国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区划图。在建筑抗震设计时,根据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结构特性等实 际情况具体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